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复盘:为何那么多人容易相信谣言和“阴谋论”?_腾讯新闻

胡鑫宇事件复盘:为何那么多人容易相信谣言和“阴谋论”?

本文字数约:4206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对事件的看法,反映了认知层次与认知边界
02、很多网友仍对政府和公权力不信任
03、认知偏执、情绪波动,可能是心理创伤被激活
04、要分清推测、事实、真相这3者的区别
随着胡鑫宇的遗体被发现,官方也发布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这个持续了3个多月的“谜案”终于尘埃落定了——他确实系自杀身亡的。
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不相信这个结果,仍认为这背后有见不得人的犯罪和勾当,甚至认为胡鑫宇其实是被盗窃器官了,警方的解释和辟谣只是欲盖弥彰。
我们在快手平台上发布了一期分析胡鑫宇自杀原因的视频,可很多网友却在下方评论:我不信!
图片
我们快手平台下方的网友评论
为什么胡鑫宇的遗体被找到之前,很多人都一度笃定地相信网络谣言和“阴谋论”?
又是为什么现在官方发布详细解释了,但部分网友还是不愿相信?
这些网友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
以下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觉察能力,更理性地看待社会新闻事件。
01、对事件的看法,反映了认知层次与认知边界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如何看待新闻事件,反映了TA的认知层次及认知边界。
2006年的时候,国内有一部商战剧被很多人熟知——《天道》。不少人借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分析了认知的4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即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即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即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胡鑫宇事件中,我曾多次撰文分析胡鑫宇在失踪前就已经出现了抑郁症症状,而且符合隐蔽性极强的“微笑型抑郁症”,所以其父母和老师都没能及时发现。
有一小部分网友对此质疑:有“微笑型抑郁症”这种病吗?是不是你生编硬造出来的啊?
其实,“微笑型抑郁症”并非新名词了,是部分精神科专家在很早之前就提出的概念。虽然它不是严格上的诊断名,而是一个俗称,但确实描述了部分有特定特征的抑郁症患者。
只不过,还有不少精神心理卫生从业人员对这个事物还不了解,那普罗大众就更加缺乏相关知识了。
也就是说,“微笑型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超出了部分网友的认知边界,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有认知边界,所以一味不认可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
同样地,在胡鑫宇事件中,警方一直没有立案。因为这个事件不是民事纠纷,所以这里指的是“刑事立案”。很多网友非常愤怒:人都失踪那么久了,怎么警察还不立案?
对此江西警方进行过科普:按照法律规定,只有经过审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予以立案。在胡鑫宇事件中,警方调查后未能发现犯罪事实或相关证实,那当然就无法立案了。
而且,警方不立案不代表不调查。在胡鑫宇案件中,警方确实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人力进行搜查、调查。当然,从后来的事实来看,警方的搜查工作确实有不足。
还有,很多人以为现在社会网络那么发达,摄像头那么多,怎么会有监控拍不到的地方?警方怎么可能查不到一个人的去向?
但事实证明,虽然社会上的摄像头越来越多,但仍然是有监控死角的。我们不能一听到“此处没有监控覆盖”,就认为监控录像被人为隐瞒或篡改了。
这些法律和警务知识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边界,如果部分网友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认知边界的话,就很容易往负面方向想:这么多信息都跟“常理”不一致,不是有猫腻那是什么?
这就是上面说的第一层认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如果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网友,往往会更加谨慎、谦卑,不对精神心理、法律和警务等专业领域妄加评论。
有的人心里虽有疑惑,但先不下结论,而是主动去查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后,产生一种“原来事情是这样,幸好我没有过早下结论”的感觉,并对事件有更加深入、清晰、理性的看法,这就接近第三个认知层次——“知道自己知道”了。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处于第一个认知层次,只凭借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下结论。当遇到不在自己认知、理解范围内的观点时,几乎总是持反对、否定态度。
这也意味着这部分人很可能存在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有可能到达人格障碍的程度,显得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无法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属于哪个认知层次,如果发现自己遇事容易武断,身边人总说自己很固执的话,那就很可能属于此类。
在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的时候,我们的自我觉察能力就增强了,这是走向第二个认知层次的开始。
其实,在2021年“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中,很多人就开始有这样的自我觉察意识了。
2021年5月9日,成都49中学生小林在傍晚“突然”坠楼身亡。小林成绩优异,父母说当天送他去学校时,他没有任何异常,他甚至跟母亲讨论暑假去哪里旅游,笑着跟母亲说“拜拜”。
再加上学校当时的一些处理、沟通工作不够周全,很多网友猜测小林不是自杀,而是被害的,网上甚至出现了“因留学名额而得罪学校领导,受到迫害”的谣言。
后来,当地警方及时公布了监控录像,清晰地显示他在水房中用刀自残的画面,又公布了他曾写下的纸条内容,家属和大众才逐渐相信他是自杀。
自从这个事件后,很多网友意识到了自己的认知边界,也对“微笑型抑郁症”有了初步了解。
02、很多网友仍对政府和公权力不信任
除了认知边界的因素之外,部分网友不愿相信官方消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政府和公权力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在80、90年代,不少地方政府腐败严重,社会上的黑恶势力非常猖獗,治安水平令老百姓担忧。
比如我所居住的广州市,在90年代到千禧年,当地的治安经常被人诟病,“飞车党”犯罪不断,市民走在街上非常没有安全感。
有的地方政府还与黑恶势力勾结,充当犯罪的保护伞,导致不法分子更加猖狂,不少无辜的人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丢了性命。在那个阶段,确实发生过普通老百姓无故失踪后被杀害的恶劣事件。
最近的热播剧《狂飙》中就有这样残忍至极、骇人听闻的情节。很多观众可能看得十分投入,不知不觉中被清醒催眠了,认为现在的社会仍如此险恶,脱离了当今现实。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要意识到,《狂飙》讲述的是2000年的故事。现在已经是21世纪20年代了,在过去的20年里,警方大力、持续地打击黑恶势力,社会治安大幅度提高,像我所在的广州,是全国最安全、也最令人有安全感的城市之一。像老百姓突然失踪、遇害这样的恶性事件,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当然,在这个事情上,相关政府也要深刻反省。
过去政府中的腐败、不作为现象,社会上的治安问题,已经对不少人形成了群体层面上的心理创伤,一遇到事就条件反射般地怀疑政府。这是政府过去的工作严重不足的遗留问题,相关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另一方面,此次“胡鑫宇事件”中负责调查、搜救的政府部门,确实存在明显的工作失误。警方一度声称在学校周边开展“地毯式”搜寻,可整整100多天都没找到。
只要胡鑫宇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很多谣言和推测就难以被证实是虚假的,“阴谋论”就继续有生存空间,这件事就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可以说,当地警方的巨大工作漏洞也要为谣言滋生负起一部分的责任。
最后,胡鑫宇的尸体竟是在离学校不到100米处被群众发现的,警方的所谓“无死角搜寻”、“地毯式搜寻”瞬即被“啪啪”打脸了,其可信度、权威性在大众心目中又进一步减低。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提出一个理论:一旦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无论发表什么言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
希望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持续地、努力地通过自我反省和现实行动,工作上更加细致认真,发布消息时更加准确周全,逐渐改变大众的不信任感。
03、认知偏执、情绪波动,可能是心理创伤被激活
第三个因素:胡鑫宇事件的部分细节,或者是谣言的内容激活了部分网友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了不理性的认知。
正如我在上面分析的,很多人对政府和公权力不信任,这背后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这跟过去的政府腐败、治安管理不力有关。
如果有的网友曾有这方面的遭遇,又或者其身边密切的人有过这样的遭遇的话,他们很容易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和扭曲的认知,认为政府和公权力内部处处都有险恶的犯罪。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再加上他们自身的认知边界限制,缺乏自我觉察,还有网上的“大V”、自媒体各种造谣、煽情、带节奏等因素的话,他们就会非常笃定地认为事情背后没那么简单,肯定有惊天大阴谋!
而且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会有明显波动,比如愤怒、激动、烦躁不安,类似于精神科临床中所说的激越状态。有的人甚至会想起过去的遭遇,当时的情景画面,如果严重的,甚至可能有气促胸闷等躯体症状。
如果大家身边有这类人,希望经过我上面的分析后,大家能更加理解他们。因为存在叠加性心理创伤,他们的情绪、认知是难以自控的。对于这种情况,给予他们共情和理解反而更有必要,当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后,再慢慢对他们积极引导,尝试让他们恢复一定的理性认知。
04、要分清推测、事实、真相这3者的区别
第四个因素,很多人没有分清推测、事实和真相的区别,很容易把推测或事实当做真相。
很多社会热点发生后,网络上都会有造谣的声音。在胡鑫宇事件中,很多自媒体、大V在意的并不是发现真相,而是蹭热点和流量。
所以他们不惜在描述事件时添油加醋、煽情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地捏造根本毫无根据的、不存在的事实。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相信?因为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推测,什么是事实,而什么是真相。
比如,有人说胡鑫宇失踪3个月了,一点踪迹都找不到,“肯定”是被人绑架、杀害并毁尸灭迹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猜测,是基于其突然失踪、警方长时间搜索无果的猜测,所谓的“肯定”其实一点都不肯定。但很多网友看到这种语气笃定的猜测后,就信以为真了。
又比如上面说到的,胡鑫宇失踪很久后,警方一直没有刑事立案,很多人就这一点大做文章,认为警方故意包庇犯罪分子。
警方不予立案确实是事实。但我们要透过事实看到真相,原来是因为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警察想立也立不了。而且,虽然没立案,但警方确实持续在调查和搜索。
希望大家要有意识地区分推测、事实和真相这3者的区别,遇事多求证、多思考,不要轻易被谣言或表面的事实所蒙蔽。
当然,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胡鑫宇事件“阴谋论”的背后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当相信和传播谣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就算一开始将信将疑,最后很可能也会选择相信,又或者表面看起来相信,加入到质疑的行列。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就深入地描述了这个大众心理学现象。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不怀好意的分子和团体也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学现象,故意捏造谣言和大肆传播,甚至可能上升到“舆论战”和“认知战”的地步,企图让谎言说一千遍后成为“真理”。
如果我们对此没有理性觉察,很容易被清醒催眠,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个现象在互联网里其实很严重。
最后,我们从这个角度复盘胡鑫宇事件,是希望网友可以对社会事件持有更大的理性,不断认识到自己有认知边界,进而在生活、工作中常怀谦卑之心,不要什么都归咎于社会和别人,要学会综合性归因。
否则,我们很容易常常陷于扭曲的认知中,强烈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强烈,反而使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备受损害。
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自然更容易看到真相。那我们做出选择时也容易更加理性,对自身和心身健康更加有利,也更有可能树立理性、积极的三观,这是心身健康、真正享受生活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