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美國2023年向中國學生、學者及其家屬簽發了10.5萬份簽證,99.9%的持簽證中國學生在進入美國時沒有碰到任何問題,目前總共有超過29.2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各地的大專院校學習。他據此得出結論——美國「真誠歡迎」中國留學生。伯恩斯給出的數據通過公開渠道都可以查到,但其結論似乎與很多中國留學生的感受不太一致。近期,美國邊境執法人員持續無端滋擾、盤查、遣返中國來美人員特別是留學生和學者,在廣大中國學生中產生了「寒蟬效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學者公開披露他們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有學者表示,即使只有0.1%的中國學生在進入美國時碰到了問題,其產生的影響也可能是100%,希望美方言行一致,落實中美元首關於加強和便利兩國人文交流的共識。

圖為美國一所大學,兩位學生走在校園裏。中新社資料圖片

「有效的美國簽證並不能阻止這些中國研究生被驅逐出境」

去年5月,26歲的徐健(化名)在美國得州獲得數據挖掘和數學研究生學位後,就去墨西哥度假了。然而在返回美國時,他被帶到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的一間「小黑屋」裏,接受有關學業的盤問。據美媒報道,當這名中國留學生提到他對機器學習這一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感興趣後,他注意到美方盤查人員的語氣和態度發生了變化。徐健的電腦和手機都被搜查了。此時還持有學生簽證並正在等待H1B工作簽證的徐健被告知,他的簽證被取消了,將無法再進入美國。

徐健並非唯一一個持有效證件但仍被美國無理驅逐的中國學生。《華盛頓郵報》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稱,6名中國學生和兩名訪問學者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都表示,他們在抵達美國後被盤問有關其研究、家庭以及與中國政府的可能聯繫,之後兩人的簽證被取消,並被立即遣返回國。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7月至今年4月8日,遭美方無端滋擾盤查遣返的中國公民近300人,其中持有合法有效材料的留學生超過70人。2023年11月以來,僅在華盛頓杜勒斯機場就發生了10起中國留學人員入境時受滋擾、盤查並被註銷簽證遣返事件。美國國務院則稱,近年來,在美國海關被拘留並被禁止入境的中國學生人數保持穩定,在抵達美國的中國學生中所佔比例不到0.1%。美國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拒絕提供與其他國家相比的數據。

「有效的美國簽證並不能阻止這些中國研究生被驅逐出境,機場接連發生的事件對赴美尋求科學博士學位的人產生了『寒蟬效應』」,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今年3月報道,在過去3個月裏,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其他美國主要研究型大學都出現博士生在從中國探親返美時,被拒絕入境並被立即遣返回國的情況,其中一些人被禁止在5年內入境美國。他們被禁止入境美國並遣返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他們所在的院校正在尋找解決辦法,以幫助這些學生完成研究並獲得學位。

一些被美國拒絕入境的中國學生沒有接受媒體採訪,因為擔心這可能會危及他們入境美國的機會。不過,有些人還是講述了他們的經歷。其中一名學生在社交媒體記錄了她2023年12月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經受的50個小時折磨,包括8小時的審訊和被邊境執法人員搜身、12小時的單獨監禁等。這名學生最後購買了一張3700美元的單程機票回北京。

美國的做法讓許多中國學生思考:為了獲得美國學位,付出的代價到底是否值得?一名曾在美國留學的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的學生暑假回國後被拒簽就無法再次前往美國,只能去其他國家繼續完成學業。

《紐約時報》2023年11月報道稱,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調查,過去3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已有所下降。一名業內人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最近幾年,可以明顯感受到前往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有所減少,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包括申請者的經濟狀況、語言水平等,但無法否認的是,某些特定專業的學生在申請美國大學和簽證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學生交流的減少對(美中)兩國之間未來的相互了解尤其有害。」昆山杜克大學前常務副校長西蒙對美媒說。該校是杜克大學和武漢大學聯合創辦的中外合作大學。西蒙對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減少表示擔憂:「我擔心,我們也許不再幫助中國人了解我們。」

過去3年,已有5000多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被拒簽或遣返,但影響遠大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遭受無端滋擾盤查的中國赴美留學生,都持有有效簽證,而因為特朗普政府時期簽署的第10043號總統令,很多中國學生在申請時就遭到美國拒簽。該總統令以國家安全為名,暫停和限制所謂與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機構」有關聯的中國公民通過F或J簽證進入美國進行研究生以上學位學習或從事科研。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3年多時間裏,已有超過5000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因美國第10043號總統令被拒簽或遣返。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領事官員根據上述總統令拒絕了1964份中國公民的簽證申請,2022年拒絕了1764份申請。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發文稱,這些數字明顯低估了該總統令造成的影響,因為那些預計會被拒簽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從一開始就不太可能申請簽證。

《環球時報》記者以留學生身份向多家留學機構進行諮詢時了解到,如果畢業於美國所列「黑名單」中的某些特定院校的特定專業,如量子計算、大數據、半導體、5G、先進核能技術、航空技術、人工智能等,這些學生都被建議不申請美國院校,因為即便最終被美國學校錄取,在申請簽證時,被拒絕的可能性也很大。

新東方前途出國重慶分公司美國部主管鄒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些學生,如果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學校的學習背景,特別是一些高精尖專業的學生,在申請美國簽證時遭遇的審核會特別嚴格,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拿到簽證的機會。

據《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中國博士研究生田蘇(化名)2018年前往美國攻讀人工智能專業後,5年沒有回國。2023年3月,她決定回國探親並更新簽證,但美國駐華大使館拒絕向她發放簽證。田蘇無法返回美國完成博士學位,只能進行遠程研究。田蘇的伴侶默里認為,田蘇可能因為曾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被拒絕入境美國。

英國《衛報》報道稱,除了理工科專業,美方審查的專業甚至已經擴大到醫學。報道引述一位研究使用人工智能模擬疫苗影響的中國科學家的說法稱,他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入境美國時被遣返。他此行是為了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我從未想過會受到這樣的羞辱,」這名科學家在小紅書上回憶了自己被盤查的情況。當時,他被問及在中國的碩士學習情況,以及是否能保證在中國的老師沒有將他的研究傳遞給軍方。

美國一家移民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伯傑表示,雖然受第10043號總統影響的中國學生人數相對較少,但是這確實產生了「寒蟬效應」,在申請美國簽證方面,中國學生以及研究人員正在被「勸退」。

近年來,選擇來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數量減少的趨勢,讓美國教育工作者和企業感到擔憂,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麼白宮要阻止精英學生來美國。「我們在報告中分析了中國研究人員對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結果發現中國研究人員是關鍵論文的最重要作者。如果你要擺脫他們所有人……實際上,你將損害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谷歌前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這樣說。

美國《國會山報》等媒體報道稱,美國國會亞太裔委員會主席、加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趙美心認為,如果不能吸收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合格國際留學生,那麼美國就會失去這些人帶來的創新和經濟生產力,學校也會失去他們交的學費這一經濟來源。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的一項分析發現,每1000名博士被美國大學拒之門外,就會給美國經濟造成約2100億美元的損失,即大學在10年內產生的專利預期價值,以及近10億美元的學費損失。

來自夏威夷州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廣野慶子表示,美國不應將歧視制度化,「在反亞裔仇恨和暴力在全美範圍內仍然猖獗之際,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這種基於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事情再次發生」。

「留學生之間的交往對於塑造穩定和具有建設性的中美關係是不可或缺的」

英國國際教育新聞網PIE News的報道顯示,根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一份數據,從2021年到2023年,美國學生簽證的拒簽率幾乎是所有其他類型的非移民簽證申請(如旅遊或商務簽證)的兩倍,拒簽率從2014年的15%上升到了2023年的36%。

根據《2023年門戶開放報告》,美國在2022-2023學年共有105.7萬名留學生。中國和印度是美國國際留學生的兩大來源國,來自這兩個國家的留學生佔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52%。2023年,中國仍然是在美留學生第一大生源地,有大約29萬名學生在美學習,但這一數字比2019年的37萬減少了20%以上。

雖然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日前表示,99.9%持簽證的中國學生在進入美國時都沒有碰到任何問題,美國的大門是「向中國學子們敞開的」,但有學者認為,通過強調0.1%這個看起來很小的比例,淡化了問題的嚴重性。該學者表示,如果將這個百分比轉化為具體人數,那麼問題就很突出,相關表態避重就輕,通過強調大部分中國學生入境美國時沒有遇到問題而忽略了美方需要反思和改正的地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18年以來,美國對一些研究領域的中國學生以及研究人員採取嚴格的限制措施,這種政策不利於促進雙方的學術交流和相互理解。這些行為雖然短期內影響可能不是非常顯著,但從長遠來看,會對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同時,這也會影響中國對美國的客觀研究,最終對美國自身也是有害的。

呂祥認為,只有增進中美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才能在彼此間建立正確的認知,從而確保兩國之間能建立起信任關係。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人文交流是促進中美兩國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能使兩國能夠更加客觀、平衡和較深入地看待雙方的文化、政治制度以及意識形態差異,形成相互尊重的基礎,沒有理由不加強這個紐帶。與此同時,留學生是中美兩國最有朝氣和活力的群體之一,留學生之間的交往對於塑造穩定和具有建設性的中美關係是不可或缺的。李海東呼籲美方遵守承諾,落實中美元首關於加強和便利兩國人文交流的共識。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