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隊怒火街頭──新一代性格演員齊上位

本片可說是九十年代冒起的戲劇性格演員大集匯,相等於八十年代的萬梓良、呂良偉、任達華共冶一爐,但前者的組合比後者更有吸引力,更能刺激觀眾的入場欲。這跟演員各人的能力關係不大,而是反映出性格演員在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所處的不同位置。

作為一線戲劇明星的後盾,這班性格演員的地位實受制於明星制度的興衰。八十年代明星制度鞏固,明星魅力成為衡量戲劇主角的唯一指標。周潤發、劉德華穩守一線,「能當主角的性格演員」遂變為周、劉代替品之代名詞,想突圍而出也苦無空間。踏人九十年代,周星馳、梁朝偉竄紅後呈現真空,再沒有新的男明星出現,明星也不再是市場的保證,因而開放了一個空間讓性格演員各展所長。

由八十年代開始,不論明星或性格演員大都出身電視台。但青少年逐漸背棄電視劇後,電視演員的形象及演出方法也隨之改變。更能討好師奶的性格演技比青春偶像更吃香。周星馳當紅之前的電視明星全被訓練為正面小生,轉投電影後若不能升上一線便只能做別人的影子。紅於周星馳之後的電視演員無論外型與演技皆走性格路線,轉投電影圈後便有足夠的基礎在性格演員的空間內自立門戶。

參與本片的劉青雲、吳鎮宇、黃秋生正是在這兩個因素下超越了上一代性格演員的成就。因為出身於電視,能飾演的角色層面廣闊,以技巧取勝,所以他們代表了片中的傳統陣營。

片中另一個性格演員陣營,則是九十年代極受重視的本色演技派。張達明、黃子華將棟篤笑的表演方式及他們已樹立的形象直接套入劇情片,林尚義則賦予角色老前輩的地位及旁述員的技巧。

唯一的選角錯誤(或角色設計錯誤)便是陳小春。本來他也是本色演技的表表者,但影片不取其長偏取其短,硬要他過檔去傳統陣營那邊,要他憑技巧去馴服角色,令他在一眾出色稱職的性格演員當中顯得格格不入。

清一色以龐大性格演員組合掛帥,可謂與借助兩大巨星為號召的《新上海灘》相映成趣。兩個不同的階層同時在顯露實力,Who’s in/who’s out是否一目了然呢?

作者: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