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經驗整理分享 - Mobile01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經驗整理分享

呼吸中止症與陽壓呼吸器討論<第一頁注意事項必讀>
這個帖子已經過於龐大紛雜;但是項目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很值得有空爬爬文。
對於新患者來說,可能不太方便快速找到需要的資料。
不揣簡陋,敝帚不敢自珍;
以過來人的角度,把一些自認為新手會遇到的問題,及急需要知道部份,分享整理在這裡。當然也包含一些進階問題及解決方法建議等等。
主要都是一些個人15年來對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經驗談和網路上蒐集的資訊。多有疏漏,歡迎補充指正。
這些分享不是醫療建議;請與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再決定要怎麼做
以下節錄是帖子中的一篇我寫的總結文。出處如下方鏈接。已將內文複製貼上於下方。
直接跳過下面的連結往下看,也是一樣的內容。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70#88051019

""""""""""""""""""""""""""""""""""""""""""""""""""""""""""""""""""""""""""""""""
建議你看看這幾篇,我寫的內容;應該適合你,也適合所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不必一次看完;遇到問題時記得到這裏翻翻、看看、找找,是否有可用的提示,可供尋找解答的方法或建議。
這個病從確診起回推;通常已發病十年以上。再花個一兩年適應呼吸機,來解決這個病;奪回人生的主導權絕對是必要的。
呼吸機戴一晚,就多活數十分鐘。能每晚戴好戴滿;長生不老成妖。

使用睡眠呼吸機,成功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如下

1. 選擇對的呼吸機機種。CPAP,APAP、BiPAP,ASV,,,,;在醫院做完睡眠呼吸多項生理檢查後,依照檢測出的呼吸中止型態,如果提出用呼吸機治療方案;醫師會提出使用睡眠呼吸機機型建議;請別買錯了。
2. 選擇對的呼吸機治療壓力範圍;及其他功能設定。必須要回醫院作呼吸機治療壓力滴定測試。壓力及功能設定應由醫師依據測試報告結果提出建議;或與呼吸治療師商議。
3. 選擇適合的呼吸面罩。我建議使用鼻面罩開始;性價比及適用性高,不容易踩雷。
4. 一定要閉嘴用鼻子呼吸。這個問題十分關鍵;問題類型很多,解決辦法也很多變。如果鼻子有阻塞問題,要先找鼻科醫師協助解決;什麼方法都可以嘗試,聽醫師建議。
5. 面罩使用需不漏氣,要配戴舒適,能閉嘴呼吸;都與壓力有關。要儘可能降低治療壓力;解決引起壓力上升的呼吸道阻塞問題。我的經驗,壓力平均值要小於9cmH2O,峰值要小於12cmH2O;才會有滿意的穩定的治療結果。每個人對壓力的忍受度不同,重點在能安穩入睡,一覺到天明。
為了要降低治療壓力,方法很多;可找醫師協助,甚至開刀也不排斥。
6. 治療是否成功,另一個客觀的評估標準是,整晚的平均血氧值是否大於90%以上,深層睡眠階段占比在20%左右以上。平均血氧值夠高,配合深層睡眠時間足夠,身體的器官組織在晚上睡覺時才得以修復排毒。並且每晚堅持睡足八小時。並不須每晚測量血氧值,只要AHI值<5,漏氣小,睡眠階段完整分配,一般血氧值都會大於92%。深層睡眠階段又稱作恢復睡眠階段;可見其重要性。
7. 一定要努力克服所有困難及問題;堅持每天睡覺時配戴呼吸機,戴好戴滿。因為得了這病症;戴呼吸機睡覺,是黃金最佳治療方案之一,只有之一,沒有之二。而且通常要配戴一輩子,至死方休。


這是我個人15年使用心得;綜合體驗,第一次整理分享。值得仔細反覆看看;對任何階段的使用者應該都會有些幫助。想要倾倒出的經驗內容太多;有點雜亂。慢慢看,找需要的看,跳著看,找有興趣的看,,,
原帖子中我的跟帖散佈比較廣,靠後面些,大部份是回覆問題;可以搜尋看看。也歡迎發問,我會盡力回答。主要是經驗分享。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49#84154819

對於一些醫師,願意苦口婆心地指導病患,用非藥物及非開刀的方法,來解決病痛者;我都會尊稱祂為活菩薩。以下是30年的耳鼻喉執業醫師的建議;可以幫助解決上呼吸道阻塞,及舌頭後墜問題;又不需吃藥開刀,很可以試試。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8#87452637

睡覺時,請閉上嘴,用鼻子呼吸非常重要。睡眠呼吸阻塞問題可以解決一大半。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8#87463458

目前我最滿意的鼻面罩組合,可參考看看。不花俏,性價比高。
選擇及控制目標是減少漏氣(面罩漏氣,嘴巴漏氣);降低治療壓力,能睡個好覺。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0#86092284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73#88397386

個人解決上呼吸道阻塞問題的方法整理。
目前已經不吃抗過敏藥物了;主要靠洗鼻器,輔助用類固醇鼻噴劑。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5#86809546

建議您找國內代理商,先租用2~6個月再考慮找誰買吧。這段時間花點小錢,等於找個呼吸治療師當教練陪練,絕對值得。如果不缺錢,獨缺時間;病情嚴重必須立即改善的人適用。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3#86499338

個人使用過面罩的心得整理及建議。
我使用正壓呼吸機已有將近15年時間,新機器功能越來越好,差異也越來越少。
使用效果好壞與能否持續長期使用(順從性)有關;取決於呼吸面罩的選用是否恰當。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52#84498826

這是一個國外註冊呼吸治療師提供的系列視頻;關於使用CPAP會遇到的問題及簡單的解決方法。
值得病友們花點時間消化這些資訊。這關係到您的餘生品質;無可逃避。可以打開中文翻譯功能。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8#87369793

國內健保制度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不公平待遇的控訴。
希望能獲得解決。各位病友齊心努力。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49#84159879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6559087&p=3#87542333

一些感想或者說是期許,,,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72#88214617

從眾多呼吸機的測試比較;了解其自動調壓性能的侷限性。自動調壓模式不要使用太寬範圍(4~20cmH2O);一定要設定適合自己的壓力範圍。
回到最原始療法;簡單粗暴有效的 固定壓力模式。可以試試看,說不定適合你。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74#88437927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6#86961676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63#86353212

自主網購呼吸機,要先取得衛福部食藥屬的同意進口文書後,才可下單。這應該是唯一的正規管道。
案例分享如下。另外利用出國旅遊的機會,在國外購買後帶回來;拿掉外包裝當作自用,也是可行方法。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6449300
也有人這樣做,,,,,可以看看,後果自負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6559087&p=3#87542333
"欠睡一族"網頁中有詳細介紹如何正規購買國外呼吸機;非常的詳實,請參考。
https://sleepytribe.wordpress.com/category/%e5%9c%8b%e5%a4%96%e8%b3%bc%e8%b2%b7%e9%99%bd%e5%a3%93%e5%91%bc%e5%90%b8%e5%99%a8/

記得一句話;"疾病找醫師,健康靠自己"。你是自己健康的受益者,最終的決定權在你。你和醫師、醫院、藥商、保險公司(或健保局)、設備商之間...........(某些角度看有利益不同的衝突?有立場不同的衝突?有觀點不同的衝突?有目的不同的衝突?)。
醫師"只能"處理有疾病編碼的病症,而且療法是有固定的SOP,否則健保不會給付;一些牴觸既得利益者的新藥,新醫療理論,新療法都會受到排斥不易被接受。美其名是要更多的臨床實證。"健康"不是病,沒有編碼,所以健保不保,醫院自然也不關心。當然也有一些自然醫學門診,強調正確生活習慣,調理身心,飲食營養補充,增進自癒力;這個健保也不保,這是要自費的。有些走在醫療改革前端的醫師很孤單寂寞,還會被排擠。所以想要健康只能靠自己。
醫者父母心;但制度扼殺了部份醫師的仁心。可笑可悲可嘆。


最後鄭重推薦一個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文知識寶庫;"欠睡一族";各位病友快上去看看,一定有你想知道而欠缺的部份,必有大收穫。完整,專業、純淨、與時俱進在不斷更新中。
https://sleepytribe.wordpress.com/
"一個你可以找到所有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陽壓呼吸器”相關知識的科普部落格"
""""""""""""""""""""""""""""""""""""""""""""""""""""""""""""""""""""
噴藥最有用,睡前一噴暢通到天亮
williamwu1107
恭喜你,藥物反應不同常人;好用就好。"長期使用去鼻塞充血劑會導致藥效越來越差,而且會在停藥後產生「反彈性鼻充血」,造成鼻塞變得更加嚴重,形成所謂的「藥物性鼻炎」......."
williamwu1107
"...........最後漸漸對藥物產生依賴性,進入使用就緩解鼻塞,不使用就嚴重鼻塞的惡性循環,因此建議避免連續使用去鼻塞充血劑超過3~5天。"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 這是我個人15年使用心得;綜合體驗,第一次整理分享。值得仔細反覆看看;對任何階段的使用者應該都會有些幫助。想要倾倒出的經驗內容太多;有點雜亂。慢慢看,跳著看,,,
原帖子中我的跟帖散佈比較廣,靠後面些,大部份是回覆問題;可以搜尋看看。也歡迎發問,我會盡力回答。主要是經驗分享。下面網頁鏈接是文章原來出處。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254273&p=549#84154819
"

其實正壓呼吸機目前做得都不錯,到底已經開發演進了這麼多代,大家互相觀摩學習下,差異都不大。
主要問題還是在使用者自己。
有了這毛病,只能靠呼吸機(幾乎是)。只能去適應它(必須是)。這是無法繞過去的山(必須上)。除非有新的更好的治療方法。目前這是中重度患者最佳治療方案;風險最小,有效性最廣,適用性最大。
療效再好,也要肯配戴才行。請繼續看下去。

老婆愛我,在忍無可忍下,拿了張報紙新聞給我看(丟在我臉上,希望我能看清楚),叫我馬上立刻現在滾去檢查。報紙說一種常被忽略的疾病;叫做睡眠呼中止症;症狀是晚上打呼嚴重,打呼會中斷,然後用力吸氣;白天坐著會睡著,最可怕的是開車會打瞌睡;我曾經因此出過車禍;總經理不敢找我開會;因為我會隨時鼾聲大作。我記得門診後安排遞補插隊檢查,檢查完後因為人在大陸,過了半年才看報告。馬偕林清基醫師安慰我說;不晚不晚,這病至少十年了,慢半年不算晚。
我初次2007.11.20在台北馬偕醫院睡眠中心做睡眠多項監測得到的結果是 :
睡眠時長 6小時17分43秒,睡眠延遲 2分鐘,睡眠效率 87.3%,血氧低於90%以下時間128分鐘
睡眠階段 3+4 5.8% , 快速動眼期 13.4% ;打鼾指數 91.7 ;Arousal index 70.2
RDI 78.5 /hr 血氧低至 60%以下共約6.5min;發生過最低血氧50%以下事件(儀器測試範圍以下),
Arousal Index 11.5 /hr(覺醒指數 : 非血氧過低引起的覺醒;是其他原因被驚醒;但不會記得;等於睡眠中斷次數)
AHI = RDI - Arousal Index=67 次/hr ; 確診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比較驚奇的是,sleep latency 2 min 。意思是我躺下去2分鐘就睡著了。
現今一般 RDI(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AHI + RERA(Respiratory Effort-Related Arousals (呼吸努力的相關覺醒;白話文 : 被腦袋喚醒,因為需要你呼吸,不然會死)。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會睡眠窒息而亡;都是併發症引起的死亡。也就是三高會引起的併發症。

剛開始在社團法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尋求幫助;租借一台睡眠呼吸機試用了半年多(GoodKnight 420E Auto CPAP),後來在大陸也照型號買了一台。剛開始使用問題很多,戴不安穩;但感覺效果還可以。

後來又回院複診,安排了第二次睡眠多項檢查,又在醫院睡了一晚。目的是要了解我的治療壓力範圍;結果是 5 ~ 9 cmH2O。呼吸技師說,手動調壓過程中,發現壓力在 6 cmH2O 左右時,睡得最沉穩舒適。所以我會很清楚的了解,我的壓力控制目標是在6 cmH2O附近以上。

同時在醫師的協助下申請到了一張永久有效的身障手冊。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實屬"不治之症"。治不好,死不了;只是逐漸加速凋零枯槁。

目前機器設定如下;自動調壓範圍設定在6~12cmH2O(2024年換新機後Prisma 20A;壓力範圍調整為6~10cmH2O,感覺更舒服。因為發現最高壓力沒有超過10以上),自動檢測呼吸開關機功能啟動,RAMP OFF(初始緩升壓功能關閉),SmartFlex OFF(吐氣降壓功能關閉),加濕器啟用,加濕強度為2(可設定範圍 0~5)。就是很單純的窄範圍自動調壓功能而已。壓力從6cmH2O開始,而不是最低壓力,是不希望壓力由低爬升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呼吸中止事件。直接由最佳治療壓力開始是好的選擇。

原先我使用呼吸機時也是在嘗試採用各種機器上提供的"時髦"功能;主要是因為剛開始戴不住,很難受,看啟用這些功能是否改善。不斷嘗試發現大都會影響療效不穩定或沒效果。後來發現真正好用的功能只有兩個。
1.選擇自動模式,設定合適壓力範圍;壓力範圍經由睡眠檢查過程中確認,醫生在報告中會提供給患者。千萬不要設太寬範圍,如4~20 cmH2O;由機器大範圍自動調壓,治療效果反而不佳。
2.使用加濕器 + 加熱呼吸管(還沒買來用過);不會口乾舌燥,不會被管子內壁的凝結水,流入面罩吸入氣管而嗆醒。

至於RAMP功能對剛入門者或治療壓力高的患者或許有幫助;開始戴上面罩時壓力由低逐漸升高,比較容易入睡。一般在緩升壓過程中,如果發生呼吸中止事件(一般是睡著了,呼吸道鬆弛塌陷);一般機器會立即中止緩升壓功能,進入治療控制模式;有此功能就可放心使用緩升壓功能。想要入睡前壓力不要太高;時間可設定長點(>45分鐘)。反正只要有呼吸中止事件發生,自動會進入調壓模式。建議能不用最好。
其他功能個人覺得沒什麼效果;也可能是已經適應機器的原因。

接下去的重點是要控制漏氣;影響漏氣的問題如下;也就是面罩的選用與適應及壓力問題。
1.是面罩密合與否;鬆緊要適度。要多花時間調整。我個人覺得鼻面罩適用性廣,可優先考慮,且也便宜。
就是你在醫院檢測時配戴的面罩款式。
2.要降低治療壓力範圍。使用壓力太大,就會容易漏氣;且不舒服,容易半夜不自覺地拔掉面罩;或被大量漏氣吹醒。要找到原因來解決壓力過高的問題。
3. 要解決嘴巴洩漏氣問題。主要要維持閉嘴,用鼻子呼吸。這點非常重要,閉嘴舌頭就不會往後倒,就不會阻塞呼吸道。問題解決一半。舌頭正確位置應該是閉嘴後,舌尖頂在上顎牙齦,根部靠近軟顎,舌面貼住上顎。

如果常鼻塞、過敏性鼻炎,建議每天用溫鹽水沖洗鼻腔至少三次;加上低劑量局部鼻腔類固醇鼻噴劑,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鼻噴劑可以長期使用,非常安全。其他像鼻腔黏膜血管收縮劑(歐X鼻類似產品);剛用效果顯著,千萬不要連續用超過五天,鼻腔反而會塞死;感覺生不如死,想把鼻子打個洞。

剛開始使用時常會被面罩漏氣吹醒或吵醒,無意識地摘掉面罩。是因為面罩適應及配戴問題,及鼻道阻塞問題。如果使用壓力過高,會無法忍受且容易漏氣。

面罩更換及適應要花時間,調整得好不好要看漏氣數值,我現在平均漏氣值31 公升/min(不同機型及面罩及使用壓力下,會有不小差異;重點是要看漏氣量是否穩定,漏氣量穩定就好,如果經常上下波動,治療效果肯定不好)。面罩一定要提供固定的洩氣孔隙,才能排出呼出的二氧化碳廢氣。所以適當的穩定漏氣量是必須的。

如果經常張嘴呼吸造成嘴巴漏氣,連帶引起口乾舌燥或鼻腔乾燥,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可考慮使用下巴帶、封嘴膠帶或全面罩。為減少漏氣及壓迫感,可選用混合式全面罩;就是罩住嘴巴含鼻枕或鼻罩封住鼻孔。使用下巴帶限制張嘴呼吸;也可用膠帶封嘴效果也不錯。全面罩很不容易適應,不得已沒招了再試試它;比如治療壓力大於15cmH2O,可能就必須用全面罩。弔詭的是全面罩很難適應;張嘴呼吸就算使用全面罩,也難以解決漏氣問題。
所以上呼吸道阻力大或者會張嘴呼吸,打鼾嚴重,影響呼吸機治療效果;還是要找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治療解決。

要經常檢查使用紀錄,微調使用壓力範圍。參考機器上記錄的90th %壓力值再加2~5(最好要小於10;以個人舒適能承受為準);設定為自動調壓的壓力上限;90th %壓力值再減0~3,設定為自動調壓的壓力下限。控制的目標是 : AHI 小於 5/hr ,漏氣要小於 35 L/min (與機器及面罩種類及壓力有關,差異有點大;重點是數值要穩定);壓力上限要小於12,否則有可能被壓力或漏氣驚醒;重點是要能整晚使用,一覺到天亮。這是我的經驗方法。我的考量是 : 壓力下限要接近 90th %壓力;減少機器壓力調控動態範圍,也避免調升氣壓過程中AHI發生頻率,同時要考慮舒適度。至於壓力上限、是盡量讓機器有足夠的升壓範圍,能動態解決其他原因引起的阻塞型呼吸中止事件發生,而又不至於因過高壓力而驚醒。如果壓力高原時間百分比 >10 % 或接近時(出現設定的最高壓力的時間總和百分比),也要適度調高上限壓力值。最簡單的原則是(建議穩定治療使用半年後),在AHI<5 的情況下,可嘗試調降壓力上限,每次減少0.5cmH2O ,再觀察一週;只要AHI沒有>5就可以;這個調整方式可以重複循環。尤其是你會被壓力驚醒,漏氣吹醒;睡不安穩,無法一覺到天亮;而與面罩配戴無關時;就可以嘗試調降壓力。請依照醫師指示設定。

我目前自動壓力設定範圍 6-12cmH2O(2024年起換新機,改為6~10);機器記錄統計數字分析(90天) : AHI 2.4次/hr;CAI 0.5次/hr ;平均使用壓力7cmH2O。90th % : 8.5 cmH2O,95th % : 8.5 cmH2O ;壓力高原時間百分比 : 0 % ;每日使用4小時以上比率 96%,使用天數 86/90天;張嘴吐氣 1% ;低通氣時間 11%;面罩密閉不良時間 3% ; 平均使用時間6.5小時。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治療效果好;不再坐下就開始昏沉入睡,開車不再打瞌睡,總經理也敢找我去開會,會議中不會再聽見令人尷尬的打呼聲。


重點整理
初期目標要小,要專注在你容易達成的項目。
1.要先適應戴呼吸面罩拖著呼吸氣管睡覺。
先能睡著最重要,其他治療效果先放一邊。
這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第一步。
2.再來關注控制漏氣,減少漏氣。
漏氣能穩定控制後,呼吸機才能正常工作,也才能談到療效。
3.維持閉嘴呼吸是控制漏氣的關鍵。
4.再來降低使用壓力,增加舒適度,自然容易配戴得久。目標每晚使用大於4小時。
這時AHI自然會小於5次/小時,晚上配戴時間就能加長,一覺到天亮。
減少漏氣及降低壓力可同時優化。否則先漏氣後壓力。其實這兩個問題互為因果。每個人問題不一樣;要多嘗試找出原因並解決它。剛開始戴不久,很正常;請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
同時要維持閉嘴呼吸。必要時可倚靠下巴帶來達成。或者用肌內(運動)膠帶封嘴。
保持上呼吸道通暢是閉嘴呼吸的先決條件;能整晚閉嘴呼吸,舌頭不下滑,就不會容易阻塞呼吸道。

我個人覺得12 cmH2O(10以下更舒服)的壓力是我可忍受的上限。因此超過這個壓力範圍就要找出原因或想辦法來解決它,使壓力上限降下來。
巨大的壓力雖然可打通呼吸道阻塞現象,但使人無法入睡或常被高壓驚醒,或大量漏氣吹醒;這樣就失去了治療的本意;無法"安穩休息睡個好覺"。

猶如手術房裡的冷笑話(醫師自我解嘲吧?) : "手術很成功,但病人死了"。(病人運氣不好,帶衰醫師?)

使用睡眠呼吸機的真實悲劇 : "氣壓打通了呼吸道;但把患者給搞醒了!"。另類的睡眠中止症(類似RERA)。
手段毀了目的;還是沒睡好覺。

另外要注意中樞性呼吸中止次數(CAI)。與一般阻塞式呼吸中止的差別是,呼吸道是通的,但是沒有擴胸呼吸動作。
是因為中樞神經沒有發出呼吸的指令所造成(現象是胸部沒有擴張)。
新的機器一般都可分辦出這兩種差異,如果分辨不出來,就會當作一般的呼吸中止,計入AHI值。
一般血中二氧化碳含量過低時,可能誘發此現象。建議與AHI指數一樣關注看待。當CAI值會大於AI值(單指呼吸阻塞,不包含半阻塞)時要找醫師檢查看看;尤其是CAI 會大於 5 /hr。CSA(Central sleep apnea) 問題是無法靠單正壓呼吸機來解決的;嚴重時可能需要改用雙正壓呼吸器(這時可能必須搭配使用全面罩)。
有些中樞性呼吸中止症狀及陣發性呼吸症狀(陳施氏呼吸又稱潮式呼吸(Cheyne -Stokes respiration ));與心臟血管疾病有關,且相互加乘誘發。呼吸科醫師應該會建議你去找心臟科醫師診察。

漏氣不可能是零,否則呼出的廢氣排不出去。口罩上的氣孔氣隙就是排廢氣的;呼出的二氧化碳。別堵起來。
如果呼吸道有病灶阻礙呼吸,使治療壓力居高不下;還是要先治療。包括開刀處理。記得先保守治療,盡量不開刀。因為開刀有風險,統計上開刀後的效果不是很好,初期成功率就不高;1~3年會某種程度的回復原狀;因為這本來也是種組織結構退化性疾病。所以要觀察呼吸機上的趨勢變化,發現逐漸變差後,要回院找醫師尋求協助。治療方案及呼吸機使用設定是需要隨時調整的。
每個人的呼吸阻力不同,正常壓力範圍也不同,只要控制到能舒服的睡整晚就可以了。

加熱氣管推薦使用,避免天氣冷時,加濕的空氣會凝結在呼吸管壁內而流入面罩,把人嗆醒或管內水珠與氣流激盪發出聲音把人吵醒。
我的方法是將機器放在床邊地上或比床低一些的地方,水珠自然會順管路依地心引力流回機器內。
把呼吸管掛起來,會使凝結水更容易流入面罩把人嗆醒;如果使用的是加熱呼吸氣管,就沒問題。試著調高臥室溫度,降低機器的加濕度,可減少凝結水的產生。
如果怕戴不習慣,剛開始可以在看書划手機、看電視或聽音樂時,就先戴著面罩打開呼吸機適應它;記得閉上嘴巴呼吸,會加快上手。習慣了對抗吐氣的壓力後,比較不會半夜拔掉它。訓練時使用固定壓力模式,壓力逐漸調高;慢慢將壓力調高到平常設定的上限壓力。
側睡會有很大幫助,可測試一下效果。如果要固定側睡睡姿,可以背一 個雙肩帶背包,要勒緊背帶,裡面塞滿泡棉或保麗龍,保證側睡,翻不過身。如果側睡效果很好,那就堅持維持側睡姿勢,想辦法適應。
有些人維持側睡就不需戴呼吸機喔!!!

有關機器的清潔問題,主要是面罩與呼吸管,應該每天清洗晾乾;但我是想起來才洗一下晾乾。空氣濾棉每周清洗晾乾。儲水盒每天清空晾乾,每月可加少許檸檬酸浸泡以去除盒中金屬底板上的水垢石灰結晶。矽膠材質的水密膠圈也會累積石灰結晶可一起浸泡去除;久不處理石灰結晶會擠壓膠圈變形,就容易漏水。
因為是正壓呼吸機,口部的唾液分泌物不容易流入機器內部;記得清理水箱即可。
強烈建議千萬別用臭氧清潔消毒機器內部,紫外線也別用(會產生臭氧);會使塑膠材料及吸音棉劣化降解被吸入肺裡。
建議呼吸機出口與呼吸管之間可加上可更換式空氣過濾器;有的呼吸機加裝後要變更設定;因為會增加阻力,降低壓力。

經驗整理如下
正壓呼吸機是目前最佳治療方法,應該會陪伴一生。好處是可以喜新厭舊,新機勝舊機;這是肯定的。
不必為了減輕呼吸中止症而減肥;呼吸機戴習慣了體重自然掉下來。再來控制飲食方式(168,204更佳),事半功倍。
我剛開始戴呼吸機一年沒有控制飲食也沒運動,減了六公斤;游泳運動加生酮飲食+168;陸續減了30公斤。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未消失;但有改善。另外的驚喜是,多年的脂肪肝也消除了。
生酮飲食一定要每天檢測尿酮值,否則飲食控制是否正確有效,將無法了解及調整。早期漁獵採集維生的人類,有這頓沒下頓,澱粉及醣類攝取量少;沒東西吃血糖降低時,都要依靠製造出酮體維持所需能量(脂肪代謝出的能量);現在人們醣類吃多了,血糖過高到用不完,已經不會(用)代謝脂肪,只堆積脂肪不消耗,所以越來越胖。過度堆積脂肪就會生病。古代人一直在執行生酮飲食(酮體與葡萄糖,雙能量系統運作最健康),我們只是重新找回而已。
至於怎樣進入葡萄糖及酮體双能量系統自由切換的境界;請自己上網查閱。如果已經有慢性病症狀,請諮詢對生酮飲食認同的醫師協助。記得生酮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太久沒用給忘記了;再找回來就是了。可解決肥胖,胰島素阻抗。慢性病根源於此。了解生酮就掌握了不易復胖的鑰匙;胖了也很容易瘦回來。
記得一句話;人是因健康而減肥,不是減肥而健康;肥胖是不健康的"果"。我們是因為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才造成生理上的代償作用;引起多吃而肥胖。當然肥胖後更容易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發生次數。
醫生很忙沒時間聽你的呼吸機使用問題;找呼吸治療師或個案管理師(有點像是呼吸機銷售公司的住院代表),記得帶報表或SD卡,甚至整台呼吸機抱去。
如果他們對你的機器不熟悉(通常是非醫院推薦機種),就找賣機器的代理商提問,如果是國外自購,那只能問自己了;或上相關網站。要努力看相關使用說明書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文獻,否則提問沒重點,自然沒有好答案。
疫情期間允許自用進口一台血氧機。買了一台腕戴式血氧機(含運費3千多台幣),含分析軟體,可記錄整晚血氧濃度;比對了幾個晚上,發現都在90%以上;血氧降低的事件與呼吸中止的發生並沒有明確相依性,而且大部份的呼吸中止或低通氣事件並沒有造成血氧降低太多(<3%)。總的來說情況會比呼吸機(AHI)統計出的問題次數少很多,安心不少。呼吸機上也有配合的同步紀錄的第三方血氧機,太貴了;比我買呼吸機的價格都貴2.5倍。而且並不能優化呼吸機的治療功能(演算法);呼吸機並未將血氧因素計入壓力控制迴路中;只是記錄參考而已;因為血氧值降低對於呼吸中止事件的控制來說是落後指標。只要沒有呼吸中止事件,就不會有血氧降低。除非你有心肺功能障礙,監測血氧或可發現這類問題。
一般連續血氧紀錄儀都會附帶分析軟體;將整晚的紀錄檔案帶入分析軟體,會產生自動判讀過的血氧事件報告,有點像呼吸機產生的呼吸中止事件報告;可以相互比對一下。一般很難發現有關聯性。比如發生呼吸中止事件或低通氣時,血氧會下降,心跳會加快。如果整晚血氧值都在90%以上;或偶而下降一點,應該就表示呼吸正常。如果兩者之間有比較大的偏離,再找醫師問問。血氧值的趨勢分析還是有點參考價值的。
血氧值的目標不是100%,那是不可能的。不必為提高血氧值而加入氧氣。而且血氧過高(CO2低)會抑制腦部細胞氧氣交換的動力刺激;而血液中過低的二氧化碳,會抑制腦部發出呼吸驅動信號,容易產生中樞性呼吸中止症。都是過猶不及的現象,人體太複雜,牽一髮動全身。

記得一句話;"疾病找醫師,健康靠自己"。你是自己健康的受益者,最終的決定權在你。你和醫師、醫院、藥商、保險公司(或健保局)、設備商之間...........(某些角度看有利益不同的衝突?有立場不同的衝突?有觀點不同的衝突?有目的不同的衝突?)。


醫師只能處理有疾病編碼的病症,而且檢查及療法是有固定的SOP,健保才有給付;"健康"不是病,沒有編碼,所以健保不保;醫院也不管。當然也有一些自然醫學門診,強調正確生活習慣,調理身心,飲食營養補充,增進自癒力;這個健保也不保,這是要自費的。所以想要健康只能靠自己。醫者父母心;但制度扼殺了部份醫師 的仁心。可笑可悲可嘆。


通常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難免有慢性病在身(共病症);名為"代謝症候群"(也就是三高)。其實真正原因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日本醫界特別將"代謝症候群"病症,正名為"不良生活習慣病";因為病症名稱對了,醫病雙方才能聚焦。開始戴呼吸機治療後,要開始調整生活習慣。少吃(斷精製糖),多動,早睡;吃對的東西尤為重要。慢性病靠吃藥控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以糖尿病來說,藥越吃越重,胰島素越打越多,人越來越胖;洗腎,心血管,腦血管,視網膜,等等陸續出問題,,,,。病因主要是錯誤飲食習慣造成;一定要嚴格控制醣的攝取量。在我發現我是呼吸中止症患者前,就診斷出三高;一直是吃藥控制。直到開始戴呼吸機後,三高病情穩定。調整生活習慣後,吃藥種類數量遞減;目前只有吃半顆降血壓藥(BLOPRESS博脈舒)。
源頭控制才能解決病症;智商157以上的醫師難道不知道嗎?醫師有空且心情好時,可以小心地問看看。
提供看病經驗;對於疾病或慢性疾病先找專科醫師確認病症,對症下藥,病情穩定後,找家醫科醫師追蹤管理,進行生活飲食調整,針對健康情況的改善進行減藥管理。專科醫師太忙,家醫科醫師相對空閒有耐心,願意傾聽,會幫你在多病症間依照優先順序調配藥物。記得同時吃多種的藥物,相互影响風險高,藥物會互相干擾,要懂得取捨輕重;先針對一種病症治療,不重要的先放下。
年紀越長,有病在身很正常;很多病症其實是老化過程所引發,硬要說他是病,是不明事理,自找麻煩。一些小毛病要容忍,要學會共存,放下焦慮,好好生活。
一次只專注在一個主要病症(找出眾病之源);吃藥為支持療法,重點是改變生活習慣,補充營養,改變食物內容及配比;方法對不對就看藥量是否可減量或者能維持只吃最小劑量就能控制症狀。

我不是醫生,也不賣任何東西;也不提供"醫療建議"。以上都是我的個人親身體驗。聽聽就好,如果想試試看;請先諮詢你的醫師?!希望他也像我一樣,真的關心你(我自己)?!。

最後鄭重推薦一個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文知識寶庫;"欠睡一族";各位病友快上去看看,一定有你想知道而欠缺的部份,必有大收穫。完整,專業、純淨、與時俱進在不斷更新中。
https://sleepytribe.wordpress.com/

" 一個你可以找到所有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陽壓呼吸器”相關知識的科普部落格 "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帖子中不論是討論自購或明著暗著推銷呼吸機的數量不少;說明供需失衡,市場秩序紊亂。
一個醫療救命治病的電器設備,因為健保不給付,不提供設備維護及使用指導;引發後續一連串問題。
先封閉市場再把病患的權益交由代理商隨意宰割。價格是國外價格的2倍以上,代理商可能還覺得是合理價格,賺的不算多;可能反問你,一條命值多少?你應該會感動得通哭流涕,覺得還真的不能太便宜。
連國內自製的呼吸機售價也是在國外售價的翻倍以上;這個政府也病了嗎?看不見問題?不處理問題,反而制定一些不何時宜的法條,讓市場保持畸形發展。
生病已經很值得同情,自費買機器還要受刁難。請醫師開診斷證明;多加一句"設備在醫師的指導下,病患可自行操作";好像觸犯白色巨人的天條,會砸了他的飯碗,就是不肯開。
請問病友在床上使用睡眠呼吸機,有哪台是醫護人員在床邊操作的?是不是所有使用呼吸機的病患都該抓去關?不就是設定固定壓力值或自動調壓範圍值?回家自己用嗎?有這麼難嗎?會因為誤操作會死人嗎?
回診時有哪位醫師會詳細查閱你的睡眠紀錄;討論該做些改善或調整?了不起開些抗過敏藥或鼻噴劑給你。叫你過幾個月再來複診。行禮如儀,下次再見,不送慢走。
其實我也不懂問題在哪裡,要如何解決。
看看其他國家的醫療保險與醫院及病患是如何操作的,應該差不多吧?
國外歐美國家,只要經睡眠檢查確診,有醫師證明主張使用呼吸機治療;就可以自由購買合格的睡眠呼吸機。簡單明瞭有效又便宜。台灣的公務人員及醫療機構的醫師們是太閒了嗎?別人都開放了,你還緊抓不放。你有比較先進聰明嗎?

只要沒有差價,就沒有人能倒賣賺利差;市場就會正常。
是有人用呼吸機幫魚缸打氣?還是用來路邊吹汽球賺錢?
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是不會買的。立法院的袞袞諸公請別想得太複雜;全面開放,全面解禁,社會及病患之福,國家及社稷之福,世界與全宇宙之福。開放吧!別再研究了,上帝又在笑了。
在解禁前也懇請白色巨人們;醫者父母心,莫忘初衷;高抬貴手,協助病患按照自購呼吸機的要求開診斷證明。

你有聽說過病患自行操作使用睡眠呼吸機會搞死人的嗎?。。。。。。
打倒萬惡XX 解救XXXX、、、、。開始在說夢話了,該洗洗去睡覺了,、、、。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請各位呼友要知道;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生的功課,入土方休。
不像一般的慢性病,每隔三個月抽個血,確定你有按時吃藥,再依照檢驗報告,醫師會考慮是否要調整藥物及藥量;醫師再開三個月的連續處方簽,三個月後再見。
你可以完全不了解任何病症原因;不須做任何努力,只要乖乖聽話吃藥,照衛教單指導辦事即可。(一般是吃藥吃到入土;病也不會好。)
呼吸中止症可不行。
因為呼吸機的療效及問題是很主觀的;如果你自己不瞭解問題所在,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沒人能幫助你。
醫生不可能幫你安排,讓你自帶呼吸機到睡眠中心做療效及設定檢測;因為初期可能需要連續調整好幾次。
也沒有睡眠呼吸師可以守在你床邊;幫你監測療效,及解決問題。
一切都要靠你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呼友呼吸機戴不下去的原因。

借用 "蔡凱宙醫師自然骨科診所官方頻道"中的一段話
"學習自然醫學三步驟 (我覺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法,比較像自然醫學;要靠自己正確的使用呼吸機,堅持正確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自癒能力;不需也不能靠藥物。)
1. 注意力 (專注自身病情,每個人都是特殊個案,治療方法不會一樣。);主動性 。(沒有標準答案,要自己去找解答,要盡可能地了解病症的起因及呼吸機的使用技巧;依據呼吸機紀錄的事件報告來微調機器參數。)
2. 持續的導正錯誤 。( 發現錯誤並改正它;有必要找個教練指導。主要是針對呼吸機及面罩的使用與其他輔助治療精進。同時要持續關注新的醫療方法,吸收新知識來優化治療效果。)
3. 熟練;(不斷反覆練習,如同呼吸一樣自然;遇到問題都能迅速正確解決。)分享。(將成功經驗分享出去;分享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過程,經由病友們的回饋會有更多收穫。) "

此路你不孤單,有眾位呼友相伴。你無須單打獨鬥,要學會問問題;但解題要靠你自己一步步的執行測試並解決。問題看起來相似;解法可能因人而異。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有關防止面罩及嘴洩漏的方法及輔助工具。
自己試試看喔,看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
我目前的對策是;每天用濃鹽水洗三次鼻子,睡覺前噴一次類固醇鼻噴劑。保持上呼吸道暢通;使用鼻罩式面罩,控制壓力上限小於12,下限 6;每日平均壓力在7~9。壓力低,自然就不容易漏氣或張嘴呼吸。
如果實在張嘴呼吸沒法改善,建議優先用下巴帶,或者用膠帶封嘴(建議用運動膠帶或者叫彈性膠帶)。
適合自己的方法都是對的,不用糾結誰說那一個方法比較好;多嘗試就對了。隨著年齡身體的變化,適用方法也可能改變。
更何況睡眠呼吸機設備也會進化更新;功能效果會更好。。。


https://youtu.be/ExtPO3-S6t8?si=pJJWxH1cGohONNrU

這是國外有證照的睡眠呼吸治療師thelankylefty27所建議的五種方法(產品),請參考;建議與你的醫師討論。我沒有抽傭喔。
https://www.amazon.com/shop/thelankylefty27/list/1F7YTN26182UQ?tag=onamzfreecpap-20&ref_=aip_sf_list_spv_ofs_mixed_d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https://youtu.be/v6_NHkXgSRU?si=i05wx4E6c_RPK8oY

原始論文內容如末尾連結,有興趣自己看看。
這是一個電腦模擬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眠呼吸中止症機器人);設計產生一連串的睡眠呼吸事件(考試題目)。
找了市面上10台自動調壓正壓呼吸機來當考生。應該是設定自動調壓模式,壓力範圍4~20 公分水柱;測試呼吸機自動壓力控制機制,是否能解決呼吸中止事件及通氣限制事件的發生。
我覺得最大問題是,"呼吸機器人"無法產生如同"真人"的動態、多變、不確定性呼吸反饋。人除了有呼吸阻塞問題外,還會對呼吸機壓力產生隨機反應;譬如RERA(呼吸努力相關覺醒),面罩因壓力漏氣、因睡姿變化引起面罩位移而漏氣,患者可能被漏氣吹醒,因壓力大不舒服而拔掉面罩,因壓力大而張嘴呼吸,因為壓力過高不適當,引發過度換氣;反而引起中樞性呼吸中止及陳施氏呼吸事件問題。或因壓力過大,引起睡眠微覺醒(等同於睡眠中斷),,,,。這些實際會發生的不確定性,我想睡眠機器人應該很難模擬出來。
升壓、升壓、不停的升壓、不停的再升壓,面罩及下巴帶綁的死緊;肯定可以打通呼吸道;但保證不能達成安穩睡覺的治療目標。機器人沒問題,人可承受不了。

"反正呼吸道打通了,睡不著不是我的問題!!!???"這樣對嗎?
讓我想起一個手術房的冷笑話(自我解嘲)、、、、、
"手術非常的成功;但是、、、病人死了"
所以是病人的問題????這麼優秀的醫師在主刀;為甚麼病人不能堅持住?

Resmed S10 兩台(標準及for her)在測試中的表現,真是令人驚訝到下巴合不攏。壓力變化如過山車一般,且提供的壓力明顯過大,壓力擺動幅度也過大;恐怕造成在睡眠過程中會很不舒服;結果就是可能驚醒過來。
也難怪一般新用戶很容易戴不住,非常不容易適應。
再次提醒使用者,千萬不要隨意設定成寬範圍自動調壓模式(4~20CmH2O),因為目前呼吸機的呼吸事件偵測方法及壓力控制演算法還不完美,很容易造成輸出壓力控制不穩定及不適當的壓力過激。設定自動調壓模式,是為了方便治療使用,卻因壓力設定範圍不適當,反而造成療效不佳。
治療的目的不是呼吸中止事件及通氣量受限事件為零;而是在血氧正常、睡眠時間足夠下、壓力要盡量低,變化輕柔,能舒服的睡個好覺。

笨蛋!問題在能安穩的睡覺到天亮。不是AHI=0、、、、

依照考題;如果設定自動壓力範圍在5~13,關掉Ramp,可能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前題是機器壓力控制反應要正確(實際看紀錄,自動壓力控制力,並不完美);如果上限設定小些,比如11;會更舒適,但會有些許流量限制事件發生。
如果允許些許呼吸流量限制下(一般血氧值可接受,約>90~92%);避免呼吸機壓力控制不穩定(看來大多是如此),哪麼設定為固定壓力輸出在10;可能會更舒服且治療效果更穩定。如果怕10的初始壓力太高,可能無法入睡;可以啟動RAMP功能,起始壓力5~6,時間長度設定到最長,這樣在睡著前,壓力可以不會升太高;這段時間內如發生呼吸中止事件,呼吸機會停止Ramp功能,進入自動調壓模式。如果10的固定壓力可以接受,還是關掉RAMP的好。
因此建議當決定要用睡眠呼吸機治療時,一定要去醫院再睡一晚;請睡眠技師手動調壓,測出適合的自動調壓範圍值及固定壓力值。
這樣才能治療效果及舒適性兼顧。
自動調壓模式,給人的印像是比較有彈性,動態響應好,會比較舒適、、、、但事實好像不一定是這樣;尤其是壓力範圍設定不正確時。所以可以切換到固定壓力輸出試試看。
至於有幾家的機器,在初期緩慢升壓過程中,超過需要的壓力值,應該是設定Ramp造成的,關掉就好。或者將Ramp時間設定到最大(45分鐘?),這樣在睡著前也不會過度升壓;反正只要發生呼吸中止事件,機器就會進入自動調壓模式。

2016年的實驗項目,為甚麼沒有測試呼吸機‘’最大廠‘’Philips (在召回事件前,一直都是第一名)及 DeVilbiss的自動調壓呼吸機?在美國DeVilbiss是醫療保險推薦用呼吸機,用量應該不小。DeVilbiss DV64我用過,個人感覺非常優異。
因為這個實驗的出錢方是Resmed,委託巴賽羅納大學做的。我以我小人之心揣測,應該‘’有人‘’發揮了影響力,排除了一些"參賽者資格",,,,,,純屬個人猜疑,不確定、、、
出資方本來就有權審查實驗數據及結果;可最終決定是否刊出這篇論文。影響力不可謂不大。
看來Resmed還是有大廠風範!!!真不知他那來十足的底氣!?因為他的考試成績並不好?
我懷疑這種實驗方法是隔靴搔癢;可能無法真實比較出各廠家的呼吸機自動調壓治療效果。
看過笑過樂過就好。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9247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olger-Woehrle/publication/298420540_Novel_Approach_to_Simulate_Sleep_Apnea_Patients_for_Evaluating_Positive_Pressure_Therapy_Devices/links/575a8a2508aec91374a5ed2f/Novel-Approach-to-Simulate-Sleep-Apnea-Patients-for-Evaluating-Positive-Pressure-Therapy-Devices.pdf
williamwu1107
從測試結果來看,Weinmann Prisma 20A,Fisher & Paykel Icon;這兩台機器的控制性及舒適度是比較適中的。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2023.09.17
目前主要靠洗鼻器解決上呼吸道過敏及阻塞問題,每天三次。再佐以睡前噴一次類固醇鼻噴劑,完美解決問題。不需要吃抗過敏藥。


鼻腔過敏或阻塞噴劑的正確噴法。
不是在鼻孔中垂直向上噴,也不需要用力吸氣。
原來我都做錯了!!!!
有點像是快篩戳鼻孔的手法!!!

先清潔(洗)鼻腔,擤鼻涕;
"頭部稍微向下前倾;噴嘴盡量向鼻孔伸入,瓶身向上抬起約45度,會感覺噴嘴依靠在洞口下方;調整瓶身朝向外側耳朵方向;穩住、穩住、、、、噴下去吧!!! 同時正常輕輕吸氣"

鼻黏膜血管收縮劑是不能長期使用,如"歐治鼻"或 Otravin (主成分都是 Xylometazoline),它疏通鼻塞效果顯著,但效果遞減很快,大概5~7天後就無效了;且完全塞死,生不如死。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鼻過敏,國內醫生一般會開低劑量的類固醇鼻噴劑,是可長期使用。我已經持續用了三年,依舊有效。
初始藥效緩慢,一天兩次,要噴一周後才會穩定有效,以後一天一次就可以維持效果。我用過Avamys (噴嘴很短)及 Nasonex(噴嘴較長,比較好噴)。如果嚴重的話可增加口服抗過敏藥;
我用過Levozine 及 Hiros 效果都很好。
Levozine 是新藥,醫師說副作用少。Hirose (120mg)感覺藥效比較強。
我一般白天先用洗鼻器用溫鹽水清洗鼻腔後,過一小時,或排出殘留鼻腔鹽水後再用類固醇鼻噴劑;鼻塞厲害的話,睡前吃抗過敏藥。
以上藥品都是健保給付藥。問問你的醫師,看那些適合你。




澳洲老視頻中有說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mo36NIf0

介紹鼻噴劑及清洗鼻腔的工具及操作示範(洗鼻器)。
影片中的鼻噴劑,是鼻黏膜血管收縮劑Otravin;應該類似"毆治鼻",長期使用效果遞減得很快,但是初期使用效果顯著,快又有效,令人驚豔。但是噴久了噴多了,失效的也很快。而且最後結果是噴完馬上塞死你。"過度使用會導致萎縮性鼻炎 = 鼻塞,這種情況會自我延續"。
建議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找醫師診斷後再開藥。這種低劑量類固醇鼻噴劑可以長期使用,別害怕。類固醇正確使用劑量及方法(使用時間隔,次數),真的是仙丹。
我用的清洗鼻腔工具不同;同樣有效。
同樣可保持鼻腔健康暢通。
溫水加鹽即可。鹽量9公克/公升水,水滴在手腕上微溫不冷即可。一般瓶子容量300CC,加3公克鹽,慢慢增加到9公克(建議值的三倍濃度)。
鹽水濃一點,對鼻黏膜刺激性強一些;會多分泌些鼻液,感覺髒汙排出量會多些。我建議的鹽水濃度已經有很高;再高就有點難受。小時候抓到螞蝗或鍋牛,喜歡灑點鹽在它肉身上,結果就會大量"鼻涕"流出。
洗鼻器出水鼻頭隨便頂在(入)哪個鼻孔都行,找個洗臉檯,低頭前傾,鼻孔出水要準確流入臉池中。記得脈衝式擠壓瓶身(要關閉上方通氣閥;打開前方鼻頭水流閥),短時間連續擠壓後再立即放開(約3~秒/次),產生沖吸雙向水流,保持水流小量脈衝式流出鼻孔即可。這樣水流在鼻腔中來回沖洗比較有效,直到水用完。過程中瓶身內會有吸回的鼻液,感覺有點髒,沒關係都是自己的,不噁心,不噁心。也可以打開上方通氣閥,打開前方鼻頭水流閥,將鼻頭頂住任一鼻孔,不必擠壓瓶身,讓水流自然流出鼻孔也可。洗鼻腔時用嘴巴輕鬆呼吸,水不會進入氣管,只會流入鼻腔再由另一鼻孔流出;一下子就學會了,別怕。記得瓶子用後請洗乾淨後晾乾。
另外鼻腔清洗完會有少許鹽水殘留在鼻腔中,偶而會滴流出來。站在洗碗槽前,雙手扶著槽邊,頭頂向下伸入槽中,鼻孔傾斜朝上,讓鼻腔中鹽水自然流出;再用嘴吸氣,再閉嘴輕輕用鼻子出氣(不要捏鼻孔);持續操作約兩分鐘,可排出大部分鹽水。不做任何動作,殘留鹽水也慢慢滴流出來,很快會被鼻腔吸收或隨呼吸蒸發掉,也沒有關係的。
只要每天兩三次洗鼻;14天內可解決大部分的上呼吸道阻塞問題。嚴重的話睡前再噴類固醇鼻噴劑加強效果。
記得要諮詢你的醫生喔。要確保適合你。
以下是我已發布過的內容;我做了些篩選。放在這裡方便查閱。


https://youtu.be/nZ8hBPDRWMI

AirSense 11 Problems - Real Customer Reviews
AirSense 11 問題 - 真實客戶評論

考慮要買AirSense 11 的病友;請先看看影片。尤其是老用戶。影片中說 "給五顆星的,比一顆星的評價數少,其中10%評價1顆星的用戶中;大部分都是老用戶(S10或之前機種用戶)、、、、、"

1.水箱太小;無法支撐整晚加濕需要。容易漏水,不好裝水,插拔不順手。
為了外型好看,犧牲了功能性。

2.雖然有自動將使用紀錄上傳雲端並產生報告功能;但是台灣不支援此功能。
目前是內置4G調變器上網傳遞資料到雲端(台灣目前不能用);過幾年台灣可能連4G頻帶也會淘汰。
這個功能看來是完全沒有用。
還好沒有用此功能;但是我們可能為這個沒用的功能多付了錢?
"誰允許他這麼做!?蒐集我們的個資及醫療報告?還可以遠端更新機器程式?太可怕了!如果被駭客入侵、、、、、"
ResMed AirSense 11 AutoSet 呼吸器 (02/17 更新,全配含運 1147.15 美金)
********以下片段" "轉載自上列論壇內容*********
"ResMed 在臺灣有了新代理商,很遺憾仍然無法使用內建 4G 網路,進行雲端資料彙整以及免費韌體更新,呼吸器的睡眠資料僅能透過 ResMed 網路上傳至 Airview,因此只要離開支援的區域國家,就無法連接 ResMed 雲端,myAir by ResMed app 以及 myAir web 就不會看到即時資料更新,也無法下載睡眠報告。"

3.噪音大。雖然標示噪聲值相似 27dBA(S11)及 26.6dBA(S10);但是S11很明顯的比較大聲、、、、
實際拆解S11及S10,發現鼓風機不同;同時S11的隔音棉使用量比S10多很多(為何還會大聲?)。
看來新鼓風機瘦長體型,可能造成轉速高噪音大吧?

影片中有用老戶評價說 : "however the one star is because it is an over-engineered piece of trash"
"然而一顆星是因為它是一個過度設計的垃圾" (谷歌翻譯)
只能說怨念頗深;用詞辛辣。
愛之深責之切,老用戶的心情可以理解。
嫌貨才是買貨人;製造商要加油,積極回應問題才是。

AirMini使用的鼓風機相同型式,再加上體積小(圓軸狀,瘦長,所以轉速高,噪音自然大),隔音可能更難搞?所以聲音應該也更大(30dBA)?。
受不了的人,把機器擺遠一點。噪音會小些;也容易解決。或者用耳塞(給枕邊人?)。

可能有錯誤;請糾正。
睡覺時,請閉上嘴,用鼻子呼吸非常重要。
睡覺時,請閉上嘴,用鼻子呼吸非常重要。
睡覺時,請閉上嘴,用鼻子呼吸非常重要。
因為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尤其是使用正壓呼吸機的人群。
嘴巴閉上後,舌頭就不會往後倒堵住呼吸道。
而保持上呼吸道通暢,是閉嘴用鼻子呼吸的先決條件。

至於用甚麼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都是好的選擇。

我優先推薦下巴帶;再次封嘴膠帶;、、、;最後用全面罩。
選擇使用全面罩,是其他所有方法都無效後的方案。
因為它接受你用嘴呼吸;但是不容易適應穩定的使用它。
是不得不的選擇。
如果經過努力無法改善,就去找醫生尋求協助解決。

以下是這位油管主所做的親身測試


https://youtu.be/ix0TDTZ5Q2s
被自己打呼聲嚇醒! 他實測4款止鼾神器結果超意外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