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渝民夫妇被诈骗保险金”案中,我们能学懂什么?_腾讯新闻

从“周渝民夫妇被诈骗保险金”案中,我们能学懂什么?

明星也躲不过诈骗?本来打算购买储蓄险的周渝民夫妇,却不料遭遇诈骗,合计被骗走了775万元。从周渝民夫妇案例中,我们能学懂什么防范知识?

文 | 张升达

来源 | 《中国保险家》新媒体项目组

据港媒报道,9月6日,周渝民夫妇被诈骗3400多万台币(约775万元人民币)保险金一案在中国台湾一审宣判,台北地院判处诈骗女子冯某有期徒刑2年8个月。

去年8月1日,周渝民夫妇遭诈骗775万元人民币曾冲上热搜。

此前,周渝民与妻子喻虹渊找到保险经纪人冯某投保了6年期的高额储蓄险。后来,冯某利用信任,直接向喻虹渊收取现金,先后诈骗合计3447万余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75万元。台北地检署当时以“诈欺罪”起诉冯某。

那到底,周渝民夫妇是如何被骗的呢?

案件:被骗取共5期保险费

42岁的周渝民,是组合F4成员,因出演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中“花泽类”一角成名。周渝民与小其6岁的演员喻虹渊因电影《痞子英雄》结缘,2015年两人宣布结婚。

018年,喻虹渊与冯某签署一份6年期的储蓄型保险,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为周渝民,双方约定保险费用共分6期缴纳,每期684万余元新台币,以喻虹渊名下账户自动转账方式缴纳。

到了2019年四五月间,冯某向喻虹渊谎称,若继续以转账方式缴款,因保险费用额度高,恐引起税务部门查税,为了避免被监管部门误认为洗钱,她提出,喻虹渊以现金交付保费后,由她代表保险经纪公司向寿险公司缴款。

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喻虹渊陆续将第2、3、4期保险费用交给冯某。

随后,冯某继续谎称若预缴第5、6期保险费用可获预缴优惠347万余元新台币,听信冯某的喻虹渊又分别将第5、6期费用交付给冯某。

至此,喻虹渊共交付冯某3447万余元新台币,约775万元人民币。

而令喻虹渊意想不到的是,她陆续收到保险公司的催缴通知。直到去年详细询问保险公司后,她才发现,自己在2018年投保的保险竟然已经欠缴5年保费。于是,她随机报警处理。

据了解,因为冯某诈骗的受害者不只周渝民夫妇,因为资金缺口大,冯某一直在挖东墙补西墙,另有相关案件在侦办中。

去年8月1日,涉事保险公司曾发声明否认卷入诈骗案,称冯某并非公司员工,此案纯属周渝民夫妇与冯某之间的事情,列出5点说明:第一、周渝民夫妇确实通过保险公司买保险,但买的类型并非“投资型保险”。第二、喻虹渊闺蜜冯某不是他们公司的员工,而是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第三、他们一早就告知周渝民夫妇,苏姓员工才是公司保险经纪人,两人也曾确认。第四、周渝民夫妇如果按照最初的付款方式就可以避免诈骗,但他们却误信冯某所言、以现金缴纳从而获得较高折扣,才导致财产被侵吞。第五、对于此事深感遗憾,呼吁大众买保险尽量采用自动转账或自动汇款方式。

高额保单会被质疑洗钱?

周渝民夫妇一案中,冯某称“高额保单会被误认为洗钱”,从而引发了喻虹渊的担忧,这才有了以“收起现金交保费”的正当借口。

可事实上,购买高额保单,就一定会惹来金融监管部门的质疑和调查吗?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可疑交易标准是根据交易的金额、时间、频率、动机、资金流向、用途、性质及方式等进行判定,“如案件中,所提到的‘高额保单引起监管关注’提到的是不符可疑:即投保规模、交费方式、频率与单位或个人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不符。”

而作为艺人的周渝民,他的吸金能力如何呢?根据港台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周渝民参演台湾偶像剧的片酬,就已经是每集25万台币,约合人民币5.7万元,并超过言承旭成为F4组合内第一。

到了2010年,他的身价再次水涨船高,以大中华区8位数的酬劳成为台湾新生代男艺人里最具有圈钱能力的一个。在2018年公布的中国电视剧男演员片酬榜中,周渝民更是以6000万的片酬高居第38位。

从周渝民吸金能力来看,应付每期684万余新台币保险金是卓卓有余的。“‘财务不符’是须结合具体的收入情况来看的,并非购买高额保单就一定会引起监管部门的质疑和调查。“业内人士表示。

监管呼吁:买保险尽量采用转帐或汇款

从周渝民夫妇一案中可以发现,关键环节是——营销员直接向客户收取现金。

不仅是此案,从大量营销员诈骗、挪用投保人保费等案件发现,由营销员经手现金是关键的风险隐患。

因此必须加强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理,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其实早在2009年3月,当时的中国保监会就已经出台《关于加强人身保险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代理机构、保险代理业务人员和保险营销员不得接受投保人委托代缴保险费、代领退保金,不得接受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委托代领保险金。

监管部门呼吁,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最好是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如果采用现金方式交易的,消费者最好本人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的柜台办理。

对于保险公司员工、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从业人员上门向投保人收取保费的,要注意查验对方的证件、核实对方的身份,注意现金金额不要超过1000元,并要及时向对方索取正式的收据或发票,必要时可以拨打保险公司统一客服电话或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查询有关资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