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2026上蓋地盤均用機械人 擬機械人洗公營大廈水缸 冀增效率工人幸福感 - 20240513 - 要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要聞

何永賢:2026上蓋地盤均用機械人 擬機械人洗公營大廈水缸 冀增效率工人幸福感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從「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四個方向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近年積極推動建築科技應用配合。房屋局長何永賢在《明報》創刊65周年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在2026年所有建造中的41個上蓋房屋項目將應用建築機械人,建築署及房屋署亦擬利用機械人清洗大廈水缸,以增效率及工人安全和幸福感,並強調工人不會被科技取代。

明報記者 李淑瑤、黃偉超

何永賢又表示,今年度(2024/25)已揀選10個現有屋邨做外牆粉飾及小型改善工程,包括坪石邨、富昌邨、龍田邨、紅磡邨、石圍角邨、彩園邨、大元邨、慈樂邨、三聖邨及友愛邨,未來會蒐集居民及持份者意見,透過設計改善外牆的粉飾和屋邨公共空間,提升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感。

房委會自2020年在新建築合約標書的評審準則加入使用建築機械人的新規定,現時陸續有不同機械人在公營房屋項目施工。何永賢說,今年將有24個建造中的上蓋公營房屋項目應用機械人,明年多8個,2026年再多9個,即累計41個上蓋項目;當中有些剛中標的承建商,其項目要待大樓起到某階段,機械人才做噴漆,但無論如何機械人技術將是未來趨勢。她又稱未來10年供應3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明確,且大樓多是「直上直落」,可供科技應用的場景很多。

「一人多機」靈活遙控 兼助職安健

據房屋局提供最新數據,利用建築機械人有助提速提效,舉例工字鐵切割機械人可增加生產力約180%,燒焊機械人可增加生產力約430%;室內噴漆機械人大概15至20分鐘自動完成一個2至3人單位的內牆及天花噴漆工作,比傳統工人有機會快三成至五成時間;此外,使用噴漆機器人可以「一人多機」遠程靈活操作,除了讓工人遠離粉麈,職安健和施工效率也得以提升。

指機械解決「3D」 精細手工無法取代

何永賢憶述,2018年6月仍在建築署工作時曾到訪惠州的工廠,當時是第一次嘗試操控機械人「拆樓」,拿着遙控推前推後,看着機械人「咚咚咚」在模擬瓦牆上打拆,感覺如玩遙控車。她說該次經驗感受深刻,「試想像工人平時要舉着沉重的電鑽打拆,又吵又多塵又熱,若工人能在控制室遙控機械人代替打拆,將大大增加安全和幸福感」。

她續指希望應用機械人解決「3D」,即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 和顧慮(Doubt),但認為機械永遠沒辦法百分百取代人,會減少師傅最辛勞的那些工序,例如在停車場,油漆機械人可負責大面積,但轉角位或邊位仍需工人精細的手工配合。

今年再翻新10邨 會與年輕設計師合作

另外,「幸福家族.繽FUN屋邨計劃」去年揀選10個屋邨推行及蒐集民意,並根據屋邨特色和樓宇現况等因素,設計外牆和公共空間,有關工程進行中,預計今年起陸續完成。何永賢透露,本年度再選定10個屋邨,其中包括坪石邨、龍田邨、富昌邨、石圍角邨和紅磡邨,會先在今年6月於邨內舉行公眾討論活動與設計工作坊。她說過往屋邨翻新都較功能性,如髹外牆、更換水渠和生鏽組件,未來會與本港年輕設計師合作,「既然都髹油了,可不可以髹得有些設計和想法?」她希望翻新計劃能每年選10個屋邨,並持續下去。

伙團體屋邨推動跑步 何:幸福感需軟件配合

何永賢說,幸福感除了硬件還需軟件配合,讓更多活動能在公共空間舉行,例如當局正與跑步團體合作在屋邨推動居民跑步,「起初有教練幫忙找路線,後來跑步這活動便成為居民自發活動,不但帶動健康習慣,更促進家社共融和鄰里感情」。她又透露「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之一的業旺邨位於屯門河旁,附近可找到跑步和散步的路徑,相信這些友善設計能讓居民更喜愛居住的地方。

(明報65.專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