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與外雙管齊下,打造優質主管好習慣

文、攝影◎崔浩風

0
1080

習慣分為外顯與內在,內外同時作用於保險業務人員,才能將保險業務人員推向績優。南山人壽元捷通訊處處經理高翊紘藉由10個優良的好習慣,刻意做,讓習慣成自然,也讓自己成為績優的保險業務人員,帶出成功的績優團隊。

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南山人壽元捷通訊處處經理高翊紘認為,除了少數特例以外,能力與習慣其實都是後天養成的,所以在面對問題時,不應該抱持著「我天生就沒有這個能力」的想法,而是能夠憑藉自我要求與鍛鍊解決問題,並協助自己更進一步的成長。

高翊紘認為,習慣就是一種行為模式,有著優良的行為模式,事業自然能夠通向成功。所以,養成好的習慣確實對保險事業有著正向的影響,而習慣是強迫而來,需要刻意要求的。

高翊紘將習慣分為外顯與內在2方面。外顯,即為平日從業時的實際作為,是要求自己必須做到的事項;內在,則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影響一個人做事時的行事風格。外顯與內在雙管齊下,才能讓一個人將習慣真正的養成,並且刻畫為自身的行為模式。

外顯:實際的優良作為

外顯習慣能夠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而來,常見的外顯習慣包括守時間、常閱讀等,都是有助於保險業務人員累積優良從業習慣的做法。經過整理後,高翊紘認為自己有刻意培養做到的外顯習慣大致有以下6項:

1.勇於接受任務:許多人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或者是在接到新任務時,就認為自己沒有相關經驗或能力而拒絕。但高翊紘認為,沒有誰是天生就會做這些事情的,如果不做,又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遇到挑戰時他總是欣然接受,甚至主動尋找新領域的工作或任務給自己。

有許多事情,都是在自己實際去做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做得到。接受不同的挑戰除了讓自己能夠藉此訓練各種事物的處理能力,培養新的技能並內化為自身的新能力以外,他發現,當面對全新且陌生的領域時,為了完成任務,會很自然地去學習、擬定策略並且執行,這本身就是對自身執行力的一種訓練。

2.時間管理: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一樣,但是每個人每天能做的事情卻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對事情輕重緩急的判斷與安排順序不同,做事情的效率也就大不相同。

高翊紘每一週都會重新擬定一次自己下一週的行程與計畫,進行活動量管理,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忙碌充實,卻又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的狀態。同時也會每天調整規劃內容,將一定要做到的前5件事寫下來,每做到一件就劃掉一條,除了能夠確保重要事項不遺漏外,也能藉由這個動作帶來事情完成的成就感,讓自己更有動力將眾多事項逐一完成。

高翊紘將事情的輕重緩急大致劃分為4個優先順序:第1優先永遠是客戶交辦的事情;第2優先是保險銷售與遞送建議書;第3優先為增員與組織管理;第4才是個人休閒等事務。

比如,許多主管增員不力,業績不佳,但是經過審視其時間規劃後,卻會發現這些主管將主要時間都用到個人行銷上,第2優先卻是個人休閒娛樂,只用零碎時間進行增員與客戶服務,自然業績與人力都兩頭空。

當然上述所提之4個優先順序並非絕對,也不是永恆不變,因為人生有各種不同階段,不同階段的優先順序都不相同,需要隨時進行調整。高翊紘說,身為30多歲的年輕主管,正值事業起步階段,以身作則投入銷售十分重要,但再過十幾、二十年,生活重心可能會漸漸移到工作以外的部分,上述的優先順序就會調換,甚至是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