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勝將軍」劉國傑:投資中國不看宏觀數據 經濟愈差愈要入市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928

「長勝將軍」劉國傑:投資中國不看宏觀數據 經濟愈差愈要入市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9/28 07:36

最後更新: 2023/11/24 00:41

分享:

分享:

有「長勝將軍」之稱的首域盈信資產管理(FSSA)管理合夥人劉國傑(Martin Lau)早前接受美國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 Star)訪問時提到,中國從來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但也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差。在與該機構最新一次(26日)播客訪談中,劉國傑表示從宏觀數據著手判斷應否投資中國會備受困惑,容易出錯,認為目前中國內地經濟走弱,也許是吸納的良機。

外界每五年對中國轉一次風向

被晨星問及外資是否對中國有所誤解,劉國傑表示在他觀察中國30年以來,人們都總有一些原因超級看好或超級看淡中國,每五年轉一次風向,至少近10至20年模式大致相同。他認為目前外界出於內房、經濟、監管和政府等因素,對中國前景預期偏向負面。

他引述高盛的CIO調查結果,在三、四年前,資金都湧到中國市場,熱捧科技股尤其青睞阿里巴巴 (09988) 和美團 (03690) 等;到了去年,全世界離棄中國及其科技股,轉投東南亞。「但騰訊與四、五年前相比真的有這麼大的變化嗎?」他舉例反問,指出該公司的管理和業務都跟數年前一樣,而且盈利更高,主要是投資者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經濟愈差愈要入市
經濟不景對企業不一定不利

劉國傑表示,他多年來學到的基本原則和教訓是盡量迴避宏觀:「由於資訊和很多原因,你愈接近宏觀數字,你就愈感困惑。」他表示,過度依賴宏觀數據也許會讓人在錯誤的時間變得積極或消極,強調他和團隊希望專注於盈利和管理。

他表示,近期有兩種強烈感覺,第一是他確信投資一地市場或入股的最佳時機,是當地經濟艱難的時候,美股、英股均是觸底反彈的實例。最近備受熱捧的日股也一樣,尤其是日本經濟一直非常差。

第二則是他日漸認同,經濟不景對企業不一定不利,但強調這取決業務類型:「但當經濟不景或疲弱時,管理層就想改變。它(經濟環境差)迫使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基於上述觀念,劉國傑認為中國經濟雖然目前表現欠佳,但也可能因禍得福。他舉內房為例,指四成內房債違約,的確差無可差:「如果你是一間內房企業,若然你能熬過這次低迷,想像一下三、四年後供應不足或競爭不多。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禍得福。」

內房不會拖垮內銀 惟當局不會救恒大碧桂園

對於內房危機會否像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起因,美國房地產行業爆煲引起的骨牌效應般拖垮內銀、甚至全球經濟,劉國傑認為不會。

他指出,中國政府牢牢掌控大部分事情,正試圖扭轉近年打擊內房的政策。而由於外資銀行或外資在中國經濟中佔比很小,只要確保內銀繼續向內房借貸,就不會出現類似問題。「我認為(中國)可以對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這就是為何我們說,(內房危機的)蔓延不太可能造成同樣的結果。」

他又相信,中國政府不會救助恒大等內房,哪怕這會造成違約,也要避免為冒進發展的企業「埋單」而產生的道德風險,「也許十年後還會有另一間公司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劉國傑同意,內房高度槓桿化,對中國經濟長遠來講是壞事。

不過他也諒解,這是市場失望和近期情緒更加消沉的一大原因,人們預期中國政府會出手救經濟或部分內房。「因為如果你想要一個更好的經濟,你不會希望見到開發商違約。我無法想像美國發展商違約、而同時經濟卻蓬勃發展的情況。這根本不會發生。」投資者有見中國政府沒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應對,甚至默許碧桂園等公司違約,擔心內地經濟長期疲弱,也是合理。

相關報導:

北京上海招聘薪資跌幅創8年之最 銀行家減薪四成 求職者願減薪50%

港股還有吸引力嗎?Webull︰平台港股成交量挫25% 資金流向美股

6成基金經理估美國加息「已完」 沽空中國是最擁擠交易之一

=====
想自己砌高息股組合,低風險兼月月有息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