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理財意識需從小培養 3招教小朋友理財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201115

【理財教育】理財意識需從小培養 3招教小朋友理財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0/11/15 14:00

分享:

分享:

【理財教育】理財意識需從小培養 3招教小朋友理財

理財教育須從小做起,外國更把理財納正規課程,但香港缺乏相關教育,港青的理財知識薄弱。青協一項調查指,近半人經常出現財務入不敷支的情況。不過,香港教育大學早前在5間中學內試推理財教育,發現有助改善學童理財能力與態度。

教育大學與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推出「4S課程」,旨在讓初中生透過遊戲明白理財大道理。這4個S分別為Saving(儲蓄)、Spending(消費)、Investment vs Speculation(投資與投機)、及Sharing(分享)。

遊戲如何能夠幫助學童明白理財道理?以其中一個洗手為主題的遊戲為例,學生會用水喉沖走手上洗手液,再重複時以穿了小孔的樽裝水洗手,兩者均可洗乾淨手,後者雖較麻煩但卻節約用水,環保又省錢。

【理財不善與知識相關!6條問題測試你的基本理財概念:按此

學理財知識 歐美日納正規課程

教大博士李錦表示,學童在完成課程後,理財知識、態度、行為、延伸滿足等方面都有見改善,認為理財應被納入常規課程,歐美及日本等約20多個國家,早將理財教育納入正規學校課程。

有組織表示,理財教育雖並非靈丹妙藥,但對經濟復甦可起關鍵作用,因過往研究顯示此類計劃有助減少學生過度借貸、及較少出現卡數問題。

美國截至今年已有21個州,要求高中生額外修讀一門個人理財課,美國政府更分別為年幼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多種網上理財遊戲,幼兒可與豬仔錢罌互動玩耍,學習儲蓄及認識貨幣,青少年則可嘗試掌管模擬經濟系統,以學習金融政策如何運作。

港青乏財務預算 近半入不敷支

本港學生理財態度則有待改善,青協一項針對14至24歲在學青年的調查發現,多達38%受訪者沒有編訂財務預算或記錄開支明細的習慣,近半人經常出現財務入不敷支的情況,更有4%會採用「卡冚卡」的方法還卡數。

(節錄)

【原文:理財教育融入校園 助經濟復甦?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