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往事---宋子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 知乎
明国往事---宋子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国往事---宋子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前些年民国一些大人物的笔记不断被公开,也正因为如此,民国历史上一些大事件的始末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甚至有些相关人物的复杂心理路程都有详细的描述,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民国一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盖棺定论。

这次的民国往事想跟大家聊聊宋子文,跟宋氏三姐妹一家的那个宋子文,“两朝国舅”,民国政府的“财神爷”。

1、宋子文的成长史

宋氏家族在民国期间可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但是追溯宋家的发家史,也只能追溯到宋子文他爹。宋子文他爹的发家史就不在这里详细讨论了,大家只要记住,他爹比较厉害,属于白手起家的那一类,然后在子女教育上也是属于出类拔萃的那一类。他爹追随过孙中山,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

幼年的宋子文是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启蒙教育。然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少年班,后转入预备班、大学班,并于1912年毕业。这个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后来被撤销,部分院系分别并入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交通大学。

小宋同学在学校表现得非常积极,而且成绩优异。在校期间已经能用英语进行演讲,据说他在记忆数字方面的能力超强,连老师都很惊叹。在学校里基本属于学霸类型的人物。

随后青年宋同学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哈佛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宋同学再接再厉,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方式,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跟他妹妹宋美玲一起离开美国。这个时候的宋子文踌躇满志,找到一家国内最大的做实体经济的公司就职,准备实业报国,这家公司叫汉冶萍公司。期间结识了董事长盛宣怀的侄女并相恋。

这个盛宣怀属于清末官僚,对宋子文做了一下背景调查,一看这还了得,宋家充其量算是上海相对靠前中产阶层,属于门不当户不对,果断拆散了这对情侣,把宋子文调到了汉阳上班。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果断裸辞,决定回家单干,踏入金融业,并小有成就。

上面说这么多宋子文的成长,发现应证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光从宋子文完成的学业情况来看,就已经比较励志了,在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中已经是凤毛麟角。宋子文他爹再厉害,还没有到让美国顶级大学一路给宋子文开绿灯的地步,这和宋子文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宋子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在美国工作的实践经验,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当然,这次是机会主动找上了宋子文。准确的说就是她姐姐宋庆龄找上了宋子文。你想的没错,这次真的就是裙带关系的原因。

所以说努力一定是有用的,但是光靠努力不一定就有顶级的平台让你发挥。这个时候只能靠资源,资源从哪里来,就从家庭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来。

假设宋子文此时没有家庭背景这层关系,应该会是一个出色的金融家。

2 步入政坛

1923年,宋子文来到广州,在姐夫孙中山的海陆军元帅府担任秘书。后来成为中央银行代理行长。宋子文运用自己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筹备成立了中央银行,随即被任命为中央银行行长。

1925年1月,孙中山在北平病重,急电宋子文上京。3月12日,孙中山去世,宋子文是见证人之一,在孙中山两份遗嘱上签名,参加治丧活动,其在国民党的地位大大提高。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至于后面的黄埔系、中央嫡系、地方派系这些都是在前期大的派系斗争下的产物,基本属于第二梯队的派系。所以整个黄埔系出来的军官,在国军大多数都是中下级军官。

在国民政府工作初期,宋子文发现此时的国民政府,缺装备缺制度缺人才,几乎啥都缺,当然主要是缺钱。

在宋子文的大力改革下,国民政府的经济初见成效。有钱了就可以打仗,在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的过程中,宋子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证,因此在国民政府内部树立了绝对的金融权威,成了国民政府名副其实的金融一哥。

以至于后来国民党宁汉分裂,宋子文成了各方都想拉拢的对象。

仔细研究国民党这个政党的发展历程,发现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合并与分裂,哪怕已经败退到台湾也不消停。党内除了孙中山先生,后续没有一个猛人能做到派系合并一致对外。虽然败退到台湾后蒋经国做到了这一点,不过已经基本是回天无力。

时至今日,我党和国民党的百年斗争也已基本结束,这些年骂的也不怎么凶了,反倒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现在眼看着国民党在台湾也快混不下去了,说不定过段时间,这个政党真就没了。

这个时候的宁汉分裂,就是内部派系分裂的延续,是汪精卫和老蒋的第一次公开决裂。具体就是汪精卫有人有钱有资历,而且以中山先生的正统自居,定都武汉本来就是中山先生的遗愿。但是老蒋有军队,这个时候老蒋还带着军队在江西,准备给孙传芳放血。

此时的汪精卫打着三民主义的正统口号,成功拉到了国民党内不少元老站队,包括宋美龄,孙科(孙中山的儿子)等人,当然也有包括宋子文。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方面准备派宋子文以财政部长的名义去和老蒋和谈,让老蒋不要再瞎闹了,告诉他闹分裂始终是不好的。

老蒋是什么人,汪精卫的把戏看的一清二楚。这要是放弃军队到武汉,坐牢都有可能。所以这个时候的老蒋,已经在四处拉投资,解决成立南京政府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时候的宋蔼龄及时的给老蒋雪中送炭,带着她老公孔祥熙的家族财团正式开始了对老蒋的风投。

每次看到宋蔼龄和孔祥熙的这一系列操作,都觉得这不就是当代吕不韦嘛。当然了,孔家的下场比吕不韦好多了。

这段时间宋蔼龄和孔祥熙极力促成宋美龄和老蒋的婚姻,老蒋此时都还没跟发妻离婚,两人过的相敬如宾。不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都不是重点,老蒋很快就和宋美龄结婚了。

此时的老蒋还牢牢的控制着江浙财团,这个江浙财团是老蒋起家的根本所在。接下来就是需要党内有资历有威望的金融大佬入伙,这时候宋子文来了。

这时候的宋子文,觉得遵循中山先生的遗愿是正统,况且自己当年入伙就是他二姐宋庆龄的举荐,此时的宋庆龄还赞成定都武汉,并没有和武汉政府决裂。所以宋子文认为自己当然是武汉这边的。

当宋子文跑到老蒋这边和谈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宋美龄早就跑老蒋这里来了,宋美龄告诉他是过来玩玩的。接下来就是老蒋这边拉拢宋子文,不过老蒋自己这个筹码明显不行,关键时候宋蔼龄作为大姐出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宋子文还不为所动。

软的不行来硬的,老蒋让人纠集了一批地痞流氓不停的骚扰宋子文,还人为制造交通事故来进行恐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虽然处于游离状态,但是过的还是相当尴尬。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宋蔼龄仔细分析了一下情况,觉得宋子文还是可以争取一下,他的弱点在宋庆龄。后来宋庆龄认识到了汪精卫搞分裂的本质,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公开宣告与武汉国民政府决裂。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基于家国考虑,果断站到了老蒋的阵营。

3、宋与蒋的恩怨

此后宋子文给老蒋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保障,包括推行发国债事宜,说白了就是以国家名义向江浙财团借钱。在此基础上,老蒋得以在国内四处出击,收拾异己,包括对我党苏区的四次围剿。

不过宋子文与老蒋有诸多不和,在政治上,老蒋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宋子文不同,宋子文是亲美派,主张大家先一起把日本人赶出去,剩下的问题关起门来解决。

在经济上,宋子文一方面通过深度改革税务制度大幅度创收,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另一方面对于发行国债持谨慎态度。老蒋则是逼着宋子文继续大量发国债,不惜竭泽而渔,没钱啥都干不了,这一点对于熟知西方经济制度的宋子文来说非常反感。

两人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深,以至于吵架成了家常便饭,宋子文在老蒋面前经常拍桌子瞪眼,搞得老蒋灰头土脸。这时候还有一个人也是整天和老蒋吵,就是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急着打回东北去,也不想跟着老蒋在江西瞎搞。

老蒋整日顶着这两个人的巨大压力跟他们硬抗,也可谓是相当烦心。最终还是趁着宋子文出国考察的机会,老蒋抓紧放了一波国债,一次就向江浙财团借了6500万美金,相当于国民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这笔钱大部分被用来搞第五次对苏区的围剿行动。

宋子文回国后才得知实情,气势汹汹找老蒋兴师问罪。宋子文认为你这不明显就是坑我吗,之前自己向江浙财团借的钱还没还上,而且拍着胸脯向人家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借钱,没想到老蒋又乘机以自己的名义借钱。两人吵得太凶,老蒋当场闪了宋子文耳光。

耳光事件后,宋子文干脆辞职不干了。不干了这段时间,宋子文开始成立垄断公司疯狂敛财。所以有人对宋子文的评价:爱国,爱财,爱权。

另外宋子文和张学良的私交非常好。双方有一些共同点,都是世家出生的公子哥脾气,英语都说的很溜,都喜欢收藏古董。两人最重要的交情,是在西安事变的处理中。

老蒋跟张学良的吵闹很快也有了结果,老蒋在西安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给扣下了,就是西安事变。扣下的理由也很明确:你不去打日本人在这里瞎闹啥,想逼老蒋一致对外,公开抗日。老蒋被抓的时候非常狼狈,衣服都没穿整齐,鞋都没穿就在躲藏的地方被抓了。

不过老蒋被抓后虽然恼羞成怒,还是硬气了一把,坚决不妥协,抱着必死的决心,遗书都写好了。有人说老蒋怎么的贪生怕死,这个就是瞎扯淡,身居如此高位的人在越是关键时候越有一种难以置信的定力,西安事变就这样僵持下来了,张学良杨虎城虽然把人抓住了,但是有点骑虎难下。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内部分成两派,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派兵强攻西安,彻底清除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个党国败类,顺便一波搞定所有麻烦,解决老蒋顺利夺权。

另外一派以宋美龄和孔祥熙为首,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后来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获得了国民党内部大多数大佬的共识,比如冯玉祥、李宗仁也支持和平解决西安问题。派谁去做老蒋的工作是个问题,宋子文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去。一边是自己的妹夫,一边张学良是自己的好友,觉得去应该问题不大。

宋子文和宋美龄一同去的西安。老蒋首先见到的是宋子文,当蒋校长看到宋子文的时候,突然开始痛哭流涕,心态彻底崩了。这是宋子文日记里写的,不是我在这里杜撰的。

不过哭归哭,蒋校长还是死硬不妥协。宋子文就以郎舅的身份开始劝,实际上宋子文此次去劝说老蒋,也是以郎舅的身份去的。

宋子文劝蒋校长说有人准备拿你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开刀,就等你不同意了。就连你的老对头汪精卫都准备从日本回来了,准备来个乘人之危夺你的权。你在这里死硬不要紧,国民党内部恐怕要大乱。

老蒋在权衡利弊之后,才服软正式通告一致对外抗日。

这边谈完了之后,送蒋校长安全回南京是个麻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张学良决定亲自护送蒋校长回南京。这让宋子文无比感动,并拍着胸脯保证,到了南京我确保你的安全。

到了南京老蒋果断扣住了张学良,并不让任何人接触,包括宋子文。宋子文一看你这不毁我名声嘛,随即找老蒋大吵大闹。甚至直接威胁老蒋,你要是敢杀张学良,我就把你的所有事情说出去,包括你在西安哭的事情。

宋美龄也不同意杀张学良,跟老蒋挑明了,你要是杀了小张这日子也不过了。以至于后来张学良回忆,说宋美龄活一天,他就能活一天。顺便说一下,张学良和宋美龄认识的比老蒋还要早,关系也一直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老蒋虽然饶了张学良一命,但是换来的却是无限期软禁。另外在软禁期间,张学良没钱了写信向宋子文借钱,宋子文都是悉心照办。也算是给曾经一起怼老蒋的日子一个交代。

四、为抗日奔走美国

抗战爆发后,宋子文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同时还身兼多个头衔。不过宋子文这个外交部长当的比较另类,别人的外交部长是在国内,偶尔出去转转,宋子文这个外交部长是常驻在国外,偶尔回国转转。

当然老蒋派宋子文常驻美国,主要负责争取英美的援助。估计老蒋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少一个拍桌子瞪眼的人,清净多了。

当然了,主要还是宋子文在美国有丰富阅历和资源,和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是校友。通过宋子文的个人努力很快和美国的一些官员打成一片,为中国抗日争取到了第一笔1亿美元的贷款,1942年又获得一笔5亿美元的贷款还有很多物资援助。

1944年宋子文回国,老蒋因外援太少直接训斥宋子文。宋子文这一想,在外受美国人的气,回来还得挨骂,干脆不伺候了,当场大骂蒋介石没良心。两人又开始拍桌子,据日记记载桌子上能摔的东西全被摔掉了,两人差点打起来。

宋子文在抗战期间的贡献,一直是正面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飞虎队”,这个名字就是宋子文起的,并不是乱传的是把飞鲨误当成了飞虎。

当时国内飞机短缺,空中力量非常薄弱。宋子文跑去美国买飞机,可是美国人一看现在手里的飞机订单已经有一万多架了,主要是英国人定的。

中国定的飞机估计在不插队的情况下按照正常的生产计划排,拿到飞机抗战都结束了。之前文章就提到,美国在二战前期一直在发战争财。

宋子文经过多方游走,最终插队抢到了100多架飞机。飞机是有了,不过没有飞行员,这个时候美国还没和日本宣战,不可能直接派遣飞行员。宋子文想了一个办法,从美国高薪招募退役的飞行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中国参战,还许诺击落一架日本飞机,奖励500美金。这就是飞虎队的前身。

飞机有了,飞行员也有了,这支部队名字叫什么?宋子文干脆自己起了“飞虎队”的名字。据说当时美国飞行员还不同意,觉得老虎是地上跑的,空中不好使。宋子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解释,什么叫做如虎添翼等等,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后来蒋校长派宋美龄去美国展开外交和拉经济援助工作,宋子文在背后出力不少。其实主要还是依靠宋子文在美国打下的基础,宋美龄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宋子文在国民党内部是少有的旗帜鲜明的对日主战派,曾以财政部长的名义公开宣称“即使上海和黄河以北均告不守,中国政府亦不愿与日本休战。”

5、宋子文的功过

宋子文在1949年之后并没有跟着老蒋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在美国定居。在美国去世后,美国政府鉴于宋子文生前在金融界的地位和一些谣传,认为必定有巨额遗产,准备征收遗产税。但是最终所有资产加起来一共1000万美金。

这个是最有说服力的,70年代美国的税务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尤其对于征收遗产税。所以宋子文携民国政府巨款逃往美国的传言不攻自破。实际上根据后来的回忆录和日记披露,宋子文一共带了200万美金去美国,其他的都是在美国做生意和投资赚的。

另外关于《宋家王朝》里提到宋子文是1940年代最富有的人,作者西格雷夫也在注释里说明,这条是日本在战时制造的谣言。

如何评价宋子文? 个人认为宋子文是中国现代史上被低估的一个人。

老蒋日记中多次批评宋子文“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甚至是“祸国殃民”。但败退台湾后,蒋宋二人最后一次见面,蒋公开表示:你对党国的贡献,我一直记得的。并多次邀请宋子文回台湾,被婉拒。

妹妹宋美龄如此评价宋子文:哥哥大权独揽 极难共事。

如果一定要评价宋子文,可以说他是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他并不是一个为国弃家的革命战士,虽然爱财但为了国家也可以少赚一点点;他不能像姐夫孔祥熙或者其他人那样对蒋介石无限顺从,但也绝不敢像姐姐宋庆龄那样永远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

他纠结并且矛盾的性格,正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影子:在不违背原则时选择妥协,在违背原则时选择坚持。

(本文完,如果觉得好,帮忙关注微信公众号“远方有归处”,一起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发布于 2020-12-18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