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茲夫婦成立慈善基金會 50年用盡600億美元@答嘴鼓|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06 11:05:27| 人氣98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蓋茲夫婦成立慈善基金會 50年用盡600億美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蓋茲夫婦成立慈善基金會 50年用盡600億美元

新聞大舞台 2008/06/02 【摘譯/陳惠珍】

曾是哈佛中輟生,去年獲頒該校榮譽學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指出,在哈佛的日子學到先進的政經理念和科學發明,卻沒學到這個世界是那麼的不平等,財富、健康、機會上的巨大不平等,迫使百萬人活在絕望中。人命的價值本該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人類偉大的進步,不在於發現新的理念和發明,而是藉此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有鑑於此,乃決定伸出援手,提撥巨資成立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今年初蓋茲在英國一場演說時,詳盡闡述成立蓋茲伉儷基金會的用意和工作重點。以下為蓋茲演講及答問的內容摘要。

改善醫療衛生為首要之務

目前基金會將多數的資源投注於提升全球醫療衛生(global health),消滅在貧窮國家仍非常猖獗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已不存在於先進國家。舉例而言,瘧疾以前也曾在歐美國家出現過,所幸在這些地方都已絕跡;這個疾病每年仍奪走超過100萬名孩童的生命,在落後的非洲國家,也有很高比率的成年人深受瘧疾之苦,瘧疾的破壞力實在非常巨大。
投入全球醫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當衛生醫療水準改善後,人口成長就會趨緩。當醫療水準低落時,大多數的父母需生養很多孩子,以確保有足夠能長大成人的孩子,父母年老時才有所依靠,特別是在貧窮國家並沒有年金制度,兒女是唯一的依靠。一旦衛生條件改善,人口成長下降,多數的家庭更能求得溫飽,讓子女接受教育等,也較能負擔。
疾病的種類不勝枚舉,其中五個最具威脅性──愛滋病、結核病、瘧疾、腹瀉和呼吸道疾病。相信未來十年,防治這些疾病將有重大突破,有助於大幅降低死亡率。
一般而言,政府並不提供資金鼓勵新藥開發,也不號召科學家從事這類研究,以避免承擔可能血本無歸的風險。這個任務反而是軟體公司或藥廠才肯擔負,葛蘭素史克藥廠是微軟非常重要的夥伴,基金會提供藥廠研究經費,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樹立了非常好的典範,微軟也鼓勵其他企業共襄盛舉,希望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鼓勵其他企業共襄盛舉

2007年《富比士》雜誌公布全球前二大富豪,分別為蓋茲和巴菲特,兩人也都捐出巨款從事公益。蓋茲強調,「絕對會」試圖說服其他財富雄厚的企業家出錢投入公益,但會以非常友善的方式進行,讓這些企業家知道,他們的加入可以帶來重大影響,他們可以參與和自已專長有關的領域,並能獲致成果,而且也會讓他們知道,投入公益是多麼令人感到快樂。
人們往往認為,捐給慈善機構的錢常被任意揮霍,而且需要被幫助的國家也很難打交道。為了去除這些疑慮,就必須呈現成功的故事,讓他們對這些事情有所掌握,這樣就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慈善家,也需要更多的企業投入。對此,我將之稱為「創造性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我們需要更多和更慷概的企業。至於公部門方面,英國政府已給我們許多的援助,幫助我們不少,當越來越多國家加入時,就越能說服其他尚未伸出援手的國家。

創造性資本主義

我是如此有幸擁有這些財富,且把大部分捐給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資金規模已約300億美元,加上巴菲特也捐獻了310億美元,預計還會繼續增加。我們已承諾50年內將用盡這些錢,且決定不設立永久性基金會,現在就充分支援有意義的計畫。由於預計基金會僅存在數十年,這也意味將撥出更多的資源,處理一些關鍵的問題。
不管是醫藥產製和分配,或大規模教育推廣,都需要很多資源的投入,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僅算是杯水車薪,需要更多合作夥伴,也需促使各式各樣的團體慷慨解囊。
很多事情都已有突破,但仍有很多的不幸和不平等,許多人並沒有被善待。這個世界的問題層出不窮,堅信當改善某一件事出現成效時,其他的事也會因而受到正面影響。現在包括墨西哥、中國、馬來西亞等,世界大部分區域的生活水準都已向上提升,非洲國家則更需要這種正面循環。
基本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必須讓人們在乎某些事情,選舉投票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假如家中有兒童感染瘧疾,命在旦夕,或快要餓死了,此時向這些兒童的家長催票起不了什麼作用,家長會說:「我才不管選舉,我的孩子現在生命垂危。」雖然如此,若有人可以告訴我,如何把錢花得有意義,以及如何能夠建立民主,我會樂意為此提供資金奧援。特別是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如何發展民主,仍然是一個未解的問題,若有人提出解答,我將是第一個站出來保證說,他們會有許多資源去追求民主。

網路和軟體促進民主發展

在專業領域,我們和許多政府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如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微軟在當地有一個研發中心,也有很好的互動關係。除此之外,我們並不想去扶植新的政府,這不是我們需要扮演的角色。
網路和軟體的崛起,對於促進民主造成很大的作用,人們藉此得以一窺外面的世界和訊息,也能比較自己國家政府和其他國家政府的優劣,這就是重大的政治議題。人們可以透過網路看到國家預算編列、聆聽各類演講,這些訊息的取得也算是一種教育,微軟使得這種教育方式變得可能,也可能進一步使人民所得提高,政府施政更加透明化,這些都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電腦和網路日益普及,許多人沉迷其中,科技的發展究竟是利是弊,莫衷一是。事實上,所有新推出的工具都可能遭濫用和誤用,雖然如此,我們還是需要科技,地球為什麼能養育60億人口,這就是科技發展的結果。過去100年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倍增,識字率也從約10%,大幅提高到約85%,科技所創造的發明包羅萬象,而創新是科技發展的要素。仍然有許多驚異的事正在發生,工商界也有很多的推陳出新,只要夠聰明,就能設計製造出物美價廉的商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物品是某些消費者負擔不起,那就是為什麼基金會和葛蘭素史克藥廠合作,那也是為什麼需致力於幫助經濟非常弱勢的人,提供他們寬頻、電腦硬體和軟體,「做這些事雖然無法為微軟帶來金錢的回饋,但我們仍要繼續做。」

不會走上政治之路

交出微軟的棒子後,目前我已全職在基金會做事,曾有人問及會不會轉換跑道投入政壇,如參選國會議員甚或角逐總統寶座?對此,我雖然常和政治人物互動和合作,但確定不會從政。基金會和政府及研究發展的機構合作,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基金會也具有獨一無二的角色,我想這就會帶來最大的效果。一旦投入選戰,還要擔心下一次選舉是否獲勝,因此不認為會走上這條路。
自覺一路走來獲得一些人的啟發,這些人之中有些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有些是值得尊敬的企業家,閱讀他們的傳記,讓人想效法他們盡力把事情做好。除了家人之外,有兩個人讓我獲益良多:一位是微軟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另一位則是我最好的朋友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巴爾默對微軟創立及組織營運貢獻卓著,他是非常棒的事業夥伴,2000年巴爾默擔任微軟執行長之前,事實上我們就已共同管理公司。
至於巴菲特雖然不在科技業,但他的價值觀、處事的態度、為人正直及擁有正面能量,同時能以簡單方式處理金融市場的複雜議題,這些都值得學習,我向巴菲特學到很多。
我對有意創業者的建議,就是投入非常有興趣且能能激發熱情的領域,如果能享受工作並認真投入,比較可能有所成就,而不要僅追求高薪的工作。當初創立微軟時,從未想過有朝一日公司會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有這麼多的員工(從當初10名員工,至今全球約有7萬名員工)。
我一開始投入軟體業時,只是覺得這個工作很有趣,同時也認為人們會瞭解到電腦軟體的用途,就這樣開始投入。軟體是最酷的,因為所有人都可以用得到,如生物學家就需要軟體來幫忙解讀和分析許多的資料,這讓許多研究可以更有效和更順利地進行。因此若從頭來過,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六月號】
比爾.蓋茲的天才、愛子情和他的信仰

湯本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斷言:“天才不需要學校。”連本科學位都沒有的比爾.蓋茲應該是本世紀最能印證此語爲真理的人。
自從1976年微軟(Microsoft)創辦以來,《時代》週刊曾經134次報導、評論比爾.蓋茲以及他的微軟公司,先後四次以比爾.蓋茲爲封面故事。最近一次封面故事,則是第一次以他的個人故事、私生活爲主。擁有239億美元資産的比爾.蓋茲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任何最著名的商業人士”。
比爾.蓋茲的父親是律師,母親曾是社會慈善活動家,當過大學的董事。比爾.蓋茲的優裕文雅的家庭環境,對比爾.蓋茲的性格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母親在他的生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敬愛他的母親,乃至在擇取婚姻伴侶時,也選擇了一位具有他母親素質的女孩子,也是一個舉止文雅的社會活動管理家,心地很善良的人。比爾.蓋茲的上中產階級的出身,父母的文化背景和素養,不能不說是産生比爾.蓋茲這樣奇才的基本條件。
比爾.蓋茲的妻子瑪琳達.法蘭絲(Melinda France),也許她深深懂得“人怕出名豬怕壯”的道理,也許她是爲了保持她的個人隱私,對於採訪婉言謝絕。
很小的時候,比爾.蓋茲便顯示了超出日常兒童的驚人素質,母親有一次看他在發呆,問他:“你在幹什麽?”他回答說:“我在思考。你懂嗎?媽媽,我在思考……”
正像《時代》週刊主編諾門.皮爾斯坦(Norman Pearlstin)所評論的:“比爾.蓋茲具有一種令人敬畏的的東西,這種令人敬畏的東西穿越時空,沈重得令人發慌。這種交織著難以言喻的的存在,是由他個人超絕的智慧、原驅力、競爭力的強度和密度所構成的。”
“他是古怪的,超俗脫衆的,他充滿神魅……”他的商業夥伴Ballmer說。比爾.蓋茲具有天馬行空的智慧和單純童稚的語言。他常說:“超級快樂,超級樂趣,(super fun);”“超級妙(Super cool)”。比爾.蓋茲喜歡追求超級快感、超級樂趣、超級妙。偉大的真理是簡潔的,他的語言的單純簡潔反映出他的人生不是苦行僧,而是快樂的創造。他的思想的深邃和成熟,在這世上,卻很少能有任何他相比。
比爾.蓋茲的桌上有兩台電腦,一個連著整個Internet的四個顯示畫面的電腦,一個是處理上千電子郵件的備忘錄的電腦。他的頭腦是數碼性的。每天,他冷靜地、準確無誤地發出上百個人腦的電訊指令。
天才最憎恨的是平庸。比爾.蓋茲即便是設計居家,也令人驚異。正在重新裝修的比爾.蓋茲的家依山傍水,是一座耗資五千萬美元的“電腦華宅”。“電腦華宅”中,充滿最新的全電腦智慧型設施,這個家,也象比爾.蓋茲本人一樣,充滿奇思異想,充滿樂趣。如果,按照比爾.蓋茲的總資産和收入來說,這個房産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比爾.蓋茲的旅行也是十分奇特。根據美國媒介報導,比爾.蓋茲曾經租下毛澤東的專列漫遊中國。這也顯示他的追求奇異的個性。
座落在西雅圖近郊的微軟公司由35個建築構成,很像一所理工學院的校區。整個校區靜悄悄地,連電話聲也很少,人人都用電子信件。比爾.蓋茲領導、管理公司的主要工作方法有三個特點:一是直接決策,用電子郵件發出指示;二是經常會見有創意的的高層主管人員;三是百分之七十的個人日程時間表由他自己來派定。
即便遊戲休閒,比爾.蓋茲也喜歡富有挑戰性的,具有能解決問題性質的遊戲。比爾.蓋茲很喜歡玩橋牌。他玩起橋牌來,可以連續九個小時。智力緊張,可以使他充分感到智慧生命的力量。
比爾.蓋茲第一個女朋友是安.溫布來德(Ann Winblad),也是一位擁有事業的電腦專家,他們相識在電腦科技會議上。比爾.蓋茲與女朋友住在不同的城市,常常電話約會。他們約會的一項內容是,兩人在同一時間看同一部電影,然後用手提電話討論、交流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和看法。他和安.溫布來德約會度假時,經常帶著科學前沿的最新著作,一起閱讀和討論。由於安.溫布來德比比爾.蓋茲大五歲,他們未能結婚,但還是好朋友。在比爾.蓋茲決定與瑪琳達結婚之前,還最後徵求了安的意見才定了下來。比爾.蓋茲已經連續十五年,在每年春天的一個長周末,與安共同度假。而這一假期日程,是由比爾.蓋茲與自己的太太一起安排的。這是常人匪夷所思的,但卻符合比爾.蓋茲對精神共鳴和諧的追求和喜好。
比爾.蓋茲的微軟公司擁有很多奇異人才。微軟公司聘用人才,以充滿創造性智慧的人士爲主,而不是學歷高、受過很多訓練、經驗豐富的人才。比爾.蓋茲和微軟公司認爲,這樣的人才往往在充滿創意的“微軟”顯得缺乏生氣和默守陳規。從生物學的角度,幽默一點講,他們應該是比爾.蓋茲的無形繁殖(Bill Clones),或者從數學的角度,他們應是比爾.蓋茲的同類項。在聘選人才的面見考試中,比爾.蓋茲常常會有這樣的奇怪問題:“如何計算出你爲了在曼哈頓的電話本上找到一個人名所需的平均翻頁次數?你用何種方法來計算出此答案?”

比爾.蓋茲準備再工作十年,然後象他自己所承諾的那樣,將所賺的錢大部分捐給社會。他只打算留給每個孩子一千萬美元,他的善於管理、篤信天主教的瑪琳達已經爲他生了兩個孩子。1996年以前,比爾.蓋茲已經捐了數以幾千萬計的美元給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他捐出了兩億美元給他父親管理的基金會。從1997年到2000年,他又捐出了五億多美元給各類柯林頓、科研、慈善基金會。
這個科學天才,對美國政治很關心,但卻不熱衷參與,他在199年的大選保持中立。他對美國總統不卑不亢。柯林頓前總統曾經邀請他打高爾夫球。這在東方國家裏,總統邀請企業家打球,企業家一定會受寵若驚,但比爾.蓋茲並不在乎。在打球中,當柯林頓談到自己喪母的悲痛,而對比爾.蓋茲的喪母表示同情,以此話題介入,柯林頓的意圖很明顯,拉近自己與比爾.蓋茲的私人感情和關係。但,比爾.蓋茲對此,對總統的套近乎,並未予以熱情回應。
比爾.蓋茲並不熱衷於庸俗的榮譽和知名度。他說:“聞名於世,常常是一種極有腐敗性的東西。”
比爾.蓋茲對待同事和下屬,十分具有親和力,但也十分彬彬有禮。在微軟公司的産品研究會議上,對於他所不贊同的意見,他並不武斷地加以否認,而是謙和地說:“請在此點上教育我一番。”若聽下來,他仍然不贊同時,他並不說反對意見,而是很客氣地對發言人說:“請把資料給我”。於是,就此作罷。
比爾.蓋茲所領導的個人電腦的革命,他所創造的微軟媒體賀電子通訊網絡,意識他成爲數碼時代的“帝王”,電腦通訊時代的“帝王”。正像一項科技預測所言:“他正在造就我們的未來”。
比爾.蓋茲的創造,改變了人類的創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閱讀方式、娛樂方式、思維方式和通訊方式。電子網路正在解構人類傳統世界、種族之間的不同觀念以及國家與國家的阻隔。人類萬千世界被收入電子視窗,電子視窗中又呈現一個嶄新的世界。電腦網路化的世界,人格化的電腦,電腦化的人格,創造電腦網路的人腦,都在給傳統的自由理念賦于更新的意義。這一切,豈是極端的意識觀念能與之匹敵的?
當代電腦和數碼時代同時創造的“電腦文化價值”,電腦文化價值中最爲重要的成份是創造和思想的交流的自由。自由,以電腦和電腦的網路的無限拓展,在增加新的延伸和空間,比爾.蓋茲所創造的一個電腦的網路的宇宙,將使人類受益無窮。比爾.蓋茲本身就是一個奇迹。驚異之餘,令人思考很多問題: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到底能達到什麽樣的極限呢?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沒有極限呢?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繼續發展,未來世界將是如何呢?
回答應該是令人樂觀的。
一個創造力超極旺盛的天才科學家,他已爲人父,他是怎樣當父親的呢?盡選用比爾.蓋茲的三段話,您就可以知道他當父親的“拳拳之心”。
“我經常抱我的女兒,我很喜歡抱她,她也極喜歡我來抱她,親情是極爲重要的,這是教育的開端。”
“在我有孩子之後,我總是感到好奇,有孩子是一種什麽感覺,等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我被孩子所迷住。”
“我父母爲我樹立了育兒典範:他們常常有很深入的交談,經常討論如何教育孩子,而且,他們倆人常常一起來教育孩子。這給我很深的印象,我一定要象他們一樣,把這魔術般的育兒術掌握到手。”
沒有一個人可以想象,當比爾.蓋茲夫婦有了第二個孩子以後,因爲瑪琳達要哺乳三個月大的兒子,比爾.蓋茲就常常要哄拍女兒睡覺,有時,他自己也睡著了。早晨,常常會發現他還趴在孩子床邊打呼嚕。比爾.蓋茲寧可自己照顧孩子,也不要傭人幫忙。
有的人很關心,很想知道比爾.蓋茲是不是信教?
這是一個人腦創造的電腦挑戰人類傳統世界的時代。人類的傳統信仰和觀念,無不面臨心得解讀和更新。
比爾.蓋茲不信教。他認爲自己與宇宙(Universe)相處很好,他認爲人類頭腦對宇宙的癡迷探索和驚訝的發現也幾近宗教信仰。信仰創造,信仰大宇宙,信仰探索大宇宙的創造性的人惱活動,這就是一種信仰。人類還有比這種信仰更富有創造的原動力嗎?人類還有比這種信仰更爲出世,更爲神奇的理想嗎?
比爾.蓋茲濃縮了人類創造的神美。他的傑出,他的非凡,他的天才,令人不敢相信他是俗世人間的一員。當有人問他,是否有一個神祉在支配他時,他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他喃喃地說:“現在還沒有什麽可以證明這一點。”
是否有一個神祉在支配他?
人們只有在默默的敬畏中思考這個問題。
(歡迎不同意見,請在《自由言論》上暢所欲言。)

台長: 修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