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用中國天眼數據 測出銀河系暈磁環強度|即時新聞|兩岸|on.cc東網

學者用中國天眼數據 測出銀河系暈磁環強度

2024年05月16日 23: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科研人員推算出銀河系暈的大小和強度。
內地傳媒周二(14日)報道,北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早前利用全球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測量太陽附近的暗弱脈衝星,從而使用創新計算方法,推算出銀河系銀暈磁環的大小和強度,為宇宙線粒子傳播、星系氣體動力學和宇宙磁場演化等研究領域提供重要觀測結果。成果日前已於國際科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
宇宙磁場起源和演化,是天體物理學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難題,世界各大射電望遠鏡都在發展和提升偏振測量能力,希望解決有關難題,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測量銀河系的大尺度磁場結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過去30年通過觀測銀河系內大批量脈衝星和銀河系河外射電源的法拉第旋轉效應,測量出銀河系盤區存在一個大尺度磁場結構。然而2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沒有測出銀暈磁環結構的大小和強度。
科研人員創新性提出,把太陽附近的脈衝星法拉第旋轉率測量值作為本地星際介質的貢獻,從銀河系外射電源法拉第效應的分布數值中扣除,從而得到巨大銀暈的法拉第旋轉效應分布。韓金林介紹,他們利用中國天眼收集並處理完數據後,發現銀暈中的磁環從離銀河系中心6,000光年一直延伸到5萬光年,太陽附近局部區域的星際介質也是這個巨大磁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