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導彈飛越台灣為何沒發警報?領空是什麼?和防空識別區有何差異?海峽中線又是什麼?國防空域一次看懂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日前旋風訪台,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展開軍演恫嚇,除了多架共機飛越海峽中線,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日本防衛省更指稱,共軍有四枚導彈飛越台灣本島上空。為什麼台灣沒有發布防空警報?航空識別區是什麼?和領空有何不同?禁航區又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

延伸閱讀》就在家門口!多批共軍機、艦穿越海峽中線 國防部出招了

中國大陸近日展開大規模軍演,讓領空、防空識別區、海峽中線等國防專有名詞受到關注。(圖片來源:中央社檔案照)
中國大陸近日展開大規模軍演,讓領空、防空識別區、海峽中線等國防專有名詞受到關注。(圖片來源:中央社檔案照)

領空是什麼?範圍如何界定?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規定,一個國家的領海,是以國界之海岸線向外延伸12浬(約22.2公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CICA)則稱一個國家領土與領海上空的空域為該國領空,他國政府與軍用飛機不得在未經地主國允許的情況下,飛越該國領空。

依此推算,台灣領空即為本島與澎湖等外島往外延伸12浬的範圍,而領空範圍以外均屬國際空域。然而,台灣並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署國,加上長久以來的主權爭議問題,讓兩岸對「台灣是否有領空」存有不同解讀。

防空識別區是什麼?和領空有何差異?

防空識別區(ADIZ)和12浬的主權領空完全不同,前者只是一個主權國家基於自己認定的國防安全或軍事需要,片面畫定的空域「地盤」,只要出了領空範圍,防空識別區對他國的飛機並沒有任何國際法的約束效力。

防空識別區這項制度,是美國於1950年代創立。由於飛行器速度快,若等有敵意的飛行器進入領空後再行反應,往往為時已晚。為了有足夠的時間應對空中的威脅,便從領空範圍,向外延伸出所謂的「防空識別區」,任何飛行器經過此一空域時,須先進行通報,而地主國也可對飛行器進行偵測、辨認、定位或管控等行為。

《空軍軍官雙月刊》第215期刊載,我國防空識別區設立於1950年代,由美國協防台灣時單方面建議所畫定,屬多邊形,範圍為北緯21至27度、東經117.5度至123度間,西側以海峽中線為界 ,亦稱為「戴維斯線」。

海峽中線是什麼?代表何種意義?

至於台灣海峽中線的形成,源於1954年12月台美在華盛頓簽署《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美國第十三航空隊正式參與協防台灣,並在海峽上空畫定一條防空警戒線,除了警告中國,也有限制台灣軍機主動出擊之意。

2004年,台灣時任國防部長李傑首度公布海峽中線的位置,地理座標為北緯27度、東經123度,到北緯23度、東經119度。儘管中國從未承認「海峽中線」,但兩岸長久以來都維持著此一共識。

然而,近年共軍屢屢越線,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擔憂,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海峽中線,正被快速淡化中,未來兩岸默契能否續存,有著極大變數。

延伸閱讀》僅是兩岸默契! 「海峽中線」無法律效力恐不復存在

四導彈飛越台灣 為何沒有發警報?

中國這次除了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展開軍事演習,試圖對台灣形成封鎖態勢;依據日本防衛省的消息,共軍也發射九枚彈道飛彈,其中有四枚飛越台灣本島上空,而國內未發布飛彈警報一事,意外引發民眾關注。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發布的台澎地區防空警報定義,自台灣本島沿海邊緣70浬(約129.6公里)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則是沿海邊緣起65浬(約120.4公里),當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台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會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延伸閱讀》防空洞位置如何查詢?警報來襲時怎麼辦?避難物資該準備哪些?緊急應變資訊一次看

對此,國防部回應,國軍運用監偵系統掌握這次中國發射的東風導彈彈道,並預測其落點為東部海域,因為對本島地面不構成危害,故未發出防空警報。

延伸閱讀》日防衛省曝共軍導彈軌跡!4枚飛越台灣本島警報卻沒響 我國防部指出關鍵原因

演習區塊形成「禁航區」禁航區是什麼?

此外,中國本次祭出的威懾措施,包含在台灣周圍海域畫定六個以實彈演習為名的「禁航區」。儘管沒有正式宣布全面禁飛禁航,但國際航班皆繞道而行,改由替代路線進出,計有18條國際航線、300航班受到影響。

所謂的禁航區,又被稱作禁飛區,顧名思義是指禁止未經許可的航空器(如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飛行的空域。禁航區的畫定常用於保護軍事基地、王室住所、核電廠、水壩等設施的上空,避免其遭到攻擊或偵查。

面對中國屢次升級威脅、頻繁擾台,加劇台海緊張,我國國防部表示,無論是發射彈道飛彈,或刻意踰越海峽中線進行演習,均屬高度挑釁行為。國軍將秉持備戰不求戰的原則,以「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的態度,軍民同心協力,堅定捍衛主權和國家安全。

延伸閱讀》共軍軍演逼近台海鄰接區、飛彈掉落日本EEZ!鄰接區是什麼?EEZ又是什麼?與領海哪裡不同?為何日本強烈抗議?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林思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