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古動物,大家都無緣見到 - 王國良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漢字裡的古動物,大家都無緣見到
2010/01/25 13:38
瀏覽5,782
迴響2
推薦38
引用0

  之前在〈漢字裡的動物,雌雄早有分別〉一文中,介紹了「貔貅」、「鳳凰」和「麒麟」,牠們都是傳說中的古代動物,如今我們若想看到牠們的長相或造形,只能從雕刻或雕塑去找。在漢字當中,傳說中的古動物還有,本文擬再介紹幾個。

饕,念成ㄊㄠ,當名詞用,與「餮(念成ㄊㄧㄝˋ)」字連用,本指古神話中的惡獸名,現在泛稱貪吃的人。饕字當形容詞用,字義是貪財。饕餮,詞義有四:一是古傳說中的惡獸名;二是指貪吃的人;三是比喻貪婪兇惡的人;四是古時蠻夷名。饕字的組字部件是「號食」,號字有哭或叫喊之意,饕字按照字面來看,可以想成是邊哭邊吃或邊吃邊叫喊,吃相的確不太好看。但如今講到老饕或饕客,意指喜歡吃美食或善於品嚐美食的人,意思並非負面。

餮,念成ㄊㄧㄝˋ,當名詞用,與「饕」字連用,本指古神話中的惡獸名,現在泛稱貪吃的人。餮字的組字部件是「殄食」,殄(念成ㄊㄧㄢˇ)字有耗費或耗盡之意,例如暴殄天物。餮字按照字面來看,可以想成是貪吃無厭,吃到撐,飽到吐, 根本就是在浪費食物。時到今日,餮字和饕字一樣,字義已經轉性了,餐廳還很歡迎饕餮之客呢!食客貪吃、多吃,老闆賺錢笑呵呵。

獁,念成ㄇㄚˋ,當名詞用,字義是生有長毛的象,即長毛象,例如猛獁。同樣是表示象的漢字,獁字的部首是犭部,象字的部首卻是豕部。

龍,念成ㄌㄨㄥˊ,當名詞用,字義一是姓氏;字義二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角和有鬚的長形動物,能夠興雲致雨;字義三是天子,例如龍顏;字義四是古生物學上指一些有尾、大腳的爬蟲類動物,例如恐龍;字義五是高八尺以上的馬;字義六是高才,例如人中之龍;字義七是山脈、山勢,例如來龍去脈。念成ㄌㄨㄥˇ,與「壟」字通。

鮻,注音無法輸入此字,可改用插入符號的功能輸入,統一碼是9BBB,念成ㄙㄨㄛ,當名詞用,字義是傳說中的人面、人手和魚身的怪物。

鯪,念成ㄌㄧㄥˊ,當名詞用,字義是傳說中的人面、人手和魚身的人魚;字義二是屬於貧齒類的哺乳類動物,俗名為穿山甲,體長三尺,整體上面被覆由毛變而成的角質鱗甲,前後肢各五趾,前趾第三趾有特長而彎曲的爪,適於穿穴,有強力,善長爬行。

「饕」字含有「虎」部件,「餮」字含有「歹」部件,難怪會用來代表虛構的惡獸,加上都是屬於「食」字部,所以會用來泛稱貪吃。「龍」應是虛構的動物,而恐龍確實曾生存在地球上,只是早已絕跡。「鮻」和「鯪」皆是人魚,應是虛構的動物;但「鯪」若用來代表穿山甲,則這種動物如今還有。至於「獁」,從地球上絕跡的年代比恐龍晚很多,近年科學家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永凍層掘出一頭長毛象,未來也許科學會更進步,能讓猛獁復育成功。

[相關閱讀]
 (1) 饕餮圖片
 (2)龍圖片
 (3) 猛獁圖片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國語文園地
迴響(2) :
2樓. 【無★言】時代悲劇 (二)
2010/01/26 08:27

獁,念成ㄇㄚˋ,當名詞用,字義是生有長毛的象,即長毛象」

古人見過長毛象嗎?長毛象一萬多年前即已絕種,創字的古人不可能見到,不知何以創此字?
  創造文字時,猛獁應已絕種,但是在亞洲北方的凍土下,仍可掘出牠們的遺體,因此古書對長毛象是有記載的。獁和象這兩種動物的外形長得很像,不知當初為何將這兩個漢字造得差這麼多? 王國良(阿國)2010/01/26 11:26回覆
1樓. ez
2010/01/26 04:39
無緣

有些動物雖是憑空想像創造或已消失無蹤

但文字還存在

可以讓後人有想像空間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神話和傳說,如此可讓她的文化更加的豐富和有趣,就漢字而言,保留了一些我們見不到的動物,的確可以讓我們更添想像的空間,謝謝ez老師的回應。 王國良(阿國)2010/01/26 11:3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