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舖仔小店】補皮縮帶換埋內櫳 皮具神醫:手袋越爛越好玩 | 蘋果日報•聞庫

【舖仔小店】補皮縮帶換埋內櫳 皮具神醫:手袋越爛越好玩

蘋果日報 2020/08/19 00:00


打開皮具維修師Denny Ng位於尖沙嘴樓上舖的大門時,他正忙着維修一個名牌手袋。手袋四角磨蝕嚴重,明顯甩了色。現年57歲的Denny先清潔,後補色,聽起來毫不複雜,但細問之下,由於手袋的表面是密密麻麻如芝麻般大的凹凸細點,所以他還要用深色顏料,在補色位置逐點補畫,才不會被人發現這手袋曾被維修,要求相當高。
Denny的工作間細小,被亂中有序的工具與物料所包圍,當中最顯眼的莫過於有20年歷史的衣車,機器表面染上不同色彩的歲月痕迹。他拿起老重的鎚子在皮革上敲兩敲,那是由1976年起合作至今的老夥伴,44年了。舖頭的另一端有一座鈕扣櫃,由於Denny任何年代的手袋都會維修,所以舖頭內的鈕扣小配件、皮革、拉鏈是儲了40年的寶藏,很多都已經停產了。現時大部份原材料都要北上入貨,罕見的更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才找到,「世上沒有維修不到的東西,只視乎時間而已。」
維修皮具按難度收費,Denny手頭上的其中一宗生意是改短手袋上的斜孭帶,客人要求修改後要跟原裝款式的一模一樣,收費700元。Denny直言很多客人不了解背後的功夫何以值這價格,他指出很多師傅只會將皮帶剪短便算,拆線後留下的針孔也置之不理,他希望盡量完美,先拆線,量度長度來剪掉多餘的部份,削皮、塗膠水、打磨、車線、上皮油⋯⋯前後工序只花了20分鐘,但步步細心,細看之下找不到接駁口,「如果將我多年的技術寫成書,必定是知識的寶庫。」Denny對自己的手藝相當有自信,更豪言:「手袋越爛越好玩!」
empty
Denny 13歲拜師學習皮具製作,入行44年。
empty
皮具表面是密密麻麻的凹凸細點,補過色的位置要逐點補畫,你看得出嗎?
empty
這個鐵鎚已用了44年,是Denny工作上的老夥伴。
empty
44年來製作皮具,Denny一雙手也變形了。
empty
衣車已有20年歷史。
empty
除了兒子Alan(右),工作室還有為Denny工作20多年的「師兄」(左)。

皮具要用 齋擺不動如卧床

跟醫生診症一樣,Denny遇過不少奇難雜症,甩皮、污迹、爛帶、爛裡……當中不乏名牌手袋。不禁好奇,幾萬十萬的名牌手袋,何以都要不斷維修?Denny指多數是原材料的問題,「即使是名牌也沒辦法避免材料老化,尤其是人造皮或PU物料(聚氨酯),有時需要經過數年後,問題才浮現。」有些人喜歡收藏名牌手袋,但Denny建議千萬不可以把皮革品閒置,「就似人一樣,長期躺在床上動也不動的話,你可以看看關節會變得如何,皮革都一樣!」
Denny 13歲拜師學習皮具製作,入行44年,在屋邨成長的他,跟那個時代的香港人一樣,小學畢業後便跑去當學徒謀生。滿師後收入穩定,18歲便在香港開廠,隨着工廠北移,生意大跌,他順勢到內地工廠打工,教人製造名牌手袋,經手做過的名牌數之不盡,全因大部份都於中國生產。一門手藝養起一頭家,他指樓市才是最大的功勞。想當年他幸運地趕上於香港樓市起飛前投資物業,令他現在不用為金錢而煩惱,「這門手藝賺不了大錢,只是我不好消費,每天只有上班下班,最大支出只有孩子的教育費。」自言知識豐富,但沒有學識的他續說:「很多機會因欠缺語文能力而錯過了,這亦是我想讓孩子們讀書的原因。」Denny三位兒女都在外國讀大學,長子Alan數年前在英國大學畢業,回到香港做了幾個月打工仔後,兩年前主動要求到爸爸舖頭幫手。
empty
維修前。
empty
維修後:維修前的Valentino手袋破損嚴重,幾乎分體。維修後恍如全新。
empty
維修前。
empty
維修後:修理好Celine手袋後,Denny說:「越爛越好玩。」
empty
維修前。
empty
維修後:拆開手袋,重新裁剪,用上較耐用的尼龍取代PU料。三日後,攞得。

子聞皮長大 接棒唔怕受氣

「我從小聞着皮革味大的,以前爸爸的舖頭不大,所以有很多東西都要存放在家中。」今年25歲的Alan,已視皮具維修為終身職業。被問到工作上有沒有受氣,他理所當然地點頭,「工作太忙太混亂時,粗口也有。」但他發現,從不會把壓力帶回家的爸爸,很多時候是在舖頭釋放壓力,這份工作令他看到了爸爸的另一面。
Denny認為做皮具維修師最重要是不要騙人,能力範圍以外的工作便不應勉強去維修,免得弄壞別人的東西。他感嘆行業內賺快錢的人有很多,用心鑽研手工藝的人很少,「我甚麼也不懂,只懂得製造手袋。如果這行業消失了我便生存不到,那我是否應該將我懂的東西,做得更加好,甚至比別人更加好呢?只有這樣做,我才能生存得到。」
Denny's Shop 皮具維修專門店
尖沙嘴加連威老道41C嘉威大厦15/F A室
記者:黃曉楓
攝影:張志孟、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