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意千萬終身傷害保險,意外險還具備意外失能扶助金! - 商益
保險 2022/06/23

中國人壽意千萬終身傷害保險,意外險還具備意外失能扶助金!

近期詢問度很高的商品之一是「中國人壽意千萬終身傷害保險」,也就是所謂的終身意外險,號稱保障終身、保費不高,尤其費用上與大家常聽到的終身還本型意外險有極大的差距。本篇文章分析保單內容,比較相似保單,也分享判斷保單是否適合自己的方法。

保險松鼠
Photo Credit:unsplash

近期詢問度很高的商品之一是「中國人壽意千萬終身傷害保險」,也就是所謂的終身意外險,號稱保障終身、保費不高,尤其費用上與大家常聽到的終身還本型意外險有極大的差距,但真的是這樣嗎?本文會分析保單內容,比較相似保單,也分享如何判斷保單是否適合自己的方法。

1. 檢視保單保障內容

檢視中國人壽意千萬終身傷害保險(MAHUBA)的 DM,很清楚跟你說這張中壽的商品名稱「意千萬」由來,就是保險金額合計 1,000 萬元,而想要領到這 1,000 萬元,需要同時滿足這幾種狀況:

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

簡單來說,保障總額是 1,000 萬元沒錯,但不可能全部都領到。其實 DM 也說得很清楚,保險金額就是只有 100 萬元,這才是關鍵。

2. 保單內容設計分析

其實就商品內容來看,你可以把這張保單當作是「繳費一定期間(10-20年)」,擁有這些保障的意外險商品,不同以往的一年期意外險(身故/失能),需要每年持續繳費才能擁有保障,也不同於終身還本型意外險,繳了高額的費用,但其實並不以保障為主,而是追求還本。

3. 跟其他保單的差異

保障內容中最主要的是「意外失能安養保險金」(或稱意外失能扶助保險金),這項保險金跟先前遠雄人壽推出的意大力終身傷害保險、意大力終身傷害保險附約相近。我們可以一起將這兩者列入同一表格中,看看差異在哪?(遠雄以主約型呈現)
 

保險松鼠提供

以 40 歲保戶而言,遠雄年繳保費 3100 元,中壽年繳保費 4000 元。

4. 比較分析時要留意的重點

  1. 兩者皆為意外險,失能扶助保險金是遭受意外事故才會給付,疾病造成失能不在保障範圍。
  2. 兩者可投保之職業等級不同,五或六僅能考慮遠雄。
  3. 條款中說明,如若職業等級變更為「非承保職業」(遠雄為拒保職業、中壽是五六及拒保職業),契約效力終止。
  4. 兩者保障年齡範圍不同,單就「意外失能扶助保險金」來說,兩者並非為終身保障。
  5. 保費隨年齡遞減係因為越來越接近保障年齡上限。
  6. 中壽保障年齡範圍較遠雄廣。
  7. 兩者燒燙傷定義中,中壽寫明「體表面積大於 20% 之三度燒傷」,遠雄並無寫明三度。
  8. 遠雄主約型可附加附約、中壽無法附加附約。依目前市面上商品評估,遠雄可以考慮底下的癌症險附約「愛家守護五年定期癌症健康保險附約 CJ2」、「一年定期癌症健康保險附約XCD」。
  9. 遠雄主約型可附加意大力附約(最高保障到80歲)。

5. 如何判斷保單是否適合自己?

  1. 職業等級低(一或二)之保戶,建議參考一年期意外險中有意外失能扶助金之商品(如:台壽長安傷害保險附約 SPAR),從 16 歲繳到 70 歲(保障最高到 70 歲),總繳保費比這類商品低,不一定需要購買這類商品。
  2. 職業等級高(三以上)之保戶,可以考慮規劃,相對於一般意外險,保費較為親民。
  3. 40 歲以上保戶如欲規劃遠雄附約時,此主約費率低,可當作便宜主約附加。
  4. 有失能險需求之保戶,請留意此兩者並非為失能險,而是意外失能。在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身心障礙者因疾病致殘比例接近 60%、意外致殘比例約為 10%。(身心障礙者致殘比例並不一定為失能險定義的失能狀態)
  5. 另外須留意,已有失能險之保戶,切勿解約原先失能商品,轉而規劃這類意外失能商品,兩者保障範圍差異極大,僅有費率看起來親民而已。
  6. 如果你要從這兩個商品擇一時(不考慮附加附約的價值),我認為 35 歲前中壽較有優勢,不過你可以試著列出當前年齡費率與保障內容一起比較看看。

想知道更多,請到 Pressplay 付費訂閱文章專區 觀看更多文章(每月四篇商品或觀念分享)。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是一個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的財經商業媒體。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延伸閱讀:
用手機就能查所有保單!保險存摺申請教學
首張防疫保單引爆危機 臺產總經理親揭96天風暴內幕
國泰樂康愛防癌定期健康保險,熟齡專屬一次給付癌症險

最新發展

看更多
商業模式 2024/06/04 · Sponsored

文化與科技正發生:台灣文創 AI 化,你準備好了嗎?

連業界都驚訝 AI 的發展日新月異、速度之快,文化與科技該如何巧妙結合、長遠發展,在追求技術的同時創建商業價值?台灣文創產業與 AI 結合的未來機會又在哪裡?從創投與科技的角度,將經驗心法報你知!

廣編企劃 IMG_5374

 

AI 的發展飛速、進步超乎想像,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中運用 AI 服務。與此同時,文化與科技的結合正在發生,衍生出專屬這個時代的文化創意。本集節目邀請安誼金融聯合創辦人暨首席投資總裁林彥君 Angie 與光陣三維科技執行長陳韋廷 Joe 一起聊聊:台灣文創產業與 AI 結合的未來機會在哪裡?又有哪些優勢與挑戰?

2024 AI 大勢,你知道創投是如何評估 AI 發展優勢嗎?

AI 的影響範圍巨大,滲透生活的速度超乎想像。安誼金融聯合創辦人暨首席投資總裁林彥君 Angie 表示,創投願意投資人工智慧,是因為這些產業的成功來自時間的累積與「訓練」。在 AI 的世界,各種資訊來自社群媒體中,如果可以在業界中產生節約時間的商業模式,或是可以設定出在 AI 中向上或向下的運算,就能創造出產業共好。

舉例而言,新興的晶片公司需求正在提升當中,市場能容納各式各樣晶片競爭者。當 AI 市場越來越發達,若能成為他人的基礎設施,你能看見不同的商業模式與成功方式,像是機器人不同的場景運用、無人公司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夢。

Angie 表示,AI 的運用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你在自己的領域沉澱、找出適宜能運用的資料、特殊的語言需求,通才也能變專才。節目中亦提到 Corehere、Nvidia、Tesla 如何在 AI 上做實際運用,每家科技廠針對自己的優勢做不同的發展,甚至不只在科技上,在文化上(如自動作詞作曲)亦造成衝擊影響。

國際創投看台灣文創:AI 的發展需要各產業的彼此連結

安誼金融以投資者的角度看待 AI 與文化,首要以「渲染力」為指標。過去的文化創意以「大型」為主:大型的製片、大型的作詞作曲等等,但透過科技載體,文化展現與傳播的方式別出心裁、千奇百怪,不斷突破原本的認知範圍。Angie 舉例,一個棒球選手在現實中揮棒就只有那麼一次,但當科技可以去分析他的揮棒細節、不斷重複播放與驗算,這就是科技在文化上發展出的文化創意與商業模式。

從「工人智慧」走到「人工智慧」,Joe 以光陣三維的發展舉例:一個視覺影像科技的公司,十年前還不會用 AI,想做的卻一直很明確:把影像用 3D 的方式紀錄留存。Joe 笑著說,因為這段發展過程,他大概是少數擁有自己小孩各個成長階段建模的家長。他認為 AI 是未來會非常普及且成長超乎預料的工具,以與故宮的合作案例來說,光陣三維將故宮的經典畫作擬真,效果奇佳且速度之快,這更代表「把工具用得好」與「提供好用的工具」會是 AI 界發展與矚目的焦點。

不過原本需要時間與專業的技術,忽然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夠自己生成,這當中的好壞與壁壘又該如何拿捏?Joe 對此回應,很多好的工具訓練都是需要時間的,技術累積很有價值,未來也只會有越來越多公司投入。反觀以使用者角度出發,若已經有太多工具可以使用,公司該如何脫穎而出?Joe 認為 IP 是王道,這是商業考量的戰略佈局。

只是所有的產業都是連動的,就連 AI 的進展也無法獨善其身。以光陣三維的 3D 應用舉例,透過全球攝影建模的先進技術,他們發展出球場上的 3D replay、3D 手機直播等運用模組,但同時也發現不是光有技術即可,更需要各界的推廣與採納:肖像權、使用權等等,並不是光有好技術就可以推動。

當產業能相互連結,擦撞出的精彩火花令人刮目相看。目前正在蘭陽博物館展出的《那些她們,都是我們》蘭博 x 故宮特展,即是結合 5G 應用科技,突破靜態展示空間的限制,讓 AI 科技與文化結合,透過科技讓文化變得更有趣的實際案例。Joe 分享,故宮提供許多與女性相關的文化藝術品,以此為主題發展,光陣三維則利用 AI 科技讓體驗自然又直接,其中包含全息投影與觀展者互動,更期盼未來有機會至國外展出,用不一樣的方式推展文化。

由此及彼,在文化與科技的範疇上,Joe 認為好的 IP 應該要被好好被推廣與靈活運用、讓市場接受:創造商業價值是長久的關鍵。科技發展飛速,文化藝術卻需要時間培養感情,兩者的結合有許多需要溝通的地方。

對創投來說,Angie 說明投資需要想像力,商業模式需要讓投資者信服其願景、能「想像出」變大的可能性。「文化」在既有 IP 上科技可以做到哪些幫助?傳統的文化載體如何被體驗?場景運用能不能加分、長久使用?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想在未來站穩巨人肩膀,AI 的技術與落地需要並存共進

AI 已經改變了世界以往的「預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即時生成」的即刻效應。未來的 AI 與文創的路該怎麼走?Angie 認為,現今的 AI 使得試誤(trial and error)成本變得極低,實際運用如好萊塢的影像產出等,再也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調整,對於整體的產業絕對是加分的。那有哪些科技公司是往這個方向前進的?好的工具持續被需要,只要前期的需求存在,獨特性與資料庫的運用即能突顯出優勢所在。

Joe 最後補充,好的商業模式支持,是產業長久發展的核心,不論是找到天使投資人或大型投資者的支持。「追求更好」也許是人的天性,可是回歸落地,一般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這是他們想要的嗎?AI 是很好的科技,不斷追求技術的同時,商用需求是存在的嗎?身為業界翹楚,這也是 Joe 一直在學習與捫心自問的。當 AI 開啟新時代,技術人才更要看見自己的盲點:如何在技術發展與商用價值之間做平衡?

在這樣的趨勢中,Angie 也提到安誼金融能做的就是先看見哪些方式已經葬身在沙灘上、看見不同的機會點。她也提出發現:在台灣文化與科技的這一塊,專案(Project)的形式是受到歡迎的,例如光陣三維與故宮的合作即為一例。但以安誼金融的角度來看,這是需要切開來談的:合作專案本身賺錢與否,與公司能否在其中創造長久的商用價值模式是兩件事。

台灣文創產業的未來機會,在 AI 不斷飛速發展的同時,創造出更多可能性。找到硬核需求、瞭解自己的獨特性、發展技術的同時不忘落地評估商用價值的長遠與複製,也許才是我們在 AI 洪流中,能好好站穩在巨人肩膀的真正心法。


 

最新發展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