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小鎮的糖尿病大診所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5,278

埔里小鎮的糖尿病大診所

陳宏麟診所可說是全台灣最特別的糖尿病診所,擴充時不蓋洗腎室,而是打造健康食堂、運動中心。

「醫生,我不敢注射,注這不是就要注一世人?」

「不會啦,阿姨我跟你說,現在我們快將血糖降到正常,以後有可能將胰島素拿掉,只要吃藥就好。」

「我真怕痛......」

「沒有你想的......我注給你看。」說著陳宏麟解開釦子,拿起腸泌素注射液,往自己的腹部注射。

自此這位病友乖乖聽話,每一次注射時,就想起陳宏麟「為愛施打」又逗趣的畫面。

陳宏麟診所開業第一年(2011年)服務456名病患,到今年擴增至近1250名病患。

診所從小巷搬進大街,一間複合型診所有3位營養師、5位護理師(兩者均有衛教師執照)、1位物理治療師。2014年起,連續3年獲得國民健康署的糖尿病品質卓越獎;2016年通過國健署第一家診所高齡友善促進機構認證。

以服務設計打造友善的就醫空間,樓層面積約450坪,輪椅可以自在地進出,毋須刻意引導,也不用大喊「請讓讓」。1樓共有3個診間、2間衛教室,每個診間一定擺上3把以上的椅子-醫師、衛教師、病人、家屬,因為在這裡強調的是「醫病共享決策」。畢竟,糖尿病是生活習慣病,得從日常中著手改進,不只勸說,更得實際操作、示範。陳宏麟說,血糖控制最擔心的就是低血糖、體重過重等問題,除了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外,更需要透過飲食、運動,多管齊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以病友為中心,一站式的照護服務

一般人不解,為何診所空間要這樣規劃-免散瞳眼底鏡檢查設備(Canon CR-2)、糖友飲食課程與示範餐、健身運動中心?

「答案很簡單,我就是希望延緩糖友的併發症。我可以講很多為什麼要這樣、那樣,我就是有心要做,我就是想看到他們的未來,」陳宏麟說。然而,這一切始於參加糖尿病衛教之父-林瑞祥教授的臨床訓練,讓陳宏麟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轉變,重新找回初心,有使命就會有熱情。

對基層診所而言,眼底檢查最為困難,診所團隊的執行檢查率卻可以做到95%以上,衛教師在第一時間幫病友做檢查,讓病人看到糖尿病對自己眼睛的影響,藉由透過完善的轉介流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不怕病人流失?」這是許多基層診所的隱憂。陳宏麟相信,病人身體若有感,心裡就有感,回診率超過九成。

有一位病人因為口腔潰瘍來就診,陳宏麟幫他做了完整的血液檢查,發現他有糖尿病、肝指數偏高,立即轉介到醫院,最後確診為C型肝炎併發肝癌,緊接著到南部的醫學中心,進行肝移植手術,歷經初診、手術,再次回診已是3個月後。如今3年過去了,病人仍持續在此追蹤。用心做對的事,醫病關係可以是長長久久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採訪拍攝當天,診所2樓的「好形好味健康食堂」剛好在舉辦供餐活動,衛教師先請病人說出這些菜色哪一道會增加血糖的波動,並分享彼此生活中的日常。醫師、衛教師逐一解釋每道食物的含醣量後,病友再一一盛飯,共同享用午餐,來達到學習的效果。

「糖尿病友什麼都可以吃,只是分量的問題,」營養師林依婷說,病友學會了基礎的代換,一輩子受用無窮,說一次不了解,可以說十次、甚至一百次,雖然這裡的病人年紀偏大,但別以為他們學不會,許多老人家還是很靈活、健朗的。

此外,為了讓病友血糖數值更穩定,也會開設運動處方,例如騎腳踏車屬於沒有衝擊力、良好的運動方式,當場比較運動前後的血糖值。「病人一看就明白了,」醫療人員反而不需要多說。當慢性病變成常態,學會妥善控糖依舊可以享受健康人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康健九月號《走路潮》

您正在閱讀

《走路 潮》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