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午海战,海军要毁掉自己岸上的炮台?

当时退守威海卫的北洋水师为什么要毁掉自己方岸上的防御炮台?这敌我不分吗?
关注者
2
被浏览
1,428

1 个回答

谢邀

(以下仅为本人观点,有关参考资料较少,若有错误欢迎评论指正)

首先明确一个基本的概念,一支海军舰队,无论其编队内各舰的舰炮数量及口径如何强大,在面对敌方岸防炮台进行对射时,纵然可以取得胜利,也很可能付出巨大的损失,经典事例可见1915年–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一.旅顺口与威海卫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外沿靠海的位置,拥有一个可停泊的港湾,并有刘公岛、日岛等岛屿将威海湾与外沿黄海海域隔开,水文条件良好。

1874年清政府海防大筹议后,清开始组建北洋与南洋两支海军舰队,至1894年甲午战前,北洋海军舰队已列装有主要大小军舰共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庞大的北洋海军舰队主要负责中国(清朝)京城、重要海口天津(大沽口)、直隶及奉天诸核心地区、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等地的军事安全防御。受天然地形影响,渤海湾与黄海交界处的辽东半岛、庙岛列岛、山东半岛等地形单元可以作为直隶核心地区的天然海上屏障。

舰队组建后,需要寻找并营建水师日常的驻扎军港,因为地形上的便利,辽东半岛的旅顺港和山东半岛的威海卫港被选中为北洋舰队的驻扎港,威海卫亦为北洋水师的总部,两个港口互为犄角,拱卫京师的安全。


下图:渤海附近海域地形图


威海卫军港于1888年开始营建,据有关史料统计,至甲午战前,威海卫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岸炮160余门,守军18营;烟台、酒馆(今牟平东)、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兵力共计60营达3万多人,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李秉衡统辖,成为北洋海军舰队依靠的强大堡垒。


下图:威海清军兵备图



二.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3艘巡洋舰于朝鲜半岛丰岛海域袭击北洋舰队济远、广乙号巡洋舰、操江号炮舰和高升号运兵船,济远号被重创,操江号被俘,广乙号战沉自毁,高升号被浪速号击沉,造成千余名清军死伤,中日随后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战局伊始,清军节节败退,陆上战场在经历成欢、平壤两战后被逐出朝鲜半岛。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12艘主力舰和4艘辅助舰艇与日本联合舰队12艘主力舰于黄海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爆发遭遇战,清朝北洋舰队经远、致远、广甲、超勇、扬威5艘舰艇战沉,余下定远,镇远等舰均被重创,而日本联合舰队仅有松岛、比叡等5艘舰艇被重创,无一沉没。此役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完全掌握制海权,清朝北洋海军收缩至威海卫–旅顺一线。

1894年11月21日,日本海陆军攻陷“远东第一军港”旅顺,并发生了旅顺大屠杀惨案,至此北洋舰队最大的驻防基地失陷。旅顺陷落前,面对极端不利的战局,北洋海军舰队残存主力舰队遵循李鸿章“避战保船”之策略,及早撤出旅顺港,缩退至最后的北洋海军总部基地威海卫。


三.最后的威海卫

1895年1月19日,北洋海军最后的威海卫之战爆发。在先期的舰队海上决战中,北洋海军舰队已经遭受极为巨大的损失,没有信念且无力和日本联合舰队再次进行海上编队决战,试图依靠威海卫强大的港口布防和临近山东半岛的驻防清朝陆军,避战保船以免于更大的损失。北洋海军舰队剩余全部大小舰艇共27艘,以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平远、济远、威远、宝筏等为主力舰,全部缩躲于威海卫港湾中。

威海卫之战前,日本已经凭借出色的谍报战等信息收集举措了解到了威海卫及整个山东半岛地区全部的地形、水文特征和清军驻防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了进攻威海卫的作战计划。日本陆军在其下辖的第2集团军基础上组成“山东作战军”,下辖第3、第4旅和原属第6师的第11旅,共计战斗部队2.5万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则对陆军提供运输和掩护,舰队拥有松岛、严岛、桥立、吉野、秋津洲、高千穗、浪速、千代田、扶桑、金刚、筑紫等25艘主力舰和15艘鱼雷艇,对北洋水师在数量上保持有压倒性的优势。

1895年1月19日,日本陆军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下分乘50多艘运兵船从大连湾出发,20日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占领滩头阵地。荣成湾驻防清军无力抵抗被迫后撤,日军乘势进占荣城。1月28日,日军各类部队共计3.4万余人登陆完毕,1月30日,日军分两路进攻威海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舰从海上正面围困威海卫港及内部的北洋舰队,阻止清朝北洋海陆军从海上突围。


下图:威海卫保卫战形势图


1895年1月29日,两路日本陆军对威海卫港南岸炮台形成包围,次日发起总攻。驻守摩天岭、杨枫岭等炮台的清军奋力抵抗,但仍随后陷落。不久,百尺崖、龙庙嘴、鹿角嘴等海岸炮台亦相继失守。为避免日军利用海岸炮台轰击威海卫港湾内的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将皂埠嘴炮台炸毁,威海卫港南岸炮台群全部失守。2月1日,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北岸炮台群,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2月3日,日本海军大举出动,猛烈进攻威海卫港前沿天然门户刘公岛和日岛。日本陆军也将原南岸炮台的7门大炮修复,从海岸射击北洋水师,形成“炮资敌,我杀我”的惨痛局面。

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清晰推演出来,由于日军抓住了清朝山东半岛陆军驻防的薄弱点,从荣城湾登陆,原威海卫炮台的海岸防护作用并未得到使用。日军在陆地上快速推进,从威海卫侧后迂回进攻,驻守威海卫南北炮台群的清军很快被击溃,清朝斥巨资修建的岸防利器落于敌手。

威海卫南北炮台群的相继陷落对港湾内的北洋海军舰队来讲是最为致命的打击。炮台群依据海岸高地而修建,对港湾内呈犄角之势,可以清晰地看到并瞄准港湾内的北洋海军各舰进行射击。炮台群本就是为摧毁敌舰队从海上进攻而准备的,对北洋舰队而言同样威胁巨大,很可能被炮台群击沉或驱逐出港湾。



下诸图:威海卫及炮台实拍




北洋海陆军接连大败,已无力量夺回海岸炮台群阵地,为了避免炮台群被日军占领后反而对舰队形成威胁,只得在撤退时预埋炸药炸毁炮台,也为无奈之举。但日本陆军相继修复南北炮台群,并确实用炮台对港内北洋海军舰队进行射击,为了自保,北洋舰队定远、靖远等舰抵进岸边和南北炮台群进行对射,却终不能摧毁炮台,舰队至此在岸边无以依靠,只得退守刘公岛附近港区以刘公岛、日岛炮台群进行自卫还击。

1895年2月7日,以福龙号为首北洋海军舰队鱼雷艇队的10艘鱼雷艇和2艘轮船叛逃突围,除左队一号突围至芝罘外,余船均被港湾外沿的日本联合舰队击沉或俘获。日岛炮台群弹药库被日舰炮弹击中殉爆,无法继续提供火力支援,北洋海军舰队及威海卫港最后具有抵抗力量的布防失效。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舰队全军覆灭,日本海陆军占领威海卫,定远、来远、威远、宝茷等主力舰战沉,镇远、济远、平远、镇南、镇中、福龙等舰被俘,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等将领战死,至此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再无有效的军事抵抗,最终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