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在巴黎致辭全文

行政長官董建華於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法國公會屬下
國際委員會在巴黎 舉行的午餐會上致辭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二日(星期四)


費爾戈先生、費里提埃先生、馮先生、各位嘉賓:

  我真的很高興重臨巴黎,也很高興與許多老朋友重聚。這些朋 友並非泛泛之交,而是相知多年的老朋友。重臨此地,我真的十分 高興。相信大家知道,直至最近我才離開商界,假如大家問取我的 意見,我會向各位建議,千萬不要做我選擇做的事情,因為工作繁 重其中一個壞處,是剝削了我經常來這個美麗城市遊覽的機會。

  我很高興來到巴黎。今天這裏嘉賓雲集,高朋滿座。我有機會 在這個盛會上,跟大家講幾句話,感到非常榮幸,更要特別多謝香 港貿易發展局和法國公會安排今天的午餐會。

  對香港來說,一九九七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去年七月一日, 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安排可謂天衣無縫,結束了長達一百五十六年 的殖民統治。香港人一直以自豪的心情,期待這重要日子來臨。我 們感到自豪,是因為我們終於重投祖國的懷抱,自己掌握自己的將 來。

  一九九七年對整個亞洲來說,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多年來, 亞洲區經濟持續增長,欣欣向榮,似乎已作好準備,努力克服經濟 結構上的弱點,繼續昂然展步,踏入下一世紀。六個月前,部分亞 洲國家在經濟結構上的弱點觸發了一場震動全球的金融風暴。

  我想藉今天這個機會告訴大家,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後,在 「一國兩制」的構思下,一切運作良好。我也想談談亞洲金融風暴 和這次風暴對香港所造成的影響。同時,我也會向大家講一講中國 的經濟發展。最後,我想談談法國和香港的雙邊關係,以及法國對 香港是如何重要。

  香港順利回歸後,我們深感自豪,也滿懷信心,昂首闊步,向 前邁進。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之下,香港經濟放緩稍令我們愉快 的心情受損,但我們仍然充滿希望。我相信,在政權移交後踏足香 港的外地朋友,大多感受到我們滿懷的信心和雀躍的心情。去年九 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世界銀行總 裁沃爾芬森在閉幕會議上說了以下一番話:『我們放眼看看亞洲, 又看看香港,便會發現「一國兩制」確是可以信賴的。我認為這個 概念是一個令人安心的信息,讓我們得知香港會如常運作,繼續發 展。』

  是甚麼令我們對自我主宰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的信心當然是 來自《基本法》這份憲制性文件向我們作出的確切承諾。香港和內 地經過差不多四年的諮詢和討論後,共同草擬了這份完備的文件。 《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性的法律文件,把「一國兩制」 的創新概念,以法律形式鄭重地規定下來。它清楚確定了香港實行 不同於內地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也保障了香港市民 的生活方式、自由和權利。《基本法》確保香港司法機構獨立運作, 我們也可以享有全面的財政自主權,維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獨立關稅 區的地位,以及全權處理外交和國防以外的一切內部事務。

  我們必須緊記,「一國兩制」的構想並不是由倫敦或香港本身 提出,而是由中國所構思的。道理很簡單,只要我們保持香港繁榮, 令香港取得更大成就,便可以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作出貢 獻。此外,我們也可以證明,在同一國家內,是可以容納不同的社 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這也標誌着我們向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目 標邁進一大步。因此,大家清楚明白「一國兩制」的概念成功貫徹, 是符合中國的基本國家利益的。

  自去年七月一日以來,我們一直自行治理香港的事務。此外, 我們又繼續推展香港的民主進程。《基本法》規定我們建立民主架 構,而我們的社會也有責任把這項規定付諸實行。

  《基本法》為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定下了十年的時間 表。本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們會進行首屆立法會全面選舉。整個首 屆立法會將有六十個經選舉產生的議席,其中二十個為直選議席。 第二屆立法會議員將於二零零零年選出,任期四年,屆時由直選產 生的議席數目,會增至二十四個。到了二零零四年,我們會進行第 三屆立法會選舉,屆時由直選產生的議席數目,會增至三十個,餘 下半數議席則由間接選舉產生。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市民可以參與挑選行政長官的工 作,參與的程度會愈來愈大。眾所周知,在過去殖民統治期間,香 港市民在挑選總督一事上,一直無權過問。我本人是在一九九六年 十二月,經由一個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組成的四百人推選委員會選出 來的。第二任行政長官也會由一個類似的推選委員會選出,任期由 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七年,但屆時的推選委員會成員人數將會增至 八百人。

  事實上,與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時代相比,未來十年的民主 演進過程會更為廣泛和深遠。在二零零七年之後,香港又會有甚麼 變化﹖《基本法》規定,民主進程會以香港人的意願為依歸,並根 據當時的整體情況讓民主進一步演進,最終達致普選的目標。

  現在讓我談談亞洲金融風暴和香港在這次風暴中所受到的影 響。我希望帶大家以廣闊的眼光看看這件事情。

  去年七月,泰銖與美元脫鈎。隨後短短的八個月內,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要密切注視「亞洲之虎」其中三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並動 用1,000億美元挽救這些國家的經濟。經濟不景之風旋即蔓延 至其他國家,損害之深、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總裁康德蘇形容這次事件為「二十一世紀的首個全球金融危 機」。

  亞洲金融危機的源頭、因和影響極為複雜,但主要的問題差 不多是人所共知的。在打擊最嚴重的國家,私營企業負債過多、銀 行監管不足、風險管理欠妥善、企業和銀行在本地和國際層面的政 策上犯了嚴重的錯誤,全部都是整個危機的導因。健全的宏觀經濟 政策應考慮到全球最新的氣候,以及經濟、金融和競爭環境;顯然, 有關政府在這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事實上,開放金融市場會帶來 可觀的利益,但也須以健全的金融制度作為基礎,以應付金融巿場 上反覆多變的情況。

  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造成極大破壞,並波及全球的經濟。不 過,我必須強調,亞洲每個經濟地區的情況都不相同。一些好像中 國那樣基本因素良好、負債比率低,而所推行的政策又切實有效的 經濟體系,都能安然度過這場風暴;而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由於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訂有健全法規,厲行法治和堅守審慎理財原 則,因此亦能通過這次嚴峻的考驗。

  這場亞洲金融風暴何時會結束?我認為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會 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

  第一,有清楚迹象顯示,亞洲經濟地區在貿易方面非但沒有赤 字,反而享有盈餘。

  第二,南韓的財政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因為世界各國終於明白 到,要解決金融危機,絕不能單靠國家本身的財政儲備,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必須提供有條件的資金援助,而國際金融機構亦須自願施 以援手,提供新貸款。看來這是化解金融危機的正確路向。

  第三,日本是亞洲最大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因此必須致力使本 身的經濟維持正增長,並使日元保持穩定。

  第四,國際的金融局勢和經濟環境必須保持穩定。大家都希望 規模龐大的股票市場不會再受衝擊,波及規模較小的新興市場。

  第五,中國內地和香港都會盡力保持人民幣和港元穩定,這是 穩定亞洲貨幣幣值的支柱。

  最後,亞洲各個經濟體系必須立定決心,矢志在國際貨幣基金 和其他多邊組織的協助下,進行重組和改革。

  亞洲金融危機的確使我們承受痛苦。不過,亞洲建立的基礎並 未動搖。我們仍然擁有年青和適應力強的工作人口、維持高儲蓄 率、開放貿易、兼容不同的思想意念,以及秉承一貫堅毅不屈的精 神,奮發自強,精益求精。雖然我們要面對一些重大的不明朗因素, 尤其是印尼的經濟前景,仍然未趨明朗,但我預期亞洲金融危機會 在一兩年內結束,屆時亞洲的經濟必定能夠走出谷底,逐漸復原。

  現在,讓我略談香港的情況。過去數十年,香港在各方面都取 得十分驕人的成就:香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為25, 000美元,在亞洲名列第二;香港擁有全球最繁忙和效率最高的 貨櫃港,也擁有全球第三繁忙的客運機場;香港很可能是亞洲最成 功的財經金融中心。香港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香港人勤奮努力和 具有創業精神,也是由於中國內地這二十年來經濟迅速發展,成績 驕人,為香港經濟締造了無窮的機會,向前邁進。

  此外,我們奉行精簡政府架構的穩健宏觀經濟政策,並全力支 持自由市場經濟。由於我們堅守審慎理財原則,因此我們的財政盈 餘一直能夠維持在平均每年達本地生產總值2%的水平。截至一九 九八年三月止的本財政年度,我們的財政盈餘更達本地生產總值 5.8%的異常高水平。

  我們的經濟既靈活又有效率,勞工市場在過去十年所經歷的巨 大轉變,最能印證這種特色。在這段期間,製造業工序紛紛遷往中 國華南地區進行,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從一九八六年的87萬人跌 至一九九六年九月的31萬人,跌幅達65%。但香港工人卻能夠 靈活應變,成功地轉往服務行業繼續工作,令這段期間的失業率一 直維持在2%至3%的低水平。

  香港健全的金融體系和貨幣管理機制,現代化的審慎監管,配 合先進多樣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令匯率保持穩 定。我們的銀行體制十分穩固,香港註冊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平均 為17%,而壞帳比率則低於2%。

  我們擁有一個低稅率、穩定和簡單的稅制,一個開放和負責的 政府,以及一支精簡和廉潔的公務員隊伍。最重要的是,我們堅信 維護法治精神是必需的。

  很多人質疑我們是否需要維持固定匯率政策。事實上,香港經 濟主要倚賴對外貿易。我們的日常必需品幾乎全屬進口,我們製造 的產品幾乎全部出口外銷。此外,香港也是個轉口港,處理大量轉 口貿易。我們的服務業也是以對外為主,為亞洲區內,特別是中國, 提供金融和其他服務。從事這些以對外為主經濟活動的企業,都需 要穩定的匯率。而整個社會也希望匯率穩定。

  很多人質疑香港是否需要貶低港元幣值。亞洲各國貨幣已大幅 貶值,香港能否保持競爭力?我認為,把港元貶值既不必要,也不 利於香港。我要指出一個事實,香港服務業的生產價值,佔本地生 產總值近85%。該行業的競爭力,不單講求成本,其他因素亦很 重要,包括奉行法治和廉潔無私的社會,以及明確穩定的政府政 策,令本地和海外投資者安心。此外,競爭力亦來自人們的素質和 創意。我很自豪地向大家說,香港一一具備這些條件,而這是少數 亞洲國家所能媲美的。

  事實上,香港自一九八三年以來,便一直實行貨幣發行局制 度,利用等值美元作為發行港元的十足保證,以確保貨幣穩定,而 當港元面對最近一輪的衝擊時,貨幣發行局制度證明能有效發揮作 用。

  正因香港恪守審慎理財原則,在一九九七年年底,本港的外匯 儲備(包括「財政儲備」)已累積至928億美元,高踞全球第三位。 這些巨額儲備給予流通貨幣的支持,不僅是一倍或兩倍,而是八倍 之多。

  雖然我們不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競爭力,但我可以向你們 保證,我們並沒有對香港成本高昂的事實視而不見。我們確實知 道,長期來說,成本飛漲會損害和抑制香港的經濟增長。事實上, 在過往數年,持續接近兩位數字的通脹、薪金飛漲的幅度和高至不 切實際的物業價格,已開始對香港日後的經濟動力構成威脅。為了 解決這些問題,我已在去年十月八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公布 了一系列措施。

  不過,正因為我們奉行貨幣發行局制度,港元一旦受到衝擊, 利率便會自動攀升。港元利率至今仍持續高企。香港過熱的經濟得 以冷卻下來,物業和股票價格亦從高位大幅回落至較緩和的水平。 雖然物業和股票市場仍未完全穩定,而價格調整亦令很多人蒙受損 失,但我相信香港經濟現正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變,而這個過程很 快便會過去。而且,從成本角度來看,當經濟開始復甦時,香港便 能從一個較低點重新起步。

  事實上,我們並不容許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我們的長遠目標,我 們會繼續致力把香港建立為公平、自由、繁榮和具經濟競爭力的大 都會。由於香港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我們可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基 建投資和教育計劃,以便到二十一世紀時,香港能更具效率和競爭 力。事實上,儘管香港處於金融風暴之中,我們仍繼續建設和投資, 拓展未來。

  現在我想簡略談談中國。首先我要聲明,我並不是以中國發言 人的身分來到法國。我所肩負的任務,是向大家介紹香港。然而, 我始終是中國人,正如你們一樣,我們的愛國之情是自然流露的。 我們曾經為中國過往蒙受的耻辱而難過,現在則為中國走上富強的 道路而歡欣鼓舞。另外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是我們的主權國。你們 對中國的看法,以及中法兩國的關係,對我們都有重大影響。

  今天,西方國家大都傾向於從具體的人權問題來評論中國,有 的則因為中國日益繁榮昌盛而感到備受威脅。但我們香港人卻有不 同的想法。中國目前的發展,不是蛻變為一個甚麼巨人,而是億萬 人民的生活起了變化。人民日漸脫離貧困,而且得到前所未有的機 會。能夠有如此重大的轉變,實在是史無前例的,而這正正發生在 與我們一脈相連的中國人身上。這個過程,使每一個關心人類基本 生活狀況的人都感到寬慰。

  一九九七年九月舉行的中共十五大和正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 人大會議,清楚勾劃了中國邁進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路向。中國會堅 定不移地繼續推行改革,尤其是在銀行業和國營企業方面。有關當 局也決意精簡政府架構、打擊貪污和繼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發展。 世界銀行在一份題為《中國二零二零年》的報告中,預測中國到二 零二零年,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

  人們經常問:「中國是否需要把人民幣貶值?」讓我告訴你們 一些經濟數據,你們也許會感興趣。一九九七年,中國的出口增長 有20.9%,貿易盈餘達400億美元,經常帳盈餘是國民生產 總值的0.9%,外匯儲備則高達1,40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 二。一九九七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9%,通脹率則上升2. 8%,財政赤字是國民生產總值的0.8%,國內總負債少於國民 生產總值的20%。你們看一看這些數據,便會發覺中國實際上符 合《馬城條約》的所有規定。

  我相信中國會繼續保持強勁的競爭力。雖然亞洲多個地區已把 貨幣大幅貶值,但中國內地的勞工成本,仍較亞洲大部分經濟地區 為低。此外,貨幣貶值對其他亞洲經濟地區所造成的影響,很可能 導致這些地區的通脹率、進口成本和利率向上攀升,從而推高製造 成本。

  今天,香港和中國內地是穩定亞洲的支柱。長遠來說,我相信 中國會不斷強大。我亦深信,整個亞洲區會從金融風暴中站立起 來,取得比以前更卓越的成就。亞洲大部分國家仍處於發展階段, 今後一段時間亦會如是。然而,憑着龐大的人力資源、高儲蓄率和 對基建發展的渴求,亞洲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供應者和借貸者 之一,亦會成為其中一個最大的消費市場。對法國以至其他國家來 說,下一世紀在整個亞洲拓展經濟的機會多不勝數,尤以在中國為 甚。

  法國的商界究竟應從何處着手,優先抓緊這些良機?我會毫不 猶豫地說,香港既是通往中國和亞太區的天然門戶,當然是最佳的 地點。

  香港與法國的關係非常密切,這點從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可見一 斑。在香港的店舖和食肆,上乘的法國佳釀,如餐酒、香檳和白蘭 地酒,需求殷切。法國香水、皮具和時裝也一直深受香港人歡迎。

  香港與法國的關係確實很重要。在一九九七年,法國是香港的 第十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歐洲聯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法國資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香港,約有 四百五十家法國資本的公司,其中一百家更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 辦事處。這些公司在各行各業均十分活躍,尤以貿易和金融業的參 與至為重要。舉例來說,在香港有十七家持牌銀行是有法國商人投 資的。

  香港的前景一片光明,我認為現在是時候重新研究拓展法國和 香港兩地的夥伴關係,研究如何作出更具雄心壯志的發展大計。

  假如香港回歸祖國之後真的有轉變,就是香港人在思想模式上 的轉變。香港不再是一個人人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這個日子和 中港兩地邊界的影響下,自我形成一道心理障礙的附庸經濟體系。

  每年,數以萬計移居海外的香港人回流香港,他們為順利回歸 而感到自豪。他們意識到回歸後的香港充滿機會,希望回來為更好 的明天參與建設香港。他們為香港帶來新的技術和經驗,令香港的 經濟更為充實。不錯,香港人會作出更長遠的打算,着眼於如何拓 展增值較高的經濟活動,以及如何建立重要的夥伴關係,以實現上 述目標。

  過去數十年來,香港兼收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融合東西方的精 粹。在這過程中,法國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 旅客,來到香港均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並非只因為香港機會處 處,黃金遍地。香港更吸引人之處,乃在於本身非凡的特質。簡單 來說,面對新的世紀,香港已作好準備,再創高峯。我能帶領香港 向這個目標邁進,深感自豪和光榮。我衷心邀請法國商界的朋友與 我們多加合作,續創佳績。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