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開支上升 僅12%港人有信心應付3大危疾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30331

醫療開支上升 僅12%港人有信心應付3大危疾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3/31 14:55

最後更新: 2023/03/31 15:52

分享:

分享:

現代醫學進步,「長命百歲」似乎指日可待,不過,活得長壽的同時,更要活得健康。人均壽命延長,意味患上危疾的風險會相應增加。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市民大眾的財務狀況又是否穩健,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治療及康復期間的生活開支?

為深入了解大灣區居民的健康目標及關注、財務狀況、面對嚴重疾病的取態以及他們如何管理健康,宏利於2022年12月就「大灣區健康保障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灣區各地居民不但在健康問題上各有擔憂,普遍更憂慮危疾醫療開支上升,與其財政負擔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差距,情況值得關注。

三地共同關注癌症 高血壓問題亦上榜

該調查發現,癌症是大灣區三地居民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當中香港受訪者最關注的3大健康問題依次為癌症(65%)、中風(41%)和心臟病(35%)。癌症同樣是內地大灣區城市受訪者最關注的健康問題,有42%,第二位是心臟病(27%),第三位則是高血壓(25%)。雖然澳門受訪者也關注癌症問題,但除了致命危疾外,他們更關注高血壓(29%),較癌症(27%)及糖尿病(21%)高。

大灣區受訪者信心較大

治療危疾涉及的開支動輒不菲,除了醫療費用外,亦需要預留患病及復康期間的生活支出,倘若工作能力受到疾病影響,財政負擔更是百上加斤。

三地受訪者預計危疾所需的醫療和生活開支甚高,以癌症為例,需要15至51個月個人總入息不等。香港受訪者對於應對3大危疾,即癌症、心臟病及中風所需的醫療費用最為擔憂,只有八分之一(12%)的受訪者表示有信心支付相關費用,而對個人財務狀況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包括擁有足夠積蓄及穩定工作(兩者均為50%)、擁有個人保險(43%)以及有合適的財務預算(42%)。

相較於香港受訪者,澳門和內地大灣區城市受訪者似乎有較大信心支付危疾治療所需費用,分別為47%及45%,惟仍然不足半數。

需以應急儲蓄支付 更冀家人作財務支援

值得留意的是,大灣區內約有一半居民,需要動用應急儲蓄以支付醫療需要(香港47%,澳門與內地灣區城市同為52%),而內地大灣區城市和澳門受訪者均傾向求助於伴侶、配偶或家庭成員,有44%的內地大灣區受訪者及70%的澳門受訪者表示期望可從配偶或家庭成員獲得財務支援,而香港受訪者在這方面的比例僅為28%。

是次調查,揭示大灣區各地對健康問題與財務負擔的憂慮,同時反映相關保障仍有待加強。的確,擁有周全的醫療保障,不但能紓緩財政壓力,亦可以在治療路上有更靈活的選擇。香港作為大灣區内保險樞紐,保險業界一直密切留意粵港澳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對康健保障的需求,並積極開發、革新產品及服務,務求助大眾及早填補所有保障缺口,活得健康長壽。

註:宏利委託NielsenIQ於2022年12月16日至30日期間,在大灣區所有城市進行實地調查。

=====

【ET財智Talk】經濟循環中如何尋找機遇? 利達黃耀宗分析債務危機下攻守兼備的投資策略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李旭明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

欄名 : 宏觀先機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