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身家過千萬 女富豪從不吝嗇這3件事︰「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206

27歲身家過千萬 女富豪從不吝嗇這3件事︰「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2/06 13:56

最後更新: 2024/02/06 13:56

分享:

分享:

25歲儲下80萬!27歲身家過千萬!女富豪從不吝嗇消費:「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

25歲儲下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未必很難;但兩年後27歲身家登上千萬,就不是人人可以。這是美國理財專家Tori Dunlap的真實成就。她在25歲生日後僅三個月,便突破了自己定下的10萬美元儲蓄大關,卻沒有放慢賺錢步伐,但同時也沒有減緩必要消費的意圖——Dunlap認為有些錢不可以慳。

現年29歲,Dunlap已創建了一間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理財平台「Her First 100K」,專門舉辦工作坊,同時提供多元化理財工具選擇,旨在幫助女性致富。此外,她亦撰寫了暢銷書《Financial Feminist》,並主持同名商業播客節目。

辛苦賺來的錢,應用在喜歡的事情上

俗語有云「辛苦搵來志在食」。Tori Dunlap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在儲蓄、投資和創業道路上,她對花錢有着相當的原則。即使可以透過削減開支來節省更多金錢,她仍必須堅持若干消費,不可妥協。

從25歲時試圖儲下10萬,到27歲時成為千萬富豪,她說她從不吝惜的三個領域是︰

  • 旅行;
  • 出街食飯——我是個大美食家;
  • 以及在家中種滿植物。

我大部份金錢都花在那裡了。其他的事情,我都不太關心。 

儘管她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初10萬美元儲蓄目標,有更大的揮霍空間,但Dunlap鼓勵每個人都抱持類似的心態,就是把辛苦賺來的錢用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而這些合理的消費,應建立在以下一些理財習慣和心態上︰

  • 要控制好其他開支;
  • 在花錢上更具戰略性;
  • 讓支出反映自己的價值觀。

相關文章:【理財加油站】儲蓄和減肥一樣 小心太慳引發報復式消費 6招無痛財務瘦身法

過度節約會物極必反

財務專家也傾向同意,試圖透過強迫自己停止在喜歡的事情上花錢,來實現財務目標,長遠而言可能不會奏效,心理學上的一些原因如下:

  • 嚴格的預算如果讓你感到太過受限、生活乏味,或因超支而感到羞恥,挫敗感有可能會有損你的慳錢進度,甚至令你半途而廢;
  • 節約過了頭,終歸會物極必反,激發人們進行報復式消費,令財務計劃全盤失敗;
  • 反抗心理:愈刻意去戒掉一件事,便愈想破戒。

不合理地強行壓抑財務需要和消費欲望,就演變成類似過度節食的局面——最終結果不是營養不良,就是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反彈。Tori Dunlap深表認同,將嚴限某項支出的預算比喻作為了減肥戒食某種食品:

因為你愈告訴我不能食炸雞,我就愈想食炸雞——這非關意志力的問題,而是心理作用。

如果我告訴你『永遠不要花錢,永遠不要踏入餐廳』,是行不通、不可持續的。而且老實說,這並不有趣。

相關文章:「我討厭開支預算!」理財專家︰過度節約會物極必反 2024年5大建議

關鍵在於「應使則使」

很多專家都建議不要為自己制定嚴格的預算,美國著名財務策劃師Suze Orman更直言:「我討厭預算。」

當然很多人對於完全不制定財政預算的生活,會容易感到不安。專家建議可制定更靈活的支出計劃,不用太嚴厲地關注或追蹤每一元如何使用,而是將更多資金優先分配予對你來講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是力求在一個月內「零支出」的極簡生活主義者,也會在慳錢之餘為自己預留「生活小確幸」的空間。

同樣是白手興家的理財專家Ramit Sethi形容這種替消費劃設界限的做法為「money dial」,指出這會幫助人們在喜歡的事情上大肆花錢,但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毫不猶豫地大削開支。

Dunlap建議,大家如果想培養出健康的消費模式,應嘗試在以下兩種情況之間取得平衡

  • 毫不掩飾地花錢購買你絕對真心喜歡、以及反映你價值觀的物品。
  • 避免其他物品上花費太多金錢,因為它們並非你真正關心的東西 。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躺平時代|香港月薪1萬多已經夠用?網民紛列慳錢大法︰憑2大條件可維持生活...

「停止關注股市、我才如夢初醒」 專家:資訊正在毒害你的投資與生活

【網絡熱話】 三十未到欠債百萬 月入萬幾 不想破產應點做?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