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說龍】中國龍源自揚子鱷 兇猛龍軀注入善意

sChinese Alligator - Flickr - Josh More - CC BY-NC-ND 2.0 Deed.jpg

據鍾倫納教授 (Professor Tom Chung) 所做的研究顯示,中國的龍,源自原於黃河流域範圍活動的中國短吻鱷 (又稱揚子鱷)。 Credit: Josh More/ Flickr (CC BY-NC-ND 2.0 Deed)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龍年即將降臨,有人會問,在 12 生肖中,除了「龍」外,各種動物現時都存在。究竟「龍」是如何被納入 12 生肖之中?


為此,溫楚良請來對「龍」 素有研究的 Professor Tom Chung (鍾倫納教授) 同大家談談龍的由來。
TC-photo1.jpg
鍾倫納教授 (Professor Tom Chung) 任教於美國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素來熱衷華夏文化。 Credit: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
鍾倫納教授任教於美國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 (亞肯色州立醫科大學) 公共衞生學系,由於他素來熱愛華夏文化,所以便利用課餘時間做了不少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並且著書立說。這次他講解龍的由來,便是參考他於 2014 年出版的【華夏文化辨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第一章 :「人傳的龍?」。

在該章引言中,鍾教授這樣寫道:
摘獵漁撈餐即時,農期播割賴先知。觀天望物求徵兆,遁地吟空示早遲。四野龍興祖輩仰,中原鱷盡子孫疑。圖文屢變忘追辨,枉教傳人唱曲詞。
鍾倫納教授
鍾教授在文章內以五首詩,分撮在潛龍期、成龍期、游龍期、帝龍期、和矇矓期的龍形和意涵。
China: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Related to The Dragon displayed
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的「新春文化系列展 — 龍舞中華」主題展覽已於 2024 年 1 月底拉開帷幕。從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到東漢「青蓋」銘文龍虎紋鏡,再到清朝康熙年間的鬥彩雲龍紋瓷盤… Source: AAP / Costfoto/Sipa USA
在這節專訪中,鍾教授澄清了「龍」這個常用的民族自稱的來龍去脈。他直接表示,其實龍是由中國的短吻鱷 (Alligator sinensis) 演變過來。

鍾教授用了不少時間解釋「潛龍期」— 潛龍之源 (商代以前):
旺族圖騰族內尊,魚蛇豬虎效能偏。提時濟雨通靈瑞,奉鱷傳人漸霸天。
鍾倫納教授
他提到本來活躍於黃河流域的短吻鱷,為何受到播種耕種的農民所敬仰。後來因氣候問題,這些短吻鱷遷至長江流域一帶,才有「揚子鱷」之名。
China: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Related to The Dragon displayed
一個與「龍」相關的罕有文物收藏品,於 2024 年 1 月 20 日在中國重慶的三峽博物館展出。 Source: AAP / Costfoto/Sipa USA
鍾教授指出,大約四千年前,太陽還未成主要物候對象之前,華夏出現過另一個主要的物候對象 — 鱷魚,而以鱷魚為主的圖騰進行政治加工的意念和形象,便是中國「龍」的最主要起源。
China: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Related to The Dragon displayed at The Three Gorges Museum
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的「新春文化系列展 — 龍舞中華」主題展覽已於 2024 年 1 月底拉開帷幕。從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到東漢「青蓋」銘文龍虎紋鏡,再到清朝康熙年間的鬥彩雲龍紋瓷盤… Source: AAP / Costfoto/Sipa USA
這裡節錄文章中其中一小部分:

鱷魚的活動規律相當穩定。每年四、五月從冬眠起來,鼓腹發出隆隆如雷之聲,是下種的可靠訊號。

鱷魚雌雄分居,平時躱在有多條出口的地穴中,予人孤獨的感覺。

何新先生從鱷魚生態中重新理解一些漢字原意,很有意思。他說甲骨文中的「鱷」字不像楷書,後者右邊四個口字給人一個鱗片樣的印象。甲骨文中的「噩」字沒那麼整齊,幾條線不組成「王」字、「口」字數目不一,指雌鱷時多些;雄鱷不帶子,穴口有時僅兩個。各「口」也不分佈在「王」字之間,而是在幾條地道之上。

鱷魚在外遇警,迅速從洞口退回地穴。所以「噩」的原意是「消失」。亡字像地道,也是消失於地下之意。以這些字眼來指謂生活大事,可見鱷魚對先民生活影響之大。
Dragon-themed exhibition held in Nanjing
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的「新春文化系列展 — 龍舞中華」主題展覽已於 2024 年 1 月底拉開帷幕。從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到東漢「青蓋」銘文龍虎紋鏡,再到清朝康熙年間的鬥彩雲龍紋瓷盤… Source: AAP / ChinaImages/Sipa USA
至於在初期的圖騰中,鱷魚的四肢短小、沒有鱷鬚,也沒有鱷角,但據鍾教授說,是因為中國的畫畫風格至讓「龍鬚」呈現,至於後來牠的四肢為何變長、又為何出現龍角,他也一一作出了解釋。

有關鱷魚與龍的關係,請收聽這節溫楚良和鍾倫納教授 (Professor Tom Chung) 的專訪。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