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方要維持駐韓兵力,日韓雖面對不同威脅 但台海立場一致 - 禁聞網

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美軍方要維持駐韓兵力,日韓雖面對不同威脅 但台海立場一致

2024年03月25日 22:58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 向凌
資料照:台灣士兵在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基地參加軍訓。(2024年1月31日)
資料照:士兵在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基地參加軍訓。(2024年1月31日)

台北 — 

關於台海爆發戰爭時駐韓的部署問題,駐韓美軍司令與負責印太外交事務的美國眾議員均表示應維持現有兵力規模。專家認為,對於台海問題的立場一致但重點有所差異。對韓國來說,朝鮮在台海發生衝突時趁機發動攻擊是最大的威脅。

日韓面對台海問題的差異

駐韓國美軍司令保羅.拉卡梅拉(Paul LaCamera)3月20日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一次聽證時表示,要繼續維持駐韓28,500名美軍的兵力才能對俄羅斯與中國產生制衡的力量。

韓裔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3月19日在美國非營利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指出,將野心放在整個亞太地區,若台海發生衝突,日韓將與美國同在,但他們也必定會受到威脅,尤其韓國還須應對朝鮮的直接威脅,台灣與韓國其實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關於台海爆發戰爭時駐韓美軍的調派問題,她說:「若是不協助台灣、且撤回任何支持的話,是一項明顯的錯誤。」她表示,習近平不會停止軍事擴張的野心,因此美國、日本、韓國三方的合作在應對印太議題時相當重要。

今年可能代表美國共和党參選總統的前總統川普曾經表示計劃裁撤部分駐韓美軍軍事人員。

資料照:2023年9月13日,新任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抵達東京首相辦公室。(美聯社)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資料照:2023年9月13日,新任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抵達東京首相辦公室。(美聯社)

日本廣島大學大學院助理教授伊藤隆太(Ryuta ItoRyuta Ito)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對於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共同面對變動激烈的印太戰略環境,日韓關係的大幅改善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他指出,日韓之間長年來保持著美國斡旋的間接合作關係,自從尹錫悅上任后與岸田文雄致力於關係改善、恢復首腦穿梭外交,若順勢發展下去很可能推動日韓直接戰略對話,使雙方能夠在美國不介入時在亞洲自由民主國家內共同應對的威脅。伊藤隆太認為,在美國當前必須投注相當力量于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事件時,日韓的合作對於穩定印太局勢,尤其是嚇阻中國侵犯台灣的野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關於台海問題,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由於台日關係、台韓關係之間的利基點不同,日韓對此的態度確實有所差異。他對美國之音說:「日本可能比較關切中國引發戰爭可能帶來的衝擊,包含區域的發展、美軍東亞安全承諾,以及如何遏制中國勢力的擴張。相對而言,韓國必須在國家安全上面嚴防北韓發動戰爭的可能,其關注程度無可諱言將超越台海衝突。」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指出,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再加上朝核問題對韓國的安全威脅漸趨緊迫,韓國對於台海問題還是較日本的態度保守,應對的方式也與日本不同。

他告訴美國之音:「為了避免因台海問題導致中國與北韓(朝鮮)同時動武,韓國目前正在密切與中國維持多軌外交對話,持續擴大經濟和地方自治體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持續發展軍事現代化,提升擴大能夠嚇阻北韓的三軸體系。」

林志豪表示,為了防止朝鮮趁中國出兵犯台之際,對韓國實施類似「延平島炮擊」或「天安艦爆沉事件」的區域武裝衝突,韓國要確保能夠獨當一面,事前嚇阻朝鮮可能的大規模軍事舉動。他指出,除了加強自身的軍力,韓國也在摸索新的戰略,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資料照片: 2024年2月14日台積電旗下日先進(JASM)位於熊本縣新半導體工廠全景

資料照片: 2024年2月14日台積電旗下日先進(JASM)位於熊本縣新半導體工廠全景

台積電美日設廠與美日韓半導體合作將削弱中國的經濟槓桿壓力

在強調台海問題的重要性時,金映玉指出台灣在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性,因為全球半導體的90%是由台灣掌握。她認為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美國經濟將面臨威脅,這將是國防安全上的問題。

日本廣島大學大學院助理教授伊藤隆太指出,從2023年開始,日美韓已加強經濟安全領域合作,日本試運行半導體、蓄電池等產品供應網路預警系統,也加強了應對中國在稀有金屬等產品市場份額方面的經濟壓力措施。他認為,這對中國來說在許多方面構成戰略挑戰,供應鏈的多元化將增加中國失去關鍵商品供應國影響力的風險,因此透過合作建立供應鏈預警系統,日美韓可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風險,削弱中國利用經濟槓桿的能力,再加上台積電在美國與日本設廠,必能有效制止中國的經濟威壓。

對此,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台積電在美日設廠與美日韓三方重啟經濟合作,是美中經濟對抗下必然出現的情況之一,如果中國半導體技術本身不能獲得突破發展的話,則將延遲中國朝向科技大國的步伐。

他說:「對美國來說,拉攏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重要國家是其經濟安保領域的主張,換句話說,這是要制止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關鍵作為。」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林志豪認為,韓國也正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建立先進位程半導體工廠,而在美國的主導之下,韓日之間未來應會持續發展雙邊研發合作,並在日本設置新的研究據點,但是面對台積電海外設廠,韓國半導體業目前處於較為尷尬的局面。

他說:「韓國必須面對未來台日合作設廠運作之後的競爭壓力,由於韓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建立先進位程半導體工廠尚未完工運作,這段『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的期間可能會是韓國晶元戰略的緩衝期。」

林志豪指出,韓國的半導體產業與日本有合作研發機會,也應會在生產方面加大對美國的投資規模,試圖扮演穩定的樞紐角色,但也不會停止與中國所進行的產業供應鏈交流。

資料照:2023年3月2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雙邊會議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資料照:2023年3月2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雙邊會議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中國或藉朝中關係牽制韓國

疫情結束后,韓中之間在產業供應鏈、地方政府等交流都有回升趨勢,但遲遲未見日中韓再度開啟三方對話。去年11月26日,日中韓三方在韓國釜山舉行了第十次日中韓外長會議,當時韓國方面表示預估在今年年初舉行中韓首腦峰會,至今遲遲未見峰會的準備工作有所進展。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日中韓首腦會談不能召開的原因在於三方並沒有獲得召開會議的共同目標,特別是當前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受阻,日中韓之間更難產生共識。中國若希望日中韓首腦峰會順利舉行,需要調整自己的方針。

他說:「中國需要考慮放慢其外交政策步調,包含等待美國與盟國之間可能在軍備調整、核保護傘承諾以及駐軍軍費上有不同意見時,重新與日韓進行協商。」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認為,「韓中日三國協力事務局(TCS) 」實際上在韓中日三國的多軌外交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中國應該會利用地緣優勢在各方面發揮影響力,牽制韓美日逐漸成形的定期協議機制,特別是韓國4月即將面臨國會大選,朝鮮很可能有所動作,正是中國的契機。

他說:「中國可能會藉由提升朝中關係,維持地緣影響力,在韓中關係中獲取主動優勢。趁美國目前分身乏術之際,把北韓(朝鮮)核武問題的責任,甚至是韓半島(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轉嫁給美國,爭取韓國民間的認同。」

林志豪表示,雖然韓國依舊會維持韓美日與韓中日之間的多軌對話與合作,但中國與韓、日在安保領域的立場矛盾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俄烏戰爭之後,中國對韓日的安全威脅遠大於韓日之間的歷史領土糾紛,中國未來應難以藉由韓中日關係抵銷或牽制韓美日的安保合作機制。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