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層機制防學童自殺 專家斥治標不治本 - 東方日報
要聞港聞

3層機制防學童自殺 專家斥治標不治本

專家認為,政府防學童自殺措施短暫,作用有限。 專家認為,政府防學童自殺措施短暫,作用有限。
專家認為,政府防學童自殺措施短暫,作用有限。
指老師工作量多 或無暇識別高危者
鑑於近期學童自殺的問題,港府日前公布即日起至明年1月期間,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3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攜手合作,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批評措施只是短期應急,治標不治本,認為作用有限,加上學校或老師可能本身工作量已多,或沒有時間識別高危學生。
葉兆輝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近期有70%學童自殺個案未被識別,若能及早介入是十分重要,但他憂慮老師工作繁忙,當局將責任交予學校可能有困難。他指,學童壓力來源之一是學業,包括追趕課程、交功課及操練,並舉例指「好似廚房地面有水,大家只顧抹地,但原來忘記關水喉,沒有針對源頭」,認為只是處理表徵問題不會有很大成效。
他又提到,近期有幾宗個案屬於「衝動式輕生」,這類型個案未必能夠以量表的方式可以識別出來,加上學校或老師可能本身工作量已多,或沒有時間做好有關措施的識別工作。他指,受過去新冠疫情影響,學校多次停止面授課堂,師生及朋輩之間關係亦變得疏離。
倡減補課增活動平衡身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亦在同一個電台節目表示,過去疫情下的嚴格社交距離措施,令學生長期在家學習,減低了學校的保護作用,累積了壓力,缺乏支援。他續稱,部分學童自殺是因為一時衝動,亦有部分涉及抑鬱症等疾病,若屬後者,早期可以藥物治療幫助。
葉又指,經歷過去數年疫情後,香港學童體適能急速惡化,身心健康均受影響。疫情過後,本港中小學體育課時仍不足,學童上課和活動時間未能平衡。他認為學校要適當調整課堂安排,減少補課和增加活動,讓學童開心健康成長。他又建議家長多與子女進行戶外活動,並留意子女飲食習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