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史料特展 情報員與受降代表之子憶往 

周三(5日)台灣駐港機構在灣仔中環廣場大樓舉辦「向抗日英雄致敬─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七十週年史料特展」。

開幕儀式邀請多位抗日老兵剪彩。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開幕儀式邀請多位抗日老兵共同剪彩,約有百名各界人士出席。

開幕典禮邀請多位親身參與抗戰的老兵出席,展覽陳列當時的軍服、照片、剪報及文件等,以中華民國的角度詮釋抗日曆史,展出許多在中國大陸抗戰的歷史檔案與照片。

現場展出當時的軍大衣和老照片。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現場展出當時的軍大衣和老照片。

現場展出的抗戰資料。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現場展出許多「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抗戰的資料。

現場展出史料。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黃新華組長在開幕致詞中提到:「有史料才有真相」。

西元1945年日軍在香港受降時的中方監禮代表潘華國少將之子潘漢唐也出席了開幕典禮。

BBC中文網記者採訪現年96歲的老兵李福基,他向記者展示一身的徽章,細訴背後的故事。

現任九龍總商會永遠副會長暨首席顧問的李福基,身上的八個徽章在深色西裝上特別顯眼。他說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我保衛香港抗日三年八個月」

抗日老兵李福基。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抗日老兵李福基自豪的向記者介紹身上的勛章。

他向BBC中文網記者細訴當年事蹟:「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大概20歲左右,因為實施徵兵制,加入了海軍義勇隊。當時在淺水灣和日本人打仗,打輸了回到家裏,日本漢奸找到家裏來,我差一點被抓,就逃離了香港。」

李福基跟著當時逃離香港的人群來到桂林,他在桂林加入了英國情報單位「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簡稱B.A.A.G.),從事情報及支援工作。他被派回被日軍佔領的香港執行任務,秘密接濟被日軍關押的英國官兵。

他也參與策劃海軍軍官陳策乘魚雷快艇,突破日軍封鎖抵達廣州的行動。

他在B.A.A.G.時期的事蹟為他贏得了勛章。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返回香港擔任警察,獲得殖民地警察獎章(CPM)。

李福基年輕時的戎裝照。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

李福基參加過多場紀念活動,也保留自己年輕時的戎裝照。

他向記者展示出席抗戰紀念活動的照片,他說在抗戰60週年紀念活動上,中國政府派代表至香港授與他獎章。今年70週年紀念,他已獲得消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都會授予他勛章。

他認為習近平對抗戰時期歷史的詮釋方式是「和睦共處」,強調中華民族共同抗日的價值。

二戰結束,代表中方接受日本投降的潘華國少將之子潘漢唐向BBC中文網記者說,由於父親曾任派駐德國,外語能力強,因此被指派為代表。

西元1945年9月16日早上,由香港軍政府首長夏愨 (Cecil Harcourt)代表中英兩國,接受日本投降。潘漢唐說,當天中午,在中環的和平紀念碑前,中華民國國旗及英國國旗一同升起。

(撰稿:劉子維 責編:董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