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倫敦首映 專訪趙薇

趙薇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攝影:張程)
圖像加註文字,趙薇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攝影:張程)

周四(10月17日)晚,中國著名藝人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倫敦電影節(London Film Festival)上首映,獲得多方關注。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是趙薇的導演處女作,也是她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的畢業作品,講述幾位年輕大學生的青春故事。

該片由香港導演關錦鵬監製,主題曲由天后王菲演唱,不但票房破紀錄,趙薇還因此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

趙薇在《致青春》倫敦首映式上走上紅地毯,吸引各國媒體和中外影迷的關注。

趙薇在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時表示,這次參加倫敦電影節非常開心,因為是她第一次以導演的身份帶自己的電影來到倫敦,並且能夠讓來自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看到一部非常地道的中國電影。

她曾經說過,《致青春》是一部中國大陸人的青春史。這次來到英國,跟當地觀眾見面,覺得他們能理解片中的情愫嗎?

趙薇認為英國觀眾應該可以理解:「因為我有很多外國朋友、同行都看過《致青春》,他們覺得雖然大家文化背景不同、經歷不同,但卻非常能夠理解這部電影,甚至能夠由此聯想到自己的青春」。

1990年代末出演一系列電視劇成名的趙薇近年來不斷嘗試不同風格的電影。如今,她從幕前走到幕後,拍攝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的畢業作品。

很多人想知道,這一次的轉型對她來說難度有多大?

趙薇說:「這個轉型需要的時間更長—有兩年的時間我就沒有當演員,就是在籌備、拍攝、製作《致青春》,這兩年我覺得特別舒服;儘管拍攝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都逐一克服了」。

英式懷舊

山羊皮樂隊在《致青春》紅地毯上,右一為布雷特·安德森。(攝影:張朝暉)
圖像加註文字,山羊皮樂隊在《致青春》紅地毯上(攝影:張朝暉)

《致青春》的英文名就是英國著名的Suede,即山羊皮樂隊的歌曲《So Young》的名字。Suede樂隊也出席了該片在倫敦電影節的首映。

山羊皮樂隊主唱布雷特·安德森(Brett Anderson)在紅地毯上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時說,最初聽到趙薇的電影用了自己的歌曲,感到非常榮幸,這樣被認可非常好。

「我們之前不認識她,去中國巡演的時候見過她,覺得她人很好,我們在中國已經看過《致青春》,覺得棒極了,非常喜歡」,他告訴記者。

安德森表示:「我們剛剛結束中國巡演,整個經驗非常好;英國是個小國,而中國很大,走起來有點難,但我每次去中國都更享受在那裏的時光」。

山羊皮樂隊的中國巡演非常受歡迎,樂隊很高興有這麼多中國歌迷支持,而且歌迷越來越多,愈加瘋狂,很有趣。

在談到為什麼選用山羊皮樂隊的音樂時,趙薇對BBC英倫網解釋:「英國是搖滾樂的發源地,《致青春》中正好需要一個角色她是非常喜歡搖滾樂的,當時有一個選擇,就是用中國的搖滾樂隊還是用西方的搖滾樂隊」。

「我當時想還是用西方的搖滾樂隊,首先因為它畢竟起源於西方,其次因為有很多懷舊的電影會用到中國的搖滾樂隊,卻沒有中國電影在懷舊的時候用到西方搖滾樂,所以我就選擇山羊皮樂隊的歌」,她說。

走向世界?

趙薇的出現引發中外影迷的熱烈關注(攝影:張朝暉)
圖像加註文字,趙薇的出現引發中外影迷的熱烈關注(攝影:張朝暉)

趙薇認為,英國有很多非常好的電影人。她比較喜歡凱特·溫斯利特(Kate Winslet),覺得《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等影片很好看。

「只要是特別好的同行,我都希望將來有合作的可能,因為這等於大家可以互通有無、開闊眼界」,她說。

近年來,記者在倫敦採訪過李安、蔡明亮、陳奕迅、周華健、莫文蔚等港台電影人和音樂人,大陸的卻比較少。

那麼,大陸藝術界如何才能更好地走上國際舞台?

趙薇表示:「本土的就是世界的,我並不覺得需要靠近所謂的西方,或者需要被認同,或者彼此達到某種類似度」。

「我覺得只要你是拍有關於情感和人性的話題就沒有地域性的,但因為你根植於中國這片土壤之上,所以我認為做自己最有感受的東西就已經是別人可以理解和認同的了」,她強調。

《致青春》周五(10月18日)晚將在倫敦電影節舉行第二場放映,趙薇將與更多英國本地以及華人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