【Generative AI 年會爐邊談】電通邵懿文:創新就是「打破舊 SOP」,這點 AI 可幫上大忙 - INSIDE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Generative AI 年會爐邊談】電通邵懿文:創新就是「打破舊 SOP」,這點 AI 可幫上大忙

自製專題

在電通創新長邵懿文眼裡,生成式 AI 並非威脅,而是幫助行銷人更快速、更廣泛吸收新知,造成思考上創新的絕佳利器。

2024 Generative AI 年會即將在 5/25 登場!這次 INSIDE 邀請到年會講者之一,電通行銷傳播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Freda Shao)來跟我們談談,生成式 AI 到底會怎麼顛覆、重塑廣告行銷產業。以下對談內容經 INSIDE 精簡、整理。

Q:電通認為生成式 AI 會對廣告行銷產業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影響? 換個角度問,為什麼行銷人需要 AI?

Freda:根據調查,受到生成式 AI 影響,未來可能有 7.5% 的廣告代理從業人員職缺在 2030 年前消失。不過我覺得對行銷產業帶來的衝擊有兩個層面的變化,第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常講的製作面變化,也就是現在有許多像 ChatGPT、Good Tape 這種好用的工具,可以快速縮短、減少許多人的工作量。

但第二個則是思考面的變化,我們常說 ChatGPT、Claude 最擅長做的事之一就是幫大家唸書,AI 可能一天一個晚上就念能是上萬本書;不過「唸書」、「獲取知識」這件事是行銷工作的本質之一,行銷本來就是要去廣泛去接觸不同領域的情報、知識來組合。

這點我舉個例子,大家都覺得「第三空間」這個概念是星巴克提出的,對吧?但事實上第三空間是一美國社會學家更早提出來的概念,很早他就說公共場域對人生活的重要性,只是星巴克透過巧妙的經營與行銷手法,把它拿來發揚光大,好像感覺「第三空間」變成了星巴克的專屬概念。

我認為生成式 AI 可以很好的幫助行銷人更快速、更廣泛吸收新知,造成思考上的創新,在我們眼中,創新就是「打破慣有 SOP」,用新的做法來去打破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流程,這件事 AI 幫助非常大,對廣告產業來講覺得絕對是一件好事。

Q:有哪些環節特別適合運用 AI 嗎?

Freda:台灣電通用生成式 AI 在「研究消費者」上有多一點嘗試,電通內部有很龐大、完善的消費者資料庫,平常也會幫客戶去執行量化、質化 的消費者洞察研究案。在這個層面上,我們用生成式 AI 開發了「自動人物誌」來更完善我們的質化研究。

它的做法是我們可以從資料庫撈出一些真實資料,然後設計好的模組、板塊,透過生成式 AI 快速整理出消費者的 Persona。這個 Persona 一來可以拿來快速跟客戶溝通,二來我們還套在 GPT 上,讓 GPT 扮演消費者來探索他們進一步的需求。

這套人物誌當然不是拿來完全取代真實的質化消費者調查,但它還可以拿來作為案子前期聚焦的基礎,它的回答有時候會讓我們看到原本沒想到的細節,進而更完善我們的調查工作。

Q:那不擔心生成式 AI 造成從業人員失業嗎?

Freda:的確有一些工作可能會被取代,像很明顯的翻譯、秘書類,或是單純的電話、總機、客服等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真正核心廣告人士反而會被生成式 AI「賦能」。在廣告業無經驗新人進來後,往往需要培養三年才有能力獨當一面,但有了生成式 AI,這個過程就可能被大幅縮短。

舉個例,像過去做簡報新人可能要花上幾個月才能做出真正有說服力的簡報,但現在有了生成式 AI,就可以大幅縮短時間,還有我剛剛說的「AI 幫唸書」可以讓他們學習的速度更快。

Q:那電通台灣在組織層面上,有經過哪些討論,或是成立什麼樣的單位來決定在內部導入 AI?

Freda:電通 Bottom-up 跟 Top-down 的方向都有,Bottom-up 這邊其實在生成式 AI 浪潮開始之前,我們就有跟寶博士葛如鈞合作在 2021 成立 Web3 團隊,雖然叫 Web3 但都在嘗試用新科技做一些事情,後來生成式 AI 浪潮來之後也開始接觸 AI。

這個團隊原本只有十人,但後來這個團隊開始在電通辦內部的 AI 小聚,到現在將近五十場了,成員差不多是 40 人左右。

但另外我們還是在 2022 年底,正式招集所有 Service 的 Leader 以及法務等單位成立小組,用 Top-down 的形式思考怎麼在各 Service 導入 AI,兩種方向的組織我們都有。

定義未來!加入 2024 的生成式 AI 年度盛會https://gaiweek.tw/

核稿編輯:Jocelyn

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最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