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積金易」助降行政費 強積金回報待提高 - 20240503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積金易」助降行政費 強積金回報待提高

【明報社評】積金局宣布,籌備多年的「積金易」平台,將於下月26日投入運作,所有強積金計劃將於18個月內,陸續轉移到「積金易」平台。強積金制度在港實施逾20年,兩大問題長期惹人詬病,一是對冲制度,一是收費水平高昂,兩者嚴重蠶食打工仔所得,涉及金額以百億元計。強積金對冲機制將於明年五一起取消,至於「積金易」平台則有助減省強積金行政成本及收費,當局對症下藥無疑是好事,只嫌來得太遲。強積金制度存在諸般不足,無法確保打工仔退休後的生計,當局有必要繼續改進,進一步降低收費及提高回報。

強積金制度缺失多

收費高昂屢惹詬病

強積金(MPF)制度2000年實施,目的是強制僱員及僱主供款,透過受託人資產管理,確保打工仔退休時有一筆錢養老。根據積金局數字,截至去年9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1.09萬億元,較10年前增加123%,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合共佔強積金總資產值近八成,兩類基金的累積淨回報分別為125%及117%,平均年率化淨回報分別為3.6%及3.5%,高於同期年率化通脹率1.8%,然而與很多投資相比,強積金的回報,絕對談不上可觀,甚至可以說是微薄;若將1萬億元總資產,平均攤分給全港有份供款的打工仔,每人平均也只有數十萬元權益,僅夠應付數年的退休生活開支。

強積金的退休保障作用,多年來備受質疑,對冲機制及收費高昂,尤其惹人詬病,前者的得益方是僱主,後者的得益者則是基金公司,而打工仔則是大輸家。對冲制度容許僱主將其強積金供款,用作支付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廿多年打工仔被「冲」走的強積金超過600億元。勞工界爭取多年,立法會終於前年通過取消對冲機制,明年5月1日正式實施,總算是還打工仔一個遲來的公道。至於強積金收費高昂的問題,積金局期望「積金易」平台全面落實後,可以帶來較明顯的改善。

強積金收費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行政費、投資管理費等,其中行政費佔基金開支比率超過四成。積金局資料顯示,2007年強積金的平均開支比率達到2.1%,堪稱「貴絕全球」,市民退休生活未見保障,基金公司卻年年穩賺過百億元的管理費。過去十多年,積金局先後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在2012年推出強積金「半自由行」,以及於2017年推出「懶人基金」(DIS),希望透過提升收費透明度和促進業界競爭,為收費下調「創造空間」。積金局表示,經過多年努力,基金開支比率去年已降至1.35%,與2007年相比,減幅達到36% ,然而這個水平跟很多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高出一截,像韓國、澳洲等國家,相關比率大概僅為0.5%至0.6%。

強積金收費高昂,一大原因是當局長期奉行「小政府、大市場」思維,認為收費昂貴、表現欠佳的受託管理人,自然會被市場淘汰,積金局的角色僅是「球證」,在降低收費問題上,只着重要求提高基金收費透明度,不會直接介入,問題是強積金產品設計複雜,大多數打工仔根本沒能力「消化」市場上不同產品的資訊,作出最明智選擇,結果淪為「待宰羊牯」。「積金易」平台的搭建,反映當局思維終於有所改變,願意直接「落水」介入,降低強積金行政開支及收費。

積金局表示,「積金易」平台定於6月26日投入運作,屆時將有第一間強積金受託人加入,將旗下強積金帳戶資料轉移到平台上,至於其他的強積金受託人,將根據其強積金計劃規模,以「先細後大」原則,於之後18個月內陸續加入,局方目標是於2025年底前完成1100萬個強積金帳戶轉移。由於「積金易」平台可將強積金行政工作電子化、自動化、精簡化,意味行政成本和收費可以降低,根據積金局說法,法例已訂明省下來的行政成本將直接轉移,確保強積金計劃成員受惠。另外,平台界面設計與一般網上服務,既方便打工仔查閱、管理及更改基金組合,也方便僱主以電子化程序處理供款,免卻人手計算及寫支票,節省時間和工夫。平台亦方便當局執法時更快掌握僱主供款及欠款情况,理論上可以提高處理違規個案效率。

積金易屬「遲來改進」

增回報須拓投資範圍

「積金易」平台的推出,是改善強積金制度的重要一步,只是來得實在有點遲。就像取消對冲機制一樣,如果平台早些全面投入運作,打工仔就可以少吃一些虧。積金局表示,平台推出首兩年,預料平均可減行政費36%,10年內可減41%至55%,涉及金額累計高達300億至400億元,這當然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行政費不過是強積金收費的其中一環;即使基金開支率可降至1%,也依然屬於偏高水平。當局未來應繼續進一步降低強積金收費,爭取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看齊。另外,當局亦須繼續完善強積金制度,包括拓寬投資種類,將房地產信託(REITs)、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列入投資範圍,致力提高回報率,同時亦應考慮資助低收入人士供強積金。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