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什麼?PTSD症狀測試、治療解析 - 康健雜誌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症候群-ptsd中文-ptsd意思-ptsd症狀-ptsd測試-ptsd治療-ptsd診斷-ptsd發作-ptsd是什麼-ptsd四大核心症狀-親人過世ptsd
瀏覽數 73,291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什麼?PTSD症狀測試、治療解析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台中捷運發生20歲男性持刀無差別攻擊事件,由於事發日剛好也是鄭捷在台北捷運隨機殺人的十周年,又再掀起大眾擔心恐懼的集體焦慮,讓人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只要有點異常就可能驚慌想逃,或是作惡夢、覺得心情沉重.......,其實這些反應可能都是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表現。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在經歷重大創傷後,會出現PTSD症狀如逃避、過度警覺等4大核心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治療方式一次看。

創傷後壓力症(PTSD)是什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稱創傷症候群),英文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縮寫為PTSD。PTSD指的是當人遭逢重大變故、創傷事件後,因創傷重大而出現的一種嚴重身心疾患。會造成PTSD的創傷事件五花八門,包括天災、戰爭、暴力攻擊、強暴或交通事故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自己親身經歷,或僅僅是目睹創傷事件發生,都有可能會致病。

PTSD的人口數可能超出你我的想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網站指出,約有1~2.6%的人口患PTSD。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期刊,PTSD的災後盛行率從1.5~74%不等,且會與其他精神疾病產生「共病現象」,也就是同時罹患重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睡眠障礙、物質濫用等。

PTSD症狀4大核心

PTSD有4大核心症狀,分別是經驗再現、逃避、過度警覺以及負面情緒。

  1. 經驗再現:晚上睡覺容易做噩夢,清醒時不斷回想過去的事件,不論去到哪裡,創傷事件都如影隨形,造成患者極大痛苦。
  2. 逃避:創傷事件後,逃避與事件相關的任何事物,例如地震後不敢搭電梯,因為上下起伏會喚起患者對地震晃動的恐懼。
  3. 過度警覺:對於創傷事件相關的情境,表現得過分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激起當事人的恐慌情緒。
  4. 負面情緒:病人對於創傷事件的想法、情緒和觀感都極度負面,且極力迴避與之相關的話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生理症狀:除了上述4大核心症狀外,PTSD患者也可能出現:失眠、口乾、呼吸不順胸悶胸痛頭痛腹瀉心悸等症狀。

PTSD測試:你是潛在患者嗎?

目前,PTSD可以透過「創傷後壓力反應自評量表PTSS-10」來做自我評估:

PTSD測試量表

在災難事件後,最近一星期(答案皆為是與否):​​​

1.你有睡眠困難嗎?

2.你會感到憂鬱(傷心、難過、鬱悶、失望、沮喪)嗎?

3.你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感到驚嚇嗎?

4.你變得較容易生氣嗎?

5.當回到發生事件的地方時會不會感到害怕?

6.你的情緒會不會容易有波動?

7.你會感到身體容易緊張嗎?

8.會不願意與其他人談話嗎?

9.會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噩夢嗎?

10.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

若上述測試,有5項以上答「是」,建議前往身心科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此外,也有另一份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量表第5版(PCL-5),點連結去測

PTSD治療方式

PTSD是一個治療難度極高的身心疾病,美國統計,約3分之1的人會自行中斷治療,且高達58%的人走完療程後,PTSD症狀也不會消失。目前主要使用的治療方式仍以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認知行為治療(CBT)

目的是改變PTSD患者對客觀環境的主觀認識,以導正扭曲的慣性思維,影響日常的行為習慣。許多研究都證實,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比起服藥控制、單純的心理諮商更有用。一般的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分成幾個階段:

  • 找到問題:意識到思考中的盲點或是問題來源。
  • 重塑問題:奠基於客觀事實,重新評價這些盲點。
  • 深度認識:對他人的行為或動機作更深度的認識。
  • 重建機制:建立更完善的思考、決策、行為機制。

藥物治療

給予適當適量的抗憂鬱及抗焦慮藥物,改善症狀,但僅能用於減緩症狀,對根治的效果非常有限。

PTSD發作原因?

為什麼會得PTSD?每一個PTSD患者的原因都各有不同,目前醫界對於PTSD的機轉仍未可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病人或其親友遭逢或目睹過重大事件,都容易繼而留下創傷。這些重大事件包含了天災、交通意外、犯罪事件(刺傷、射傷、綁架、毆打、凌虐、性侵)、家庭事件(家暴、離婚、出軌),以及伴侶、親人過世等,都可能觸發PTSD。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當人體承受情緒壓力,身體會釋放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做好應對威脅的準備。研究發現,在PTSD患者身上,即使當事人已經脫離危險處境,或現實世界中不再有實質威脅,患者身上還是持續分泌這些壓力荷爾蒙,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PTSD的人總是過度警戒、緊張,容易被驚動,甚至出現焦慮、頭痛、腹痛症狀。

PTSD如何診斷?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之診斷標準。病人需要暴露於實際或可能造成死亡、暴力和重傷威脅的事件中。暴露的方式則有以下幾種:

  1. 直接經歷創傷事件。
  2. 病人親眼目睹發生在他人身上的創傷事件。
  3. 知道身邊的人經歷過或受到創傷事件的威脅。
  4. 反覆暴露在創傷事件的圖像細節中(例如:救護人員、警消人員)。

只要曾經歷上述任一情境,且出現PTSD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而症狀對於病人的社交、工作有重大影響,就可能被診斷為PTSD。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