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為什麼富人都不遮擋窗戶? - 中國人線上看

美國《大西洋月刊》:為什麼富人都不遮擋窗戶? 加载评论...
大西洋月刊 2024-01-26 05:00


美國《大西洋月刊》1月22日文章,原題:為何富人不遮擋窗戶 晚上走在一個富裕社區的街區,你可能會驚訝於所看到的景象:一扇無遮擋的窗戶可能會露出弧形沙發或對面的平板電視;透過另一扇窗戶,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大理石廚房島台和一盞枝形吊燈。許多窗帘是敞開的,房子的內部暴露在外面,就像你在窺視一個展廳一樣。

無遮擋的窗戶已悄然成為全美高檔住宅的標配。《紐約時報》最近提到了紐約市富人聚居區布魯克林高地的「強制性無窗帘窗戶」,有分析指出,這在居住在高檔化城區的富有年輕白人中似乎很常見。在TikTok上,也有很多網友對這一趨勢表達了困惑。

儘管這種現象在城市中最為明顯,但財富與暴露窗戶之間的聯繫遍及美國各地。美國能源部2013年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大多數人仍然會關上他們的百葉窗,但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上的美國人不拉窗帘的情況幾乎是年收入在2至2.9萬美元的美國人的兩倍。總體趨勢顯示,拉或不拉窗帘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與階層有關。

不關百葉窗有很多好處,未遮擋的窗戶能帶來自然光,促進健康,還可以拓寬視野。當然,代價是把室內空間展示給路人,以及在夏天給屋裡增溫。對許多人來說,對隱私和財務的擔憂超過了審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好處。但對於那些收入最高的人來說,盤算就不一樣了:擁有大房子的人更容易獲得自然光和隱私,他們也不需要太擔心供暖和製冷的成本。慢慢地,不遮擋的窗戶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放棄窗帘並不總是那麼有吸引力。透明玻璃窗在18世紀晚期的歐洲出現時,就曾引發人們對鄰居窺探和光線過剩的擔憂。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曾抱怨:「大多數現代窗戶都太大太刺眼。」19世紀德國建築師理查德·盧卡認為,窗帘有助於創造一種「與外部隔絕」的感覺。19世紀80年代的一本德國手冊說,沒有窗帘的房子被視為「貧窮的縮影」。

在20世紀中葉的美國,窗帘的爭議要大得多。那個時候,單窗格的大落地窗是郊區住宅的標配,因為這種窗戶可以提供一覽無餘的戶外景色,並讓大量陽光進入室內。相比之下,在市區不遮擋窗戶被認為是危險的。1985年,一份報紙警告城市居民:「出門時拉上窗帘」,這樣「就不會招來竊賊」。警察經常抱怨那些忘記遮擋窗戶的人是在「展示貴重物品」。

然而,不遮窗戶的風潮最終還是蔓延到了城市,至少在富裕地區是這樣。2000年,《紐約時報》指出,透明或者沒有窗帘已經成為曼哈頓的時尚。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建築學教授維梅倫伯格告訴我,在人口密集的社區里,人們往往「想要更多的隱私,因為他們擠在一起」。但這些因素對富裕的城市居民來說並不那麼緊迫,他們可能有更多房間,因此也就有更多窗戶。他們可以選擇用一些有遮擋的窗戶來保護隱私,用一些沒遮擋的窗戶來採光。同時,有錢的房主也能負擔得起最先進的安全系統。如今,這些沒有窗帘的窗戶已經成為最微妙的特權聲明之一,它們讓我們得以一窺美麗富足的室內,也展示了房主對自己穩定財力的一種自信。(作者邁克爾·沃特斯,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