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真?比司马懿如何?曹爽真的很烂吗?

关注者
84
被浏览
171,367

11 个回答

真·忠臣。

以武将出身,但是同样很具有战略眼光,看准了蜀国进犯的意图,眼光很毒辣,多次卡死了诸葛亮的北伐。

和司马懿相比?玩弄权术人心可能不如司马懿,而且也不如司马懿会保养啦(死的早)。关键就是和司马懿一比,儿子实在不行,哎。。。而且曹真是真的尽心辅佐,也是和诸葛孔明一样配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名将,可惜被三国演义黑成了傻子。

如何评价曹真:

如何评价曹真? - 江山的回答

和司马懿相比如何:

曹真和司马懿共事过,都是魏文帝曹丕的托孤重臣,都位极人臣过。曹真作为曹操的养子,被培养成武将类型,一生辅佐曹魏,忠心不二,对内不邀宠,对外不鄙视贫寒之士。相比之下司马懿显得更加狡猾,从高平陵之变略见一斑。开始司马懿和蒋济说你劝说曹爽放弃抵抗吧,曹爽还可以有爵位,可是最后曹爽还是被司马懿借由杀掉了(蒋济也很苦恼)。

曹爽真的很烂吗:

作为曹真的儿子,真的很烂。作为个人,没有战功,处事犹豫不决(高平陵之变后桓范和鲁芝投奔他并给他合理的建议,被拒)。作为家族的一员,完成了曹氏专政到司马氏专政的交接,使得家族被诛三代。

爽字昭伯,少以宗至谨重,明帝在东宫,甚亲爱之。及即位,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井受遗诏辅少主。(《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曹爽因为他父亲是曹真,小时候和魏明帝曹叡玩得很好。曹真逝世后,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曹叡病重,曹爽和司马懿受诏为辅政大臣。

明帝崩,齐王即位,加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邑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爽帝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园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于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于人。乃以晏、飏、谧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诸事希复由宣王。宣王遂称疾避爽。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有司望风,莫敢忤旨。晏等与廷尉卢毓素有不平。因毓吏微过,深文致毓法,使主者先收毓印绶,然后奏闻。其作威如此。爽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倢伃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纵酒作乐。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又著书三篇,陈骄淫盈溢之致祸败,辞旨甚切,不敢斥爽,托戒诸弟以示爽。爽知其为己发也,甚不悦,羲或时以谏喻不纳,涕泣而起。宣王密为之备。九年冬,李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宣王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魏明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即位(曹叡的三个儿子都早夭了,曹芳是他的养子)。开始时,曹爽什么事都和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两个人以礼相待。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拜司马懿为太傅,架空了司马懿的军权。曹爽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曹爽任用自己的亲信党羽,完全掌握着京师的禁军。慢慢政事一律不问司马懿,自己专断了。他的弟弟曹羲见自己兄长胡作非为,十分忧虑,多次劝谏,曹爽不予理睬。

飏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率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爽参军杨伟为爽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飏与伟争于爽前,伟曰:"飏、胜将败国家事,可斩也。"爽不悦,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曹爽专政期间,还没有立过战功,他的谋士邓飏和李胜为了让他建立军功而建议他伐蜀。曹爽不听司马懿的劝阻,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和夏侯玄率领六七万人从骆谷进军。这时,关中以及氐、羌的运输不能够满足星君的需求,当地百姓成了牺牲品,牛马骡驴大多死了,百姓十分不满。进入骆谷几百里,遇到蜀汉大将军费祎早先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但邓飏主张继续进军。双方争执不休。曹爽不悦,无奈也只好撤军。

十年正月,车驾朝高平陵,爽兄弟皆从。宣王部勒兵马,先据武库,遂出屯洛水浮桥。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为念)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昔赵高极意,奏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白,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爽于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曹芳(皇帝)和曹爽三兄弟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曹爽接到弹劾表后,一时惊慌失措。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会合曹爽。司马懿得知也并不惊慌,认为曹爽肯定不愿意用桓范的计策。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见曹爽没有主见,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曹爽想了一夜,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

但是之后司马懿还是借机逮捕了曹爽的亲信党羽,并诛了三族。因为他的父亲是曹真,留下曹真的祖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