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近年投資額700億 焦佑倫喊:未來追求成長「賺錢不容易、大家要努力」 | 產業熱點 | 產業 |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華新近年投資額700億 焦佑倫喊:未來追求成長「賺錢不容易、大家要努力」

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記者朱曼寧/攝影
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記者朱曼寧/攝影

本文共9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台北即時報導

華新麗華(1605)17日召開股東會,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表示,疫後至今,轉眼過了5年,但集團在這幾年的腳步沒有停下,近年在台灣、歐洲、印尼及中國大陸等,總投資金額已達700億元,集團透過併購、關閉毛利較差的東莞銅材廠等,重新整併了組織,也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集團已經出現質變,未來將保持成長力道,長期努力目標朝營收2000億元的邁進。

華新今日股東會,會中承認2023年財報,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1元,並補選一席獨立董事謝文倩。

股東會中,有小股東問到華新未來是否有收購東元(1504)的計畫。焦佑倫強調,華新支持東元現有的團隊,且支持東元的董事人選,東元提的董監事人選都是一流人選,這是好的投資。

焦佑倫指出,近年重大投資案已定,也收購了幾家歐洲公司,包括義大利CAS、英國SMP、德國MST等,投資金額將近5億美元,而這對公司未來的整體發展影響很大。

電線電纜方面,焦佑倫出,華新是電線電纜起家,仍是國內最大企業,過去三年到未來兩年,華新將陸續投資共250億元在電線電纜的發展,其中,發展海底電纜是重要環節之一,因為未來海上發電的需求高,且對品質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海纜廠預計將於2027年、2028年投入生產,其餘線纜廠已陸續完工進入量產或是即將量產。

不鏽鋼方面,焦佑倫表示,華新重點放在長條棒,包括大陸、台灣及歐洲是全球大陸以外盤元及直棒鋼的最大供應商,去年又透過收購不鏽鋼暨鎳基超合金材料廠商英國SMP,拓展至航太及石油領域,等於幾乎所有產品認證都有,這對華新打入鎳基合金及不銹鋼戰略布局帶來跳板。

資源事業方面,焦佑倫指出,主要在印尼針對鎳生鐵、高冰鎳布局,前兩年在供需不平衡下,擁有高超額的利潤,但因電池、不鏽鋼的景氣問題,市場有供過於求的狀態,不過近期鎳價明顯回升,未來這一塊會是長期穩定、合理的獲利基礎。

展望未來,焦佑倫認為,整體而言,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比去年下半年好,電線電纜近年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蓬勃發展下,需求相當穩定且表現不錯,而不鏽鋼雖然受到大陸市況影響較大,但大陸的經濟總量、產業生態完整,在工業、技術上都需要升級,雖然不知道要幾年時間,但未來仍要持續耕耘,只能說「賺錢不容易,大家要努力」,此外,華新也追求股息穩定,未來每一年都希望可以發股息給股東,獲利也要穩定成長。


延伸閱讀

華新焦佑倫:台灣沒有選擇、必須發展核電 就算不建廠也得有關鍵能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環轉型3大動能挹注 拚明後年營運顯著成長
下一篇
輝達要在台設研發中心 計畫僱用千位工程師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