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泡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鸡泡

魨形目四齿豚科动物
形体特征。体亚圆筒形,稍侧扁,体前部粗圆,向后渐细,尾柄长圆锥状。眼眶间隔大于吻长。鼻孔小,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体腹侧下缘有一纵行皮褶。题背自鼻孔前方至尾柄中部上方、腹面和侧面自眼前缘下方至背鳍底後缘下方被小棘。鳃孔内侧灰白色。
中文名
铅点多纪豚
别    名
铅点多纪豚
中文学名
鸡泡
拉丁学名
Takifugu alboplumbeus
动物界
分布区域
印度至西太平洋
栖息深度
5 - 60 公尺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5)
科中文名
四齿豚科
科号科名
F509 Tetraodontidae
有毒鱼类
经济性
食用鱼类
观赏鱼类
模式种产地
Canton, China; China seas
俗名
河豚、气规、规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最大体长
23 cm
栖息环境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种异名
Fugu alboplumbeus, Tetrodon alboplumbeus
参考文献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中国动物志
魨形目(苏等, 2002)
英文俗名
Pufferfish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简介

播报
编辑
鸡泡鱼,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在广东沿海有不少种类。大家在水产馆里看到的,其貌不扬,行动迟钝,然而它却是吃肉的鱼类。鸡泡鱼的胃,前下部是扩大成为气囊的。当遇到敌害的时候,它就马上吸入空气或水,使头部和腹部膨大起来。这种办法对付一般敢害颇为有效,因为它的腹部鼓胀起来后,便肚皮朝天露出一行行小刺 [1]

形体特征

播报
编辑
背鳍近似镰刀形,位于体後部,具软条12-14;臀鳍与其同形且相对,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上方鳍条较长,呈倒梯形,後缘稍呈圆形;尾鳍宽大,截形,或略呈圆形。体背部为黑褐色或蓝黑色,体侧黄褐色,腹面乳白色;体背及体侧散布许多大小不一之长形白斑,体背白斑通常较小,体侧白斑则依次渐大;纵行皮褶黄色;体侧另具4-6条鞍状斑,有时不显,其中位于胸鳍上方之鞍状斑与胸斑相连接,是较明显之斑纹。各鳍浅黄色或淡色,尾鳍具暗色缘 [1]。 

栖所生态

播报
编辑
热带及亚热带近海底层中小型鱼类。肉食性,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及鱼类等为食。

地理分布

播报
编辑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自印度洋北部沿岸至韩国日本等沿岸。台湾西部、北部及澎湖海域有产。

渔业利用

播报
编辑
肝脏及卵巢具剧毒,小肠、皮肤、精巢及肌肉亦具毒,是毒性极强的鱼种,不可食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