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子宮頸癌?成因、症狀、治療一次看懂
LINE分享 複製連結 收藏

什麼是子宮頸癌?

由人類突乳病毒(HPV)感染,但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子宮頸癌,而是感染HPV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會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關於子宮頸癌,你還可以了解】分泌物變多是子宮頸癌?懶人包一篇看懂

子宮頸癌成因是什麼?

過早性行為

愈早的性行為讓上皮過渡區感染乳突病毒機率愈高。

吸菸

抽菸會降低免疫力,且會產生有害物質刺激子宮頸癌細胞發展。

不當性行為

不當的性行為可能染上性病,容易造成子宮頸發炎,提高致癌風險。

多重性伴侶

如果女性有2個以上的性伴侶,罹癌風險大增。

免疫力低下

服用抑制免疫藥物者,罹癌率相較一般人增加10倍罹患子宮頸癌的比例也偏高。

子宮頸癌症狀有哪些?

陰道出血

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或是性行為後陰道出血都可能是子宮頸癌前期的症狀。

白帶增加

是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但和一般婦科發炎症狀類似,因此常延誤就醫。

下腹疼痛

因腫瘤壓迫而造成的下腹疼痛,常是後期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

排尿問題

後期子宮頸癌會侵犯到輸尿管,造成排尿問題,也會讓輸尿管阻塞,引發腎臟水腫或腎衰竭。

子宮頸癌分期為何?各分期危險度有多大?

子宮頸癌根據腫瘤侵犯的位置及大小有不同的分期:

分期

0期

1期

2期

3期

4期

腫瘤特性原位癌,癌細胞只有在上皮區。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部位。而從第一期開始,癌症已經出現侵犯的現象。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上 2/3 或是子宮旁的結締組織。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癌細胞已擴散超過生殖器官、或骨盆腔範圍,或出現遠端轉移
說明 
  • 1A期:微侵襲癌。
  • 1A1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不超過基底膜下3毫米。
  • 1A2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毫米,子宮頸基質侵襲為基底膜下3-5毫米之間。
  • 1B期:肉眼可見腫瘤侷限在子宮頸或顯微病灶範圍超出IA2。
  • 1B1期:子宮頸腫瘤直徑不超過4公分。
  • 1B2期:子宮頸最大腫瘤直徑超過4公分。

2A期:只侵襲陰道下端,無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2B期:已有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3A期:腫瘤侵襲達陰道下端 1 / 3,未達骨盆壁。

3B期:腫瘤侵襲達骨盆壁或造成腎臟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4期:腫瘤侵襲膀胱或直腸的黏液層,或延展超過真骨盆腔。

4B期: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

手術切除若錐形切片邊緣有殘留病灶者,

必須再實施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

病人如無生育需求,可採全子宮切除手術。

子宮切除或子宮頸錐形切片方式,視情況搭配放療、化療輔助。

部分建議加上骨盆淋巴結摘除術或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手術。

2A採取子宮切除手術加上骨盆腔淋巴腺的摘除術。

2B大部份採取放射線治療。

體外放射線照射與近接方式的高劑量放射線治療。

4A會直接給予體外放射線照射與近接方式的高劑量放射線治療。

4B會在放射線治療外再合併化療;化療可暫時控制病情的發展,延長病人的存活期和減少病人的痛苦。

五年存活率接近100%85 ~90%65 ~ 70%

3A:45%

3B:30 ~36%

10 ~ 14%

子宮頸癌報告解讀為何?

子宮頸癌治療方法?

 

項目內容
外科手術子宮頸癌一、二期可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分為子宮切除或子宮頸錐形切片方式,並看狀況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
放射線治療2B期子宮頸癌主要採放射線療法,利用高能放射線照射癌細胞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或殺死癌細胞。
化學藥物治療對晚期子宮頸癌病人,常用化學藥物混合放射線治療方法,延長病人壽命、減少病人痛苦。
標靶藥物治療單一針對癌細胞進行破壞的藥物,且不會破壞正常細胞,晚期子宮頸癌常混合標靶藥物、化療以及放射線治療。

 

預防子宮頸癌的生活保健法

 飲食保健指南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增加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榖類,可有效降低大腸癌、乳癌、食道癌、 胃癌、攝護腺癌及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發生。

 術後運動指南

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也可透過運動、瑜伽等拉伸,幫助癌症病患在術後能夠有效伸展,幫助術後恢復,並且保持活力,提升整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