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真的很不好嗎?其實,懂得「放棄」跟堅持下去一樣重要|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半途而廢」真的很不好嗎?其實,懂得「放棄」跟堅持下去一樣重要

2016-11-21 編譯‧整理 吳硯文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年剛開始時許下各種新希望,包括學習新語言、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讀一點書等,卻在一年將盡時驚覺一事無成,為半途而廢的自己感到懊悔不已。

這股因為「放棄」所牽動的罪惡感,除了來自人類在演化時「不堅持逃命就可能命喪虎口」留下的天性,更多是受到我們從小被灌輸「堅持就會成功,放棄等於失敗」的觀念影響。

然而,「現代生活中,在許多情況下,就算死命堅持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放棄的力量》共同作者佩格‧史翠普(Peg Streep)指出,毅力、堅持的力量被過分誇大,導致人們常常錯過最該放手的時刻,不論是硬把一本難看的書讀完,或是將大量資源固守在前景黯淡的項目中,「適當修正對放棄的偏見,有時反而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1.放棄,不等於失敗:

溫哥華心理學家威爾‧米克(Will Meek)指出,放棄不等於失敗或懦弱,而應該想成是重新組合或修正方向。許多成功工作者甚至會策略性地「經常」放棄,坦率承認某件事情不如意,然後勇敢喊停或調整策略,不只可以有效止血,更能在變得毫無選擇之前主動出擊,集中資源到正確的方向上。

2.先擬好「想放棄」的對策:

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建議,人們在著手新事物時,可以預先思考最可能想要放棄的時刻,例如減重停滯期、工作倦怠,或是怎麼樣都練不好某個旋律,讓自己事前做好心理準備,將各方面武裝好,更能幫助你度過低潮,堅持到最後一刻。

3.讓目標決定你該不該喊卡:

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系教授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曾著書倡導「毅力」的重要性,但是她也強調,所謂堅持不懈並非鼓勵義無反顧地向前衝,而是懂得安排優先順序。眼前的事物究竟該不該放棄,端看它能否幫助你達到人生或工作上的「終極目標」,以免浪費無謂的時間或金錢。

達克沃斯說,每當在研究上面臨抉擇時,她的檢視標準就是能否「利用心理科學幫助孩子成長」,只要無法達成這個工作目標,她就會義無反顧地喊卡。

延伸閱讀/

不合腳的鞋,你穿幾次才會放棄?《大賣空》經濟學家教你聰明思考、活得更好

遇到困難到底該不該放棄?想成功,你需要的是「決斷力」

圖片來源/ Creative Ignition via flickr, CC licensed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