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郎無懼結業潮 逆市擴張的啟示
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5 小時 開市
  • 恒指

    19,195.60
    -25.02 (-0.13%)
     
  • 國指

    6,817.68
    -3.29 (-0.05%)
     
  • 上證綜指

    3,158.54
    +0.57 (+0.02%)
     
  • 道指

    39,671.04
    -201.95 (-0.51%)
     
  • 標普 500

    5,307.01
    -14.40 (-0.27%)
     
  • 納指

    16,801.54
    -31.08 (-0.18%)
     
  • Vix指數

    12.29
    +0.43 (+3.63%)
     
  • 富時100

    8,370.33
    -46.12 (-0.55%)
     
  • 紐約期油

    77.33
    -1.33 (-1.69%)
     
  • 金價

    2,382.20
    -43.70 (-1.80%)
     
  • 美元

    7.8076
    +0.0035 (+0.0447%)
     
  • 人民幣

    0.9269
    0.0000 (0.00%)
     
  • 日圓

    0.0496
    -0.0002 (-0.32%)
     
  • 歐元

    8.4493
    -0.0209 (-0.25%)
     
  • Bitcoin

    69,690.77
    +33.11 (+0.05%)
     
  • CMC Crypto 200

    1,515.57
    -10.85 (-0.71%)
     

壽司郎無懼結業潮 逆市擴張的啟示

向來不愁生意的壽司郎,也要推出新產品「香港壽司」,吸納更多消費力
向來不愁生意的壽司郎,也要推出新產品「香港壽司」,吸納更多消費力

正當「全港店舖執笠關注組」中正在討論生意好亦會因業主加租而執笠,彌漫悲觀情緒的時候,壽司郎母企的大中華區執行董事荒谷和男卻認為「香港經濟能力強」,直指未來3年會繼續擴張。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全港店舖執笠關注組」中,網民仍熱議食肆生意好為何要執笠
「全港店舖執笠關注組」中,網民仍熱議食肆生意好為何要執笠

未來3年多開10至15間分店

壽司郎現時在港營運共28間分店,據報未來3年雖然放慢腳步開店,但依然會多開10至15間分店,除了增加承租擴充外,壽司郎還投入了成本研發「香港壽司」,主動向李錦記發出合作邀請,推出聯乘「港式壽司」,分別為分別為「炙燒日本真鯛配白蔥精製XO醬」、「炙燒經典蠔油日本產帆立貝及真激辣」以及「吞拿魚伴蝦米辣椒油海苔包」,港網民直指壽司郎開始「明將化」,料新產品定必大賣。

翻查業績資料,據其母企Food and Life Company截至去年底的2024財年首季季績,香港壽司郎及居酒屋「杉玉SUGIDAMA」共貢獻營收70.95億日圓,按年增加37%,分店平均收入約為2.3億日圓,盈利能力對比本港部分執笠街舖、死場,有如進入了「平衡時空」,無視結業潮。

壽司郎「憑實力租舖」,至今並未有業主加租至執笠的傳聞,未來3年繼續在港業務擴張
壽司郎「憑實力租舖」,至今並未有業主加租至執笠的傳聞,未來3年繼續在港業務擴張

壽司郎曾公開「徵舖位」

根據過去一些壽司郎的租務資料,例如3年前於北區銀座式商場上水匯spot承租一個面積3000平方呎的舖位,為當時北區首間分店,據報當時普遍場內加租幅度約10%,並沒特別獲得大額租務優惠;兩年前壽司郎又於Facebook公開「徵舖位」而引來一時佳話,反映壽司郎「憑實力租舖」,至今並未有業主加租至執笠的傳聞。

廣告

同樣屬香港餐飲市場,壽司郎繼續擴張之餘,還願意花資源推出新產品,啟示一盤生意除了成本問題,還要關注市場需求與產業獨特性,能否持續增加承租能力。業主於市場尋租,少不免衡量租戶的承租能力。以壽司郎的性價比與品牌配套,市場上暫時難覓其他對手,也要靠研發「香港壽司」打開新需求面向,增加新概念。市場上亦暫時未見有業主「獅子開大口」一拍兩散,得失壽司郎此一具實力租客的個案。

沙田石門早已有不少地舖食肆結業,然而設有堂食的「三多」大排長龍,反映市場需求轉變
沙田石門早已有不少地舖食肆結業,然而設有堂食的「三多」大排長龍,反映市場需求轉變

食肆需要迎合市場需求

近年開到成行成市的兩餸飯,同樣由市場需求帶動。以沙田石門為例,附近早已有不少地舖食肆結業,然而同區的兩餸飯店卻經常大排長龍,最新開的「三多」有設堂食,意味同時也是一間餐廳,飯堂也不乏堂食顧客。至於附近另一間茶餐廳則融合了清湯腩粉麵業務近月重新開張,顧客在吃「牛麵」的同時亦可以點清湯腩,有如轉營Food court,迎合市場需求亦相當成功,反映市場在關注租金與人力成本的同時,也需要留意店家是否有適時轉型迎合市場需求。

向來生意好的壽司郎也要研發新產品,探索新需求,目標吸納更多港人消費力,一般餐飲業似乎難以獨善其身;例如北區食肆的經營者,在北區本地消費因為鄰近深圳而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持續在需求下行的業務經營,執笠風險自然不低,或者可能需要考慮轉區甚至轉行反向代購才能生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