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的角色 (容樹恆醫生) - 明醫網

運動隊醫的角色 (容樹恆醫生)

[2011-09-10]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patrick@ort.cuhk.edu.hk)

上月我以隊醫身份和香港中學生運動團隊,到內蒙古參加三年一度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到外地當隊醫不下數十次,每次的挑戰性真的各有不同。這次的挑戰源於位處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比賽城市包頭,它雖算不上是高原氣候,但天氣乾燥,相對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發,加上當地醫療技術較落後,所以我們必須事前做好準備。幸運地這次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的事前預備十分充足,令我得到歷來最順利和最愉快的隊醫工作經驗。

一個較具規模的運動團隊到外地比賽,除了運動員、教練及行政人員外,運動醫學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員。它基本上是由物理治療師和醫生所組成,負責治療一個或多個運動隊伍;遇上大型賽事,其他專業如運動營養師、恢復師、運動心理學家等亦重要,因為除了健康外,要讓運動員在外地比賽時提升表現,還需依靠他們的幫助。

至於隊醫,除了要照顧整個團隊的健康和傷患,出發前的身體檢查和醫學教育、到埗後的衞生、飲食及醫療安排,以致現時非常重視的藥檢工作等,其親身參與、領導和協調整個醫療團隊的分工尤其重要。

雖然運動員求醫的原因多是受傷,理論上由骨科醫生擔任隊醫最好不過,但在外地比賽時,也有不少非受傷引致的醫學問題。只要曾接受有系統的運動醫學訓練,其他專科醫生也可擔任隊醫。在美國已有不少家庭醫生接受運動醫學的專科訓練。現時約四萬位服務於不同水平運動團隊的隊醫,逾半是家庭醫生或急症科醫生,其次多是骨科醫生,亦有少數其他專科醫生。我相信作為隊醫,最重要的不是來自哪專科,而是熱誠、肯承擔和對運動醫學工作感興趣。

美國和少數歐洲國家都會為醫護人員提供有系統的運動醫學訓練,過往亞洲國家都缺乏相關培訓。近年,本地有大學發展運動醫學碩士課程,是世界上少數有規模及高水平的專業課程,它培訓了不少本地及亞洲醫護人員,除運動醫學的專業知識,也有實習機會。縱然現時香港有世界級水平的運動醫學從業員,但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資源,使他們可以幫助運動員。

香港體育學院是本地暫時唯一有效運用運動醫學團隊協助運動員的機構,其他運動組織(即使是香港的職業足球)亦因缺乏資源,運動醫學的應用甚為貧乏。別說隊醫,甚至連應有的物理治療師亦沒有資源聘用。看來一班重視香港運動醫學和科學發展的有心人,仍需繼續努力推動這門專業,應用於體育運動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