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就業計畫(112030)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page-banner.png

訴願人

吳〇〇

發布日期

112-10-02

決定書字號

發法字第1126500841號

原處分書號

112年3月7日 北分署諮字第1124301479號

案件處理進度

已決定

訴願決定書主文結果

訴願駁回

說明內容


 訴願人因安心就業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事件,不服本署所屬北基宜花金馬分署(以下簡稱原處分機關)112年3月7日北分署諮字第1124301479號函(以下簡稱原處分),提起訴願案,本署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緣訴願人分別於110年8月19日、110年12月16日、111年3月16日、111年6月15日、111年9月14日提具申請書向原處分機關申請本計畫薪資差額補貼,減班休息申請期間自110年6月1日至111年8月31日,原處分機關依本計畫核撥110年6月1日至111年8月24日期間共計新臺幣(下同)16萬4,900元。嗣訴願人於111年12月15日再向原處分機關申請第16至18個月薪資差額補貼,補助期間自111年8月25日至111年11月22日,惟經原處分機關查核,依訴願人所任職之事業單位「OO診所」提供薪資證明文件重新審查,薪資差額補貼期間皆有溢領情形,爰原處分機關以原處分同意核發第16至18個月補助1萬4,000元,併扣除前次所溢領安心就業計畫第1個月及第3至15個月補貼8萬7,100元整,計7萬3,100元需繳回。訴願人不服,向本署提起訴願,茲摘敘訴辯意旨如次:

    訴願意旨略謂:訴願人主張原處分機關核發補貼並匯入其指定金融帳戶後應為結案,且於110年起即配合資方減班申請安心就業補助,並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做審核,結果都符合,嗣按原有經驗,配合政府及資方申請補助,惟於112年3月7日收到公文,告知資料不符,自初次申請到發現問題,已過了6次申請(18個月),因已簽署減少工時協議書,造成不可逆之損失,亦無法於過去的協議書做選擇,付出勞力以維持原有的薪資等語。

    答辯意旨略謂:依本計畫第10點、第11點規定,原處分機關為查核本計畫實際執行情形,得實地查核或電話抽查,必要時得查對相關資料,有違反本計畫之規定,已核發者,經撤銷或廢止後,應追還之,非為訴願人所認匯入其指定金融帳戶後即為結案;查訴願人所任事業單位提供薪資證明文件,減班休息期間每月應領薪資皆高於協議書所載之協議薪資,原處分機關依事證重新核算訴願人110年6月1日至111年8月31日期間之薪資差額補貼,以原處分變更核撥金額,並請訴願人繳回溢領之薪資差額補貼計7萬3,100元,並無違法或不當等語。

    理  由

  按本計畫規定第1點規定「勞動部(以下簡稱本部)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為因應國內就業市場之影響,於勞雇雙方協商同意暫時縮減工作時間及減少工資時(以下簡稱減班休息),運用薪資差額補貼措施,以穩定就業,特訂定本計畫。」第5點規定略以「分署核發減班休息勞工薪資差額補貼,應按平均月投保薪資,與勞雇雙方協商同意減少工時之協議資料所載減班休息期間之每月薪資(以下簡稱協議薪資)之差額(以下簡稱薪資差額),依下列基準按月發給:(一) 薪資差額為新臺幣(以下同)7千元以下者,補貼3千5百元。(二) 薪資差額為7千01元以上至1萬4千元以下者,補貼7千元。(三) 薪資差額為1萬4千01元以上者,補貼1萬1千元。前項平均月投保薪資,以現職雇主實施減班休息前6個月之投保就業保險或職業災害保險之月投保薪資予以平均計算。但投保期間未達6個月者,以現職雇主實際投保期間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第10點規定「分署為查核本計畫實際執行情形,得會同相關單位派員實地查核或電話抽查,必要時得查對相關資料,雇主或減班休息勞工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第11點規定「減班休息勞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分署應不予核發薪資差額補貼;已核發者,經撤銷或廢止後,應追還之:(一)不實申領。(二)規避、妨礙或拒絕分署查核。(三)於本計畫實施期間已領取本署、分署或其他政府機關相同性質之補助或津貼。(四)其他違反本計畫之規定。勞工領取薪資差額補貼,經分署書面通知限期繳回,屆期未繳回者,依法移送行政執行。」;次按本署薪資差額計算參考原則第3點略以「減班休息後-協議薪資認列計算原則…(六)…狀況2協議薪資不確定:屬本類樣態者,均請申請人先出具減班休息期間之薪資單,依據所載應領薪資數額,認列為協議薪資。」。

  雖訴願人訴稱如訴願意旨所載。惟查訴願人分別於110年8月19日、110年12月16日、111年3月16日、111年6月15日、111年9月14日及111年12月15日提具申請書向原處分機關申請110年6月1日至111年11月30日期間本計畫薪資差額補貼,並經原處分機關核發110年6月1日至111年8月24日薪資差額補貼期間共計16萬4,900元在案,嗣據訴願人任職之事業單位所提供薪資證明文件所載應領薪資與減班休息協議書所載協議薪資相左,爰經原處分機關依本計畫及本署109年4月16日「安心就業計畫-薪資差額計算參考原則」規定,以減班休息日前12個月平均投保月薪45,800元,扣減薪資證明文件所載減班休息期間應領薪資後,重新審核結果如下:

  • 訴願人所請第16至18個月(即111年8月25日至111年11月22日)薪資差額補貼期間,符合本計畫第5點規定,應核發薪資差額補貼金額1萬4,000元。
  • 訴願人所請第2個月(即110年7月1日至110年7月30日)薪資差額補貼期間,依訴願人任職之事業單位所提供薪資文件資料,重新核算補助金額亦為1萬1,000元,無溢領情形。
  • 訴願人所請第1個月及第3至15個月(即110年6月1日至110年6月30日、110年7月31日至111年8月24日) 薪資差額補貼期間,每月應領薪資(依次為3萬1,200元、4萬2,773元、4萬400元、4萬1,507元、4萬800元、4萬800元、4萬107元、4萬2,667元、4萬2,480元、3萬8,240元、3萬6,906元、3萬8,800元、3萬7,200元、3萬5,520元)皆高於協議書所載之協議薪資(分別為2萬4,000元、2萬5,250元),皆有溢領情形,經重新核算補助金額應為6萬6,800元,溢領8萬7,100元,應予繳還。
  • 依上,原處分機關依訴願人任職之事業單位所提供薪資證明資料,重新核實計算,審認同意核發第16至18個月補助1萬4,000元,併扣除前次所溢領補貼8萬7,100元後,計7萬3,100元整應繳回,原處分機關爰以原處分函請訴願人限期繳還溢領之補貼,核無不合。

  至訴稱原處分機關核發補貼並匯入其指定金融帳戶後應為結案等語,按本計畫第10點規定,原處分機關為查核本計畫實際執行情形,得會同相關單位派員實地查核或電話抽查,必要時得查對相關資料,雇主或減班休息勞工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次按本計畫第11點規定略以,減班休息勞工有不實申領或其他違反本計畫之規定情形者,應不予核發薪資差額補貼;已核發者,經撤銷或廢止後,應追還之。基此,非謂核發補貼並匯入指定金融帳戶後,經再行查核有違反本計畫規定情形,即不得予以追還,訴願人所訴顯有誤解法規。

  

  據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爰依訴願法第79條第1項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鍾錦季                                          

                                                                                  委員       楊政雄

                                                                                  委員       王惠玲

                                                                                  委員       游勝璋                                                                                                      

                                                                                  委員       黃巧婷

                                                                                  委員       莊國良

                                                                                  委員       鄭進峯                              

                                                                                  委員       葉明如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2  日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