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玛堂区_百度百科

花地玛堂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下辖区
收藏
0有用+1
0
花地玛堂区(葡语: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英语:Our Lady Fatima Parish)位于澳门半岛最北面,截止至2022年9月,面积为3.2平方公里,是澳门半岛五个堂区中面积第二大的堂区,本堂区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
花地玛堂区包括青洲、台山、马场、黑沙环、望厦、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为填海所得,仍在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1]
南面以美副将大马路圣安多尼堂区望德堂区相邻,平民房屋也集中于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本区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料、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据1989年编,全澳41%的工业场所均集中于此区。
中文名
花地玛堂区
外文名
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葡)
Our Lady Fatima Parish(英)
别    名
北区
行政区类别
非政权性地区
所属地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地理位置
澳门半岛最北面
面    积
3.2 km² [1]
电话区号
+85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望厦山
机    场
澳门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粤Z
方    言
粤语
行政代码
820000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澳门市的花地玛堂区即是以花地玛圣母堂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
花地玛堂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据1992年统计,全澳43%的工业场所集中于此区。

地理位置

播报
编辑
花地玛堂区位于澳门半岛最北面,在圣安多尼堂区望德堂区的东北面。面积3.1平方公里(占澳门半岛面积的35.6%)。形如一长靴,东北一西南走向。
堂区北接珠海,也成为来往澳门与内地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

花地玛堂区

澳门花地玛堂区

详情

主要景点

播报
编辑

青洲山

青洲山位于澳门半岛西北部。海拔57米。原为孤悬于濠江中的一个小丘,江水环绕,风景幽美,绿树苍翠,故名青洲。昔日又称之为绿岛,“青洲烟雨”曾是“濠镜十景”之一。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在莲峰庙附近修筑一堤使之与澳门半岛相连,后来又陆续在山麓周围填海。

望厦山

莲峰山又名莲花山。山南有望厦村,故又名望厦山。位于澳门半岛北部。
清同治年间(1862~1874)编修的《广东图说》称:“莲峰山,在(香山县)城东南一百三十五里大海中,有望厦汛。”一说,明时称澳门为莲岛,故此山则称为莲峰;另说,此山形似莲花而得名。
山高62米,东近濠江,西临大海,南望澳门,北朝大陆,在莲花茎的尽头,突兀拔起,宛如花球,山又多奇石,千形百态,旧日山顶岩石,远望如观音端坐莲臂,其他岩石烘托如云,更像是莲花盛开。
北麓有莲峰庙,南麓有观音古庙,均有几百年历史。东南麓有澳门电视台,山顶有古望厦炮台,现已废弃。
1997年澳门市政厅在此建成望厦公园。现山下有澳门旅游学院及小型酒店。

新口岸水塘

新口岸水塘位于澳门半岛东北部花地玛堂区,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新口岸填海工程时围海而成。用以贮存淡水,可蓄水200万立方米,供澳门居民使用。
1995年,号称亚洲最大的澳门电脑音乐喷泉建于水塘之中,1998年电脑音乐喷泉迁至南湾湖中。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位于皮梓堂前地。所以玫瑰圣母堂又称皮梓堂、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是澳门最典雅最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自从1929年经教宗准许后,每年5月13日,澳门天主教徒都参与一年一度的花地玛圣母游行。
沿途歌唱圣诗、念祈祷文。队伍缓缓经主教座堂,由南湾大马路西望洋山,在主教山教堂举行弥撒,最后把圣母像显示给山下市民瞻仰才结束礼仪。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玫瑰堂属于旧圣道明会院。圣道明会院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
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最初用樟木建成,后来换上现今的抹上灰浆实心砖,属于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纪在东方流行并采用的建筑风格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份隔开。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大门雕工精细,还有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给人明快之感;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装饰图案,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此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还在三层高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等珍品。

节庆活动

播报
编辑
醉龙节只在很少的地方有庆祝活动,但在澳门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是渔业行会传统节日,渔业人士每年都举行独有的醉龙醒狮大会庆祝。
他们以舞醉龙方式到全澳各区巡游。舞醉龙与中国各地盛行的方式很不同,醉龙只有头和尾,用坚实木料制成,没有龙身,由两名艺人各执头尾舞动。他们一边舞龙,一边喝酒,舞步似醉非醉。
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为澳门的“鱼行团结日”)举行,为澳门的一项传统性活动。这种龙很特别,由只用木头制成的龙头和龙尾两截组成,重约20斤,由两人各持一截舞动。
舞龙前,表演者要喝一定量的酒,脚步轻浮,形醉而意不乱,乘着酒兴,舞弄起来,上下翻滚,左右飞舞,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