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能力,歌曲的駕馭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角度,如何評價G.E.M.鄧紫棋出道以來發行過的四張專輯?

G.E.M.發行的專輯包括EP. 录音室专辑包括:"G.E.M." “18” “My Secret” “Xposed” 演唱会现场CD包括:"Get …
关注者
49
被浏览
13,821

3 个回答

  • 我听的流行乐背景

我系统地开始听流行音乐大概是在2001年,那会儿或许是华语乐坛最后的黄金年代。遥想2001年燕姿和杰伦的唱片销量占据了台湾当年唱片销量的1/3时,现在仍旧有打了鸡血的情绪。

分享两个视频大家感受一下2000年初华语乐的辉煌:

史上最豪华新人奖

(12届金曲奖新人奖:周杰伦,孙燕姿,戴佩妮,范玮琪,林凡一起入围)

第十三届金曲奖周杰伦孙燕姿一起颁最佳新人奖

总的来说我关注台湾音乐远多过关注香港音乐,这些年听过的香港音乐人貌似只有陈奕迅和林一峰(关注到林一峰是因为他当年先后给燕姿写了两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遇见,honey honey,于是就去买了几张林一峰自己的专辑来听)。除了华语音乐,我常听的还有J-pop和一些英伦摇滚(对,我是coldplay脑残粉)。

PS: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位日本女歌手叫鬼束千寻,她和宇多田光是我最爱的两位日本女歌手,碰巧这两位都是创作型歌手。

分享一首鬼束千寻的代表作月光的现场版:

穿透灵魂的力量 月光最强现场版

以上就是我的流行音乐背景,每个人对音乐的品评不一,我想有必要先告诉题主这些。

  • 知晓邓紫棋

首先,我是在看了我是歌手第一期才正式认识邓紫棋这位歌手,之前连这个名字听都没听过。很抱歉这么晚才知道她。12月底的时候,我的一个微信群里一个好朋友发了一张图片,是一个关于第二季我是歌手首发和替补歌手的微博爆料(邓紫棋说是首轮替补),这个群包括我有7个人都很热爱听音乐,只有一个男生知道邓紫棋,当我们都在议论曹格时,那位男生发了一句话:我觉得邓紫棋应该能把他们都唱爆。当时我的反应是:呵呵,如果真有这么厉害的歌手我怎么可能不知道,然后,然后我就被打脸了= =。我让他介绍下邓紫棋,他发了一句话:小宇多田。这句话让我对邓紫棋产生了一些好奇,我自动脑补给她打上了“R&B”,“创作”,“钢琴”的标签。

第一期我看的重播,当时第一个感受这姑娘唱歌说话给人的感觉都很舒服,”泡沫“确实抓耳,介于她是创作歌手我打算稍微关注一下其后期表现。之后的“存在”,“你把我灌醉”让我觉得确实不错(不过个人对“你把我灌醉”这首歌本身旋律不太感冒,现在仍不知邓紫棋为何要选择翻唱这首歌曲,而且她似乎很满意这首歌曲,演唱会首次翻唱,然后推出了棚录版,然后在我是歌手上再次翻唱。),但依旧没有买她的唱片的冲动。直到第四期,她弹唱了“我要我们在一起”,对,我就是对弹唱歌手毫无抵抗力,瞬间觉得这姑娘真棒。第二天周六,我在乐视上看了她 X.X.X.live 红磡演唱会的完整视频,为了看1080P我特地买了一个月的会员,然后我又去亚马逊订了她的精选集,介于她的旧专辑一直处于缺货的状态,我去美区 iTunes 购买了题主所说的四张:"G.E.M." “18” “My Secret” “Xposed”,外加 X.X.X.live 的现场专辑,之后邮购了她 Get everybody moving 和 X.X.X.live 港版蓝光碟,此外还关注了一下她的 Live Piano Session :“偶尔” “是否” “我的秘密”,所以目前为止,我仔细聆听了她所发表的所有作品,虽不是专业人士,但希望能谨慎客观地回答题主的问题。

  • 目前发售作品评价

她的四张专辑加上一张 X.X.X.live 现场专辑,我个人的排序是这样的:

X.X.X.live(2013年11月6日)

Xposed(2012年7月5日)

18(2009年10月27日)

G.E.M.(2008年10月15日)

My Secret(2010年10月29日)

G.E.M.(2008年10月15日)

G.E.M.这张EP推出的时候邓紫棋只有17岁,五首歌曲中“睡公主”,“回忆的沙漏”自己作曲,包办了除“回忆的沙漏”之外四首歌曲的词作。“爱现在的我”和主打歌“Where Did You Go”均由陶山作曲,陶山是一位美籍华人居住在台湾,其曲作品常贡献给台湾歌手,老婆是庭竹,也就是“回忆的沙漏”的词作者。现在来看我不知道“Where Did You Go”这首粤语歌曲为什么能在粤语区大热,这首有些R&B味道的歌曲其旋律并不太出彩只能说不错,这也是为什么这首歌的同曲国语版“写不完的温柔”收录在18专辑的台湾版里,在台湾作为主打推荐,似乎并未太火。而“睡公主”,“回忆的沙漏”这两首由邓紫棋作曲的歌曲反而我非常喜欢,我一直觉得邓紫棋很适合这种钢琴主线张力十足的大抒情歌曲,“睡公主”的歌词充满了少女情怀但却不幼稚。最不推荐的一首歌就是“等一个他”,太芭乐。关于唱腔,17岁的邓紫棋虽然展现了超越很多同辈歌手的实力,但其唱腔和声带发育似乎都没有趋于成熟,共鸣偏少音色听起来有些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睡公主”08年棚录版和11年 Get Everybody Moving 演唱会的现场版。11年的版本共鸣增加,声带似乎也发育完全,装饰音也更加好听,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不管它真真假假”这一句歌词的两个演唱版本。

18(2009年10月27日)

慢工出细活,一年之后的这张18邓紫棋团队已经开始全面启用欧美制作,除了“意式恋爱”这首是上张“爱现在的我”的同曲粤语版外,其他非邓紫棋作曲的歌曲均由欧美人士作曲,这使得这张专辑港味更淡也更容易跳入人们的实现。“All About You”小R&B味道,但个人觉得比“Where Did You Go”更好听,“Game Over”俏皮的律动和后段有张力的高音让这首歌很丰满,“想讲你知”流行摇滚也是不错的尝试。邓紫棋自己作曲虽然只有四首:“A.I.N.Y." “塞纳河” “烟熏妆” “18”,但均质量很高,A.I.N.Y.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邓紫棋的神曲。但个人其实更偏爱“塞纳河”这首歌的曲子,尤其是主歌的节奏甚是好听。特别想说一下“18”这首歌,18岁的邓紫棋发表的这首“18”让我非常惊讶,旋律感人,编曲仅有钢琴铺陈,歌词写的更是质朴和情切“这刻我想亲身致谢”。后来听说这首歌是给经纪人张丹写的,想起 Get Everybody Moving 演唱会上邓紫棋唱这首歌曲之前的告白:她以前也调皮,也偷懒,在张丹,Lupo的鞭策下如何成为现在的她,小小年纪有这样成长的觉悟并付诸行动,佩服。这张专辑还有一首有意思的歌曲:“G.E.M.”,这首歌曲或许以后会成为邓紫棋巡演的必备品,调动气氛的利器,也宣告着打造G.E.M.这个品牌的野心。

个人选择:

最佳作曲:塞纳河

最佳作词:都差不多,四字总结“少女情怀”

最佳编曲:Game over

My Secret(2010年10月29日)

没错 My Secret 是我觉得她所有专辑里最差的一张(但我比较喜欢她这张的造型相较于前两张),不过放在众多唱片之中还是保质保量的一张。整张专辑给我的感觉就两个词:“保守”,“赶工”。

邓紫棋在这张专辑贡献了6首曲作品:“美好的旧时光” “寂寞星球的玫瑰” “我的秘密” “末日” “Twinkle II” “Say It Loud”,“寂寞星球的玫瑰” “末日”延续其钢琴大抒情的风格,“末日”个人觉得是这6首里质量稍差的一首,而“寂寞星球的玫瑰”虽延续一贯的风格但词曲都有大提升,尤其是词的部分充满寓意,19岁写这样的词,足够。“美好的旧时光”是十足的惊喜,复古的旋律加上复古欧美弦乐铺陈一下让人有一种在老上海听老唱片的感觉。"Say It Loud"预示着邓紫棋开始写一些律动足的歌曲。“我的秘密”旋律琅琅上口,应该是她前三张专辑最能被传唱的一首歌曲,但个人更喜欢X.X.X.live的吉他版本。“Twinkle II”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从主歌小星星旋律开始,进入副歌其旋律和编曲所营造的气氛十分诡异,最后回归小星星,有一种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感觉,邓紫棋在这首歌里的唱腔也很有意思。但为什么说这张专辑是最差的一张呢?看看其他四首歌曲:“One Button”似乎在对应上一张的“Game Over”,但旋律远没有那首好听,配上邓紫棋略显幼稚的歌词= =,我就不多说什么了。“Good To Be Bad”算保持了上一张水准的歌曲,但这首由 Peter Roberts 贡献的曲子和其在18中写的“我不懂爱”副歌旋律真的太相似。“Get Over You”和“The Voice Within”水平就是2,3线欧美乐的感觉,后者似乎还拍了MV做了某一波主打,还找了比贾尔打造MV,但用2,3线欧美制作来对抗1线的华语制作这简直是浪费邓紫棋的才华。再纵观整张专辑的词作,真的可以说是毫无提升,甚至甜的发腻,我甚至不敢想想若干年后邓紫棋该如何唱这首“One Button”。有些人或许会反驳,这才符合她19岁的年纪啊,但我想说“青春”,“少女”,“青涩”不代表“幼稚”,“寂寞星球的玫瑰”这首歌词也很少女情怀,但若干年后的邓紫棋再去唱也不会显得太违和。再举个例子,孙燕姿有一首22岁的代表作“天黑黑”,充满了“青春与不顾一切”,但这首歌22岁的燕姿可以唱,32可以唱,42亦可以唱,甚至张学友大叔也翻唱过,这才是好的词作。

个人选择:

最佳作曲:寂寞星球的玫瑰

最佳作词:矮子里拔高个,寂寞星球的玫瑰

最佳编曲:美好的旧时光

最佳突破:Twinkle II

Xposed(2012年7月5日)

而 Xposed 是我认为不管是专辑概念,词曲创作质量,演唱技巧都趋于完整的一张专辑,没有filler,曲风也相较之前的专辑更多元,“WHAT HAVE U DONE”的摇滚,“After Tonight”的电子,“OH BOY”的律动,“潜意识的残酷”的哥特风,都是不错的尝试。邓紫棋首次包办所有词作,并贡献了6首曲作,其歌词部分的进步真让我惊喜,曲的部分,“After Tonight”和“OH BOY”这两首简直是超大突破,擅长钢琴并不太擅长吉他的邓紫棋能写出这样律动的歌曲,赞!然后她贡献了一首所有发表作品里最具有流行潜力,教科书般完整的词曲作品:“泡沫”,以及个人认为她目前所有创作里最巅峰的一首歌曲:“不存在的存在”,据说是写给过世的外婆的。“奇迹”这首R&B放在别的歌手的专辑里依旧能做前几波主打。“潜意识的残酷”从作曲到编曲都是目前最先进的一次尝试,其主歌巧妙地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倒置,蜂鸟把这首歌作为了 X.X.X.live 巡演的主题曲可见其价值,配上其设计的舞台效果和曲前1分钟的大提琴重奏让人有一种置身歌剧院的感觉。“Someday I Will Fly”曲的部分中规中矩,但邓紫棋填了一份相当不错的歌词。“WHAT HAVE U DONE”,“下一秒”都是之前未有的曲风,配上不再只是情爱的歌词,关注弱势,关注生命,你说这水平跳了几级?

最佳作曲:泡沫

最佳作词:不存在的存在,Someday I Will Fly,泡沫

最佳编曲:潜意识的残酷

最佳突破:OH BOY

纵观这四张专辑,邓紫棋的创作比例在逐步加大,歌词创作的水平提升非常明显,曲的部分也在稳中求进,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她能成为像周杰伦,吴青峰一样的旋律天才,因为邓紫棋的曲创作虽然普遍质量不错,但并不高产。

G.E.M.X.X.X.Live(2013年11月6日)

这是一张邓紫棋红磡演唱会的现场专辑,我只想说:即使你不喜欢邓紫棋,只要你喜欢音乐,买一个解析度好一点的耳机听一下这张专辑,不会失望。如果你看的是视频的话,里面有一段邓紫棋打架子鼓的表演,十分酷炫。

PS:突然想起来这张现场专辑里有两首翻唱作品我印象颇深,故再唠叨几句。

1.我要我们在一起

这首歌再我是歌手上邓紫棋也翻唱了,与我歌版本不同的是演唱会版本编曲仅有邓紫棋的钢琴独奏,结尾处是收着唱的听起来更舒服,个人认为更符合歌曲的意境,我歌版本或许是介于竞技的需求从间奏就加入了电声乐队听起来似乎更恢弘,但我歌版本有一个地方处理的要比演唱会版本好很多,就是每一个“哎哟”的“哟”字没有着重发力听起来更柔。

2.Hallelujah

邓紫棋演唱《哈利路亚》感人至深

众所周知邓紫棋是基督徒,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她有一段很长的自我告白,对这首歌起到了很好的情感引导的作用,首段邓紫棋深情地的自弹自唱,第二段 bass 手 Rayvaughn Covington 和鼓手Jamie Wollam 的和声加入,第三段张敬轩登场合唱,加上身后的合唱团,布景的白色十字架和仅有的几束光打到坐在钢琴前的邓紫棋身上,此情此景,我想我只能用“感人肺腑”来形容这次完美的表演了。

  • 自我地谈一谈邓紫棋的现在

至于“传唱度“这三个字我想在现有的邓紫棋的四张专辑里应该不会存在,大部分的歌曲都异常难唱,所以邓紫棋到目前为止的道路都是很欧美化的,欧美没有KTV不需要传唱度,他们只在乎听的人是不是多,但这种路线在华语圈来发展其实是很有挑战的,仔细想一想2000年后的台湾四小天后哪一个没有几首传唱度颇高的歌曲,但我一直认为“传唱度”是抑制华语流行乐歌唱技巧和创作发展的绊脚石,所以如果与其要发展传唱度,不如发展“试听量”。所以邓紫棋现在所面临的大问题就是:人的大流行和歌的稍显陌生的矛盾。大部分的人或许只听过她的“泡沫”,很多她自己的好歌也许大众并没有去关注。邓紫棋的团队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趁着邓紫棋本人的大热加开多场演唱会,并且保持演唱会的低票价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朋友能有资金来观看,目前在内地企划的10多场演唱会的票卖的都不错,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很多人看来这无非是张丹和蜂鸟在趁机捞金,但我觉得这些人把蜂鸟想的太简单了,如果真要捞金何苦做880,980的演唱会,还不停加场,接商演不就好了,来钱更快?他们这么做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两个:

1.增加邓紫棋的现场经验,演唱会是最锻炼人的。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演唱会推介自己的歌曲,很多内地观众或许就是听了我是歌手觉得这个女生不错但并不了解她的很多歌曲,然后买了一张便宜的票来听现场,我想听过邓紫棋现场的人之后应该都会变成她的忠实听众并且熟知了她演唱会上演唱的曲目。

关于邓紫棋的公司,我觉得是一个小而美,敢于创新,熟悉新媒体推广的团队,他们总是用最少的钱做最实在的事儿,说一下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儿:

1.Get Everybody Moving 演唱会上有一个段落是邓紫棋和音乐监制Lupo用各种方式模拟音效做成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当引子,这种创意我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常见,但第一次在华语歌手的演唱会上看到;

2.邓紫棋的微博前几天破了900粉丝时搞了一个抽奖转发,奖品是内地9站演唱会的门票,在48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60多万,我想说,这是多么高性价比的一次演唱会宣传!

3.关于Live Piano Session,作为一个善于弹唱的歌手做这样一件事情实在是一件非常棒的创意。

Live Piano Session 无后期,音频视频录制同步,邓紫棋自己钢琴弹唱完成,一共三首歌曲:“我的秘密” “是否” “偶尔”。“偶尔”是一首全新作品,旋律呈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小清新的感觉。

4.邓紫棋目前的所有专辑都在iTunes美区上架了,国内没几个歌手的公司去做这件事情,香港台湾歌手最多也就在本区上架。

  • 自我地谈一谈邓紫棋的未来

至于邓紫棋之后的发展,我想不用多说,一句话,所有的成败都看下一张录音室专辑。所以不用急着发,慢慢来。至于风格,我希望她还是尝试一下电子律动比较多的歌曲,实事证明她的律动感确实不错,但是请少一些“等一个他”这种芭乐,其次我希望她能强化自己的弹唱,我知道她现在已经非常不错了,应该是国内我见过的弹唱水平最好的女歌手之一,但我期待她能更进一步。然后她的高音是不是可以用在一些摇滚味多的歌曲里,个人认为她不太适合R&B,虽然她自己貌似很喜欢,然后在旋律创作上多下功夫,期待诸如“泡沫”一样抓耳的副歌出来。其次,我觉得她可以和不同的制作人合作看看,一个Lupo会限制她的风格和可能,选择和一些更有经验的本土制作人合作或许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带来不一样的邓紫棋。歌词部分希望能多一些人文气息,题材能更广泛一些,事实上在整个“我是歌手”的过程中,邓紫棋一直在彰显自己的情怀,最近看邓紫棋的一些访谈,其语句中透露着远超同龄人的自我思考和成熟,期待其日后可以将这些思考与成长化作更有力更有才气的歌词。自己私心希望她有勇气不顾脑残粉脱粉,做一些更先锋甚至更独立的歌曲出来。最后,希望蜂鸟能花钱给邓紫棋请一个贴身声乐老师,保护好声带比什么都重要。

小姑娘才22岁,想想看22岁的孙燕姿才开始发行第一张专辑,22岁的蔡依林还在和环球打官司,邓紫棋因为年轻,因为实力,所以她有无限的可能。此外我觉得她的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品质:克己,这可能是基于她的信仰,亦或是张丹的鞭策,亦或是源于狮子座的性格,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样一种品质是她未来前进的重要动力。

在她之前,在2001年初那一批歌手衰退之后,我总期待着很多歌手能引领一个时代,但他们都没有做到,事实上85~90之间或许是华语乐的断层,这个时期出生的歌手没有一个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他们也很可怜,黄金时代都在被80前后的大批优秀歌手压制着。91年的邓紫棋和一些同她一样年轻优秀的歌手或许处于一个继千禧年后最好的时代,上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已经乏力,面对断层,我很希望邓紫棋能引领下一个时代。但未来不能安排,不管结果如何,我始终希望邓紫棋能继续创作她喜欢的歌,继续借歌抒怀,继续散发她笑容里的温暖。当我看到她在经历了万众瞩目的“我是歌手”总决赛后,第三天凌晨一如既往在微博上传了一张满脸通红做运动的照片,突然觉得这个小姑娘了不起。

为了更准确的回答,我去查阅了酷狗、网易、qq三大音乐平台近年来比较火热的歌手包括男歌手的歌曲试听量和评论量,时间从2014到2017年!总结出这样的概述!

总试听量最多歌手邓紫棋4年近300亿次试听量简直是一骑绝尘让第二名以及后者往天空中看,而总试听最多单曲凉凉霸道的无以复加,总试听量最多男歌手薛之谦虽然出事但数据不可磨灭,单曲试听量和评论综合最多歌手是张碧晨与杨宗纬合唱的凉凉一曲惊天下,2017年下半年目前最火单曲是追光者发行才3个月已成横扫之势为影视剧,个人最火单曲前5支评论量最多女歌手是张碧晨虽然近期被黑风挂起但成绩斐然而此些歌曲皆为影视剧!

邓紫棋总试听量贡献率主要于2014年和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与之相比天上地下,我是歌手第二季后的两年内简直火的烧人节目其功功不可没,近两年与之前比较可形容到了地心!

三大平台歌手总体情况男歌手一般火于女歌手!影视歌曲一般火于综艺节目歌曲火于歌手专辑歌曲!帅哥美女歌曲一般火于专业音乐人歌曲!电视剧原声一般火于电影原声!影视剧中有高流量的艺人而此作品中的ost歌曲也自带评论量基础!成人抒情情歌一般火于其他类型歌曲!

新歌如果是为了更好的试听和评论,最好的方式前提是大火电视剧,另外一个重点是好的歌手,然后加好的作词加好的作曲,追光者最为明显,原唱一曲追光超过了自身其他歌曲试听和评论之和还多几倍的数量。

从数据来看内地市场很明显成人抒情情歌最受欢迎,邓紫棋原创歌曲即自己作词、作曲、不搞营销、不搞推送、不贴片、不上综艺想取得好的成绩目前看难上加难,设邓紫棋拥有改变市场的能力,那至少她之前所有原创歌曲还是力度不够,还需要更为优秀的作品打破内地音乐市场这个格局,个人觉得邓解已经做的相当完美,这真不是赛亚人的战斗随时可以突破极限,一个字难!

创作歌手的歌曲无非就是要么迎合市场口味并采取微博式营销手段,要么就是改变市场口味作出音乐人的逼格,前者容易,后者难且多半胎死腹中!邓紫棋拥有的才华毋庸置疑,音乐性目前看最大的问题是宅,这个宅指的是资源问题和合作问题,至于公关蜂鸟也是有的不过确实差,搞音乐逼格公关差点也无所谓,要搞市场营销公关肯定是必须要上进的,而我心中的蜂鸟估计还是要走音乐逼格之路,汗,对比分析内地三大平台数据后,感觉希望渺小!

不过,邓紫棋在内地以外的地方却是另外一番天地,中国台湾已经是天后称谓有的台湾节目故意放出邓紫棋三字搞话题,在中国香港除了英皇圈内是禁忌话题其他地方都是盛赞2010年已经是香港小天后此称谓多料可查内地观众后知后觉,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受欢迎中国90后女艺人唯邓紫棋一人莫属,在日本称谓中国歌姬歌姬一词在日本是盛赞,在韩国很多韩国音乐人来到香港以见到邓紫棋为荣,欧美对邓紫棋早已留意第一位中国区通告牌年度艺人就是邓紫棋!

邓紫棋2014年到2017年原创歌曲在外网点击和关注度有声有色,持续走高,在90后左右一代甚至这样说也不为从85到00后的所有歌手中简直就是吊打之势,所向披靡,至少霸了1.5个时代!

不知道今年有没有人看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资的好声音,前三期有两首是邓紫棋的原创歌曲海外影响力很是可观,内地都无此待遇,就拿今年来说,2017年新声音全期只有一首oh boy ,2017年蒙面目前也只有一首a.i.n.y.,海外原创音乐人影响力不得不提到周杰伦,虽然音乐版权大多不在自己公司的手上,但确实是华语神话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邓紫棋作为一个在小公司26岁的女性原创音乐人本身并不身材出众却已经开了111场大型演唱会,才华是支撑点,这个黑是黑不掉的!

再来说说可能让渔民感觉不好听的话,邓紫棋的原创音乐客观存在几方面的问题!1.是邓式原创在内地关注度不广泛,原创作品中有大热红歌,大热红歌数量却很少;也有不少大热综艺节目和网络红人翻唱其创作的原创作品,被翻唱的原创作品数量很多,但内地观众大多闻起歌不知其原创作者是邓紫棋!2.原创音乐作品数量已形成规模,可是发布周期时间长,不好维持热度;3.邓紫棋原创音乐绝对上乘但所有编曲皆为一人之手,原创音乐发展空间受限,同样邓紫棋似乎受制于原创音乐人这个头衔,与外界合作的非常少,个人发展空间受限;4.明明是一位创作歌手,自己的原创作品要好好的推广吧,心中疑问的是内地的音乐大环境不好,蜂鸟应该清楚,却有时给人一种内地原创音乐作品推广策略不上心的感觉!

结合数据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个人不是什么专业市场研究人员,但作为铁粉也可以大胆一谈出路,毕竟喜欢邓紫棋有一股热血,谈错谈对这个不用太在意,呵呵,个人觉得的若要坚持原创歌曲继续音乐逼格之路,可于海外风声鹤唳,看是否能摘格莱美、通告牌一冠,然后迂回内地成就最终大业,此路也很艰辛普通音乐人绝对望而却步,却不失为一条好路!

毕竟内地15亿人有潜在巨大的市场诱惑力,搞好中国内地市场是每一个音乐人都有的想法吧?有些真台独为了这个市场不敢暴露心声隐忍万分,有些立场不坚定的来到内地后被内地同化从此安心当称职的中国人……!

此市场大而神奇,邓解,你的渔民要多少全看你和你的公司怎么搞了!我已经磨刀99米,若蜂鸟搞不好你的内地粉丝市场,等我那天不爽了就去砍张丹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