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對某種聲音特別火大 科學有答案|天下雜誌

為什麼你對某種聲音特別火大 科學有答案

同事一直按原子筆蓋發出咔咔聲、喝水喝湯發出稀哩呼嚕聲。你聽到某些聲音就特別容易發火嗎?神經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

恐音症-噪音-雜音-壓力-神經科學-健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除了施工電鑽聲、指甲刮黑板聲等人人都討厭的噪音外,有些人又覺得某些噪音特別虐待耳朵,像是同事一直按原子筆蓋發出咔咔聲,或是折手指關節的喀喀聲。放心,你並沒有特別神經質。

英國神經科學家發現,人腦處理與聲音引發不悅的區域,有些不同,並假定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對特定聲音特別敏感的原因。

因為噪音而引發的不滿和暴怒可被稱為「恐音症」。有恐音症狀的人,在聽到一再重複的噪音時,如咀嚼聲、踱步聲等,都會難以按耐情緒,或是心煩氣躁。

雖然許多人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埋怨類似以上的症狀,但「恐音症」在醫學領域來說,是相對較新的觀念,甚至包含醫師在內的許多人依然認為,這聽起來很荒謬,像是瞎掰出來的。也有人將恐音症歸類為,一種焦慮或是強迫症。

研究報告執筆人則想驗證,恐音症或許不是心理問題,而是神經科學層面問題。他們找來20名有恐音症狀的人,和另外22名沒有類似症狀的人,然後驗證他們對多種噪音的反應。

接著,研究人員還讓所有人接受核磁共振造影術(MRI)和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同時播放各種聲音或噪音,其中包含一般人無感的聲音(雨聲)、大多數人都討厭的聲音(尖叫聲、嬰兒哭聲),以及會惹惱恐音症者的聲音(咀嚼聲)等。

廣告

結果一如研究人員假設,恐音組和非恐音組的腦部變化很不一樣。

恐音者前額葉皮層灰質區會分泌較多髓磷脂,而髓磷脂就像絕緣體,能阻絕雜訊的干擾。

此外,腦皮層和與傳遞訊息和情緒有關的前腦島皮層,也出現不太一樣的連結。

有恐音症狀的人,一聽到「虐耳」的聲音,兩個皮層的活動都會一下子活躍起來,且也會明顯出現壓力驟增反應,心跳加快或是冒汗。

而沒有恐音症狀的人,則只有前額葉皮質會變得活躍。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神經科學家庫馬爾(Sukhbinder Kumar)說,這份研究希望證實恐音症的存在,並讓更多醫師正視這件事。

庫馬爾說:「這份研究進一步提供證據顯示,噪音或少數人認為不悅耳的聲音,確實會讓腦部失序、紊亂。」

他說,找出這些腦部變化,也是克服、甚至治療恐音症的第一步。

廣告

全篇研究報告,發表美國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資料來源:Mental Floss、Current Biology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