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善德英文中学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

香港一所私立学校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Buddhist Sin Tak College, BSTC)是一所位于葵涌区的资助男女中学,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于1973年创立,名称取自已故恒生银行前董事长何善衡及其妻何李欢德合并而成。学校素以校风淳朴敦厚,学业成绩优异而成为区内名校,也是香港佛教联合会唯一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中学。
中文名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
外文名
Buddhist Sin Tak College
简    称
BSTC
创办时间
1973年
校    训
明智显悲、至善达德
地    址
新界葵涌兴盛路5号
知名校友
马伟豪
类    别
中等学校
现任校长
何满添先生
所属地区
中国香港
办学团体
香港佛教联合会
占地面积
約 11000平方米

办学宗旨

播报
编辑
以佛化教育营造关爱及相互支持的学习团体。为学生提供足够学习经验,让他们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成为具诚信、能力的未来领袖,并能承担不同责任,回馈社会。

重点关注

播报
编辑
1. 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科目综合及应用学习策略。
2.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 为学生建立正面价值观、坚毅态度及自我管理技巧。
4. 促使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学校及社会,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 [1]

学校管理

播报
编辑
学校管理架构
一位副校长负责教务工作,另一位副校长负责学生全人发展。此外另有两位助理校长协助处理学校行政工作(一位负责组织训导处及辅导组协同工作;另一位负责资讯系统及管理工作)。学校发展小组制定学校政策及学校发展目标。
环保政策
鼓励老师及学生节省使用纸张。在每一楼层放置废纸回收盒。设置三套垃圾分类回收筒。使用耗电量较低的照明设施。 [1]

教学规划

播报
编辑
全校语文政策
以培育中、英双语兼擅人材为目标,致力于提供学习语文的环境和锻炼的机会。除课堂用英语授课外,每天早会、礼堂集会、运动会、学生会选举、毕业典礼及公开场合学生皆可聆听及使用英语。此外,透过交换生计划及邀请外籍人士到访等,学生与外籍人士用英语交谈的机会大大提高了。
学习和教学策略
着重中、英语文训练,协助中一学生巩固语文根基。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本,配合教育局要求、该校的教学特色、老师专长等因素为发展方向。教学策略着重提供机会让学生建立思考技能,并运用合作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及促进学习。
校本课程
1. 选修科目:2X及3X。提供十四科选修科目,学生可按个别情况选读2或3科选修科。
2. 课程重点:提供一个均匀的新高中课程,兼顾学生学科学习和适切的其他学习经历。
关键项目的发展
阅读,资讯教育及专题研习三个关键项目的推行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校采用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在: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及国民身分认同等方面,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逢星期二、三及五设晨读时段,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提供机会让同学分享中、英读物的阅读心得。 [1]

学生支援

播报
编辑
全校参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中一中、英文科采 小班分组教学。每逢周末安排中一、中二及中三级“周六辅导班”,旨在提升部分适应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的学习能力,改善其学习方法,使其能适应人文科、科学及数学学习。中一及中二设有放学后功课班,由当值老师督导完成功课。对数学有兴趣及天份的同学可获推荐参加奥林匹克数学小组及参加数学比赛及参与由大学及国际学校主办的资优数学课程。于科学、人文学科、数学及领袖才能各领域有特出表现的同学会获推荐参加香港资优教育学院。
测考及学习调适措施
除传统测考外,更加入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习作水平、专题研习等过程评估。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造、协作等共通能力,考卷均包括不少于百份之十的开放式题目。 [1]

行政组织

播报
编辑
永远荣誉校监 :释觉光法师
校监 :释果德法师
法团校董会成员: 释果德法师、黎时暖居士、释妙光法师、释道平法师、温果和居士、何庆兰医生、何美庄
居士、何满添校长、程国基老师 (教员校董)、黎惠珠女士(家长校董) 、刘国良先生(校友校董) [2]

教师资历

播报
编辑
全校连校长在内共有六十位教师,其中百份之四十二持硕士学位、百份之五十三持学士
学位。全部常额教师均已接受专业训练。十四位英文教师全数已达语文基准要求,三位
普通话教师亦已通过普通话语文测试。 [2]

迎新活动

播报
编辑
7月中至7月底举办“中学生活适应课程”。这校本课程着重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及有序的学习生活,内容涵盖打破用英语学习的障碍的窍门、学习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中一新生必须参加,并须于8月尾的辅导日接受有关该课程的成绩评估。 8月最后的周六为新生辅导日及家长日,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校生活,加强家校合作。该校的健康校园政策,目的是营造关爱健康和安全的校园,协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正面的价值观、独立的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的社交状态。健康校园政策内容,包括:1.推行禁毒及防止滥药教育;2.推行健康饮食习惯;3.推行健康生活;4.推行性教育—正确的性态度和观念;5.安全校园;6.环保校园。

心灵教育

播报
编辑
该校以宏扬明智显悲的佛教理想为教育宗旨,培养学生明因果、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同时,我们透过佛教青少年团的多元化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及实践自利利他的慈悲精神,享受正觉人生的快乐,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硬件设施

播报
编辑
电脑室1间、多媒体教室及学生活动中心各一。另教学实验室一间,用以促进教师同侪启导文化及教学反思。实验室、特别室及全校课室均装有固定的资讯科技设备。中一课室内设有学生储物柜 [1]

班别架构

播报
编辑
中一至中三:各四班
中四至中六:各五班 [1]

课外活动

播报
编辑
为使学生能为应付未来社会生活早作充份准备,并平衡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身心发展,该校提供27个学会供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并由学生推动各种学术、兴趣、技能、服务等活动,老师则从旁指导及协助。学生会每年均举办多项校内及校外联校活动供同学参加。
此外,该校更成立了甚具规模的中、西乐团、歌咏团与舞蹈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各科组设“学习活动日”,提供平台让学生走出课室参予跨学科学习活动。该校亦为新高中334学制学生提供全面多元之其他学习经历如艺术音乐欣赏、参与义工服务等,令学生能全面发展。 [1]

公共交通

播报
编辑
港铁:葵兴站C出口步行约5分钟
巴士:44M,43, 43A,30,33A,37,38,47X,930,A31
小巴:407 [1]

著名校友

播报
编辑
马伟豪:香港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