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影響公債殖利率的主要因素 - CME Group 五個影響公債殖利率的主要因素

美國公債殖利率期貨已推出兩年半,這段期間內,30年期殖利率已攀升超過兩倍,10年期殖利率上揚三倍以上,而2年期殖利率更是猛漲近30倍。目前,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圖1),2年期殖利率高於10年期或30年期殖利率。殖利率曲線倒掛是由於聯準會啟動1980年代初以來最激進的緊縮週期,當然疫情後通膨飆漲也是成因。

圖1:聯準會實施緊縮政策期間,2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幅遠高於10年期或30年期

2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殖利率後續走勢將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

  • 通貨膨脹:是否持續降溫?
  • 經濟成長:經濟減速可能會迫使央行調降短期利率,殖利率曲線可望轉趨陡峭。
  • 金融穩定性:銀行體系任何不穩定的跡象,都可能導致殖利率曲線轉趨陡峭。
  • 量化緊縮(QT)/量化寬鬆(QE):聯準會是否放寬量化緊縮力道、甚至重新實施量化寬鬆?
  • 預算赤字:維持鉅額赤字恐怕會成為長天期殖利率的上行壓力。

通膨

自2022年9月觸及6.6%高點後,美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已放緩至3.9%,但這仍約是1994年至2020年間核心通膨增速的兩倍,且對於聯準會而言依舊過高。2月13日出爐的最新通膨數據意外較市場共識高0.2%,因此不論天期的公債殖利率全面走高,但2年期殖利率升幅更顯著,因為高於預期的通膨可能會推遲降息時程。

有些人預期通膨會繼續回落,他們通常會指出通膨居高不下的原因總歸一句:租金。租金成本持續以年增6.2%的速度成長。由於居住成本佔CPI近三分之一,因此租金快速上升,掩蓋經濟其他層面通膨趨緩的事實。若不計租金,目前CPI年增幅約為2%。

然而,市場仍有許多理由擔心核心通膨可能無法回到2%的水準:勞動市場緊繃、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盛行、地緣政治局勢更趨緊張,以及軍事和基礎建設支出增加,都可能導致整體經濟的結構性通膨走高。

相較於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情勢非常令人擔憂,核心通膨在1965年至1969年間上升,然後在1970年至1972年間下降,但在1970年代後期再度連續兩次陡升。通膨現從2022年的高峰回落,不代表通膨將會進一步下滑到1994年至2020年間2%,並維持在此常態水準。高通膨可能會迫使聯準會使利率維持高檔更久,導致2年期公債殖利率進一步走高,幅度超過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殖利率(圖2)。

圖2:美國能否回歸1994年至2020年間2%通膨常態?或是重演1970年代?

經濟成長

目前為止,儘管聯準會已升息525個基點,美國經濟依然穩健成長,但聯準會到現在也僅停止升息七個月。此外,美國殖利率曲線依然顯著倒掛,聯邦基金利率較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高100個基點以上。

在過去50年間,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往往是經濟衰退的前兆。殖利率曲線在1979年和1981年倒掛後,隨即在1980年和1982年發生經濟衰退;1989年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之後在1990年至1991年間出現經濟萎縮;1999年和2000年相同情形重現,隨之而來的是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2006年和2007年的倒掛,則敲響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機的警鐘。一般而言,經濟在殖利率曲線倒掛期間仍會成長,但平均在倒掛開始後的二到二年半內陷入衰退(圖3和圖4)。

圖3:殖利率曲線倒掛往往伴隨經濟衰退

圖4:GDP成長與殖利率曲線斜率呈正相關,其中時間落差大約是2到2.5年

這一次殖利率曲線倒掛始於2022年底,截至2024年2月仍顯著反轉。如果美國今年或2025年發生經濟衰退,聯準會應對之道可能是大幅降息,2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也會隨之降低。在過去三次經濟衰退中(不包括COVID-19封鎖期間),聯準會每次都降息500個基點以上。

金融穩定性

有時,即使經濟未進入衰退,聯準會也會降息。此情況曾發生在1998年,當時俄羅斯債務違約,導致美國一家過度槓桿的對沖基金倒閉,亦即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聯準會當時降息75個基點,2年期殖利率的降幅較10年期或30年期殖利率更劇烈。即使經濟仍在成長,但若信用卡債務或商業房地產違約問題增加,使銀行業陷入困境,聯準會也可能會實施寬鬆政策。

量化緊縮/量化寬鬆

2009年和2020年聯邦基金利率趨近於零,聯準會開始擴大資產負債表,進一步降低殖利率曲線上長天期債券殖利率。自2022年以來,聯準會則採行相反措施,讓其持有的債券到期,且不再將回收的本金投入美國公債市場,以每月950億美元的規模來縮小資產負債表。

這並非聯準會首次嘗試量化緊縮。在2017年末和2018年,聯準會曾嘗試縮表,並一直延續到2018年12月,當時美國公債回購市場上出現問題,聯準會被迫在2019年初扭轉政策,再次擴表。在目前這波量化緊縮週期中,聯準會確實曾因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而改採擴表,在緊縮週期中暫時創造超過1,000億美元的流動性。從量化緊縮重返量化寬鬆,會增加長天期美國公債的購買量,進而使殖利率曲線趨於平坦(圖5)。

圖5: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擴張,導致殖利率曲線長期維持平坦

預算赤字

美國持續出現預算赤字,規模約佔GDP的6.5%(圖6),鉅額赤字暗示公債發行量將大增。單就2024年第一季而言,美國財政部的目標是發行7,600億美元的債券。由於聯準會不再執行量化寬鬆並買進債券,如此大規模的發行量可能會成為長天期債券殖利率的上行壓力。如果美國遭遇衰退,赤字恐怕會進一步上升,因為稅收下降,以及失業率等自動穩定因子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2年期公債殖利率從5%跌至約1%,而在債券發行增加的情況下,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保持在4-5%,直到聯準會開始實施無限制的量化寬鬆計畫,長天期殖利率才開始下降。

圖6:美國預算赤字佔GDP的6.5%,暗示公債發行量將大增

殖利率期貨

透過殖利率期貨,以更簡單、更直覺的方式在利率市場執行交易,此合約係依據全球其中一個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市場而設。


本報告中的所有例子均為對相關情況的假設性說明,並僅用於說明目的。此報告中的觀點僅反映作者的看法,未必是芝商所或其聯屬機構的看法。本報告以及報告中的資訊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實際的市場結果。

芝商所為全球領先及最多元化的衍生品交易市場,公司包含四個指定合約市場(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點按CME, CBOT, NYMEX 以及COMEX連結,以獲取更多關於各交易所交易規則與產品的資訊。 

© 2024芝商所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