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增值】飲酒易宿醉感不適? 中醫師推薦4款解酒湯水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20203

【健康增值】飲酒易宿醉感不適? 中醫師推薦4款解酒湯水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2/02/03 15:00

分享:

分享:

與親朋戚友聚在一起,難免會喝酒助興,在高興時酒一杯接一杯,至頭暈想嘔時才驚覺已酒醉不適,隔天醒來更要面對宿醉的痛苦煎熬。中醫師楊明霞指預防酒醉遠勝醒酒,但若遇上宿醉,亦可透過茶飲、熱湯等來紓緩不適狀況,減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楊明霞醫師指,酒醉的關鍵在於酒精。「身體吸收太多酒精,負荷不了,就會出現酒醉。多數會頭暈、頭痛,胃飽飽滯滯想嘔,但又覺得有些興奮,整個人好輕鬆,跟平時的精神狀況完全不一樣。」

每人的酒醉反應都不一樣,皆因酒精會減弱大腦皮質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理性的解放,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都會顯現出來。

酒精需經代謝處理

酒進入身體後,並不如水般直接排出體外,而是必須經過身體的代謝處理,楊醫師解說:「酒精會經胃和小腸進入血液,運至肝臟進行代謝。如果肝來不及將酒精分解,酒精會隨着血液去到不同的器官,引起頭痛、噁心等酒醉徵狀。」至於常見的喝至嘔吐,則是大量酒精刺激了胃黏膜,胃負荷不了的代謝反應。當體內的酒精一直未被代謝分解,便會延續造成翌日的宿醉反應,引起頭痛、頭暈、腸胃不適、噁心等,要待酒精排出體外後,才可紓緩不適狀況。

預防酒醉勝過醒酒,楊醫師指空肚喝酒最易醉,建議喝酒前先為胃部打底,原理就是以食物將胃黏膜覆蓋,減慢酒精的吸收速度。「過節期間,邊食邊喝邊聊天最好,不會出現一下子灌大量酒落肚的情況。亦可事先食些澱粉質,如一塊麵包、一件壽司等,或是飲一些濃湯墊胃,才開始喝酒。」

酒有寒熱之分

在中醫角度,人體有寒底和熱底之分,楊醫師指酒亦可分為寒熱兩大類:紅酒、米酒、燒酒等偏溫,如果人本身燥熱,易上火,易生暗瘡、唇瘡,不太適合飲用;至於啤酒則屬於寒涼。理論上,避免飲用加重體質性質的酒類,可減輕身體的負擔。

至於熱湯的解酒作用,在於能夠補充大量喝酒後流失的電解質。「熱湯除可清熱生津之外,也可將鹽和鈉帶入體內,補充電解質,幫助身體恢復。」楊醫師推介薯仔清湯,可加入少許番茄和蕃薯同煮,無論寒熱底均適合飲用。另一款則是綠豆水,綠豆洗淨以猛火煮滾後,轉慢火再煮30至40分鐘便可。

韓國人習慣以豆芽湯來醒酒,原來是有根據的,楊醫師指豆芽有清熱袪濕的作用,對偏溫偏濕的米酒、紅酒之醒酒是有幫助。她建議豆芽湯可再加些許海帶、豆腐煮成清湯,清熱生津,以紓緩胃部不適。至於啤酒的醒酒則不適宜飲用豆芽湯,可選擇花旗參茶或是平性的普洱茶。另外亦可以葛根花焗水飲,以70至80度暖水沖泡,待5至10分鐘後可飲用,有清宿醉之用。

 

作者:劉妙賢

責任編輯:周美好

(節錄)

【原文:熱湯醒酒補充電解質 紓緩宿醉不適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