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攝影師對焦東京女孩 拍下自然美

發佈時間: 2016/05/27

港產攝影師沈平林(Jimmy)鏡頭下的作品都有一抹隨意的自然美,他拍攝最忌刻意經營美感。其作品《東京女孩》為人熟悉,早期兩套作品更被日本清里攝影博物館列作永久收藏品,兩輯相都看不清被攝者臉孔,透露出孤獨和怪異感,讓評審印象深刻,突圍而出。

Jimmy指自己從小就是用圖像思考,閒時喜歡畫畫,初中起接觸攝影,「我不擅長用說話表達自己,但我可以用攝影表達。」中學畢業後,他到美國就讀有關攝影的學士及碩士課程,七年間讓他更深入認識攝影藝術,「一幅好的作品不需刻意構圖,不是看光綫、對焦是否完美,而是能誠實地、無掩飾地表達攝影師的情感。」

獲大師欣賞 重拾相機

畢業後回流返港,他做了幾年商業攝影及廣告,之後厭倦這種生活,一度轉行做時裝生意。2004年他從好友得知日本清里攝影博物館「新世代攝影師作品展」接受投稿,便把讀書時期的作品寄去,「大會評判是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和細江英公,他們說我是唯一攝影師,能兩套作品都入選。這給我很大鼓勵,無論能不能賺錢,我都要繼續堅持做自己喜歡的攝影。」

靠照片表達當時情感

但他入選的作品全都看不到被攝者的臉孔,「所有從事藝術的人,無論是繪畫、寫作還是攝影,心中都有一角缺陷。創作路上都是孤獨,我就是用照片表達了我當時的情感。」

重拾相機後,有日他忽發奇想,邀請模特兒到街上拍照、聊天,「我們邊走邊談邊拍照,和她像朋友般,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我想要的!」沒商業拍攝刻意的包裝、看似隨意的作品有了靈魂。此後,他持續拍攝《東京女孩》。被問會否拍攝《香港女孩》,Jimmy笑言:「哪裏的女生都可以,只是我在香港的時候比較忙,沒時間影。」

攝影路難行 曾遭父反對

小學時,媽媽給Jimmy一部「傻瓜機」,讓他在海洋公園肆意拍照,從此讓他攝影結緣,至初中時他加入攝影學會,「我當時就已決志將來要成為攝影師。」畢業後選讀藝術攝影,更因此和爸爸冷戰,「家人都不贊成,他們沒概念攝影是做甚麼。」

他坦言,在香港做攝影師,愈來愈難,「科技進步,每人都有手機、相機可拍攝,就如以前識字的人可靠寫字賺錢,現在卻不能了。」但他慶幸自己能一直做喜歡的事,以商業攝影賺來的錢資助自己拍真正喜愛的項目。

記者:郭燕美

↓【【晴報睇住賞 送72份益節4合1特強關節配方80粒裝】↓

↓Move Free 益節 「益節4合1特強關節配方80粒裝」,幫你保持關節良好狀態!↓

卡樂B激量裝薯片!蜜糖烤雞翼味 / 茄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