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 宅中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2024年05月13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編注: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的優質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它不是 iPhone 8,它是 iPhone SE (3rd generatio n)

為什麼選擇 SE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開箱照(由 iPhone 7 拍攝)

去年 11 月初,從閒魚上的個人賣家處購入後,這台九成新的美版第 3 代 iPhone SE 和我共處了將近半年,撫摸著它就像回到了 2017 年與第一台 iPhone 共度的美好時光。

也許會有人好奇,為什麼會在 2024 年選擇 iPhone SE 作為主力機呢?

很簡單,作為小屏 LCD 屏幕愛好者,在 OLED 屏幕一統江湖的當下,已經沒有特別多的選擇。再加上想重回 iOS 懷抱。iPhone SE 第 3 代幾乎就是唯一的選項。

我的上一台 iOS 設備還是 iPhone 7,這台設備在我手裡堅挺了近 6 年才調轉陣營更換成 Motorola Edge S Pro。然而在 2 年的使用後,我依然不習慣這台繼任者沉甸甸的手感。因為我的手掌小,沒辦法單手掌控,甚至還會有墜手感,塞在褲子口袋裡更是沉甸甸直往下掉。

更重要的是,大概我的眼睛對 OLED 屏幕過分敏感,散光和近視的情況都在使用這台 Motorola 期間加深了。

於是,我在 13 mini 和 SE 第 3 代中間抉擇的時候,面對價格幾乎翻倍,並且配備了 OLED 屏幕的 13 mini,我選擇 SE 第 3 代也就順理成章。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陽光下的 SE 是白色的

第一眼印象:里變外不變,進化看晶片

Home 鍵和 4.7 英寸屏幕、單攝像頭……iPhone SE 的外觀幾乎沒有肉眼能看出來的變動。可以說它是經典設計,也可以說是雷打不動。

這台配色官方命名為星光色,它的白色里泛著淡淡的暖黃,不是純粹的冷調白。視覺上就有種溫潤如玉感。乍一眼看上去確實很像 iPhone 8,戴上保護殼冒充一下遠古 iPhone 6 也不是不行。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作為一台 2022 年上市的機器,它集齊了 2014 年的設計、2017 年的背板、2021 年的晶片甚至能帶動 2024 年的最新系統,靜悄悄地隱藏在小巧的機身中扮豬吃老虎。

在我對 iPhone 的印象里, 按照外觀來看 5、5S、SE 是一類,採用玻璃加金屬的設計;6 、6s 和 7 是一類,採用金屬;而 8、SE 2020、SE 2022 是一類,回歸到玻璃材質。如果全面屏時代沒有來臨,Apple 會不會就這樣每一代縫縫補補地小打小鬧打補丁升級?

因為我是從 iPhone 7 過渡而來的,能夠感到 SE 第 3 代比 iPhone 7 更重,但重心更勻稱,如果是從 iPhone 8 升級的,那或許感受不出差異。它砍掉 3D Touch 後卻反而增重了,我猜可能是增加了電池容量和使用玻璃材質背板的緣故,畢竟,只不過塞進一顆 iPhone 13 同款的 A15 晶片而已,不至於還會帶來額外重量吧?

第一手體驗:大牛拉小車,殺雞用牛刀

它真的很輕巧

它的重量只有 144g,帶上保護殼依然不算重。總算拯救了我被 189g 的 Motorola Edge S Pro 折磨兩年之久的手腕,再不會感覺到做抓握動作時酸澀了。把它握在手裡出門也沒有拿著塊磚頭的錯覺。

LCD 屏最後榮光

不出意外的話,它應該是 iOS 陣營的末代 LCD 屏幕。觀感還是可以的,色彩傾向仍然是熟悉的「果味」,不再贅述。由於不存在頻閃問題,LCD 屏幕對視力刺激也更小。

A15 處理器最大升級點

性能 A15 處理器配合 4GB 運行內存,至少能撐上好幾代,可支持即將到來的 iOS 18。目前運行最新版的 iOS 17.4.1 系統仍然很流暢。因為是當做主力機使用,我不得不在它上面安裝了銀行系、阿里系、騰訊系等一系列國產 3A 大作級重量 app,都能夠較為流暢地運行。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A15 帶動 iOS 17 還是沒問題的


NFC 刷銀聯聯合交通公交卡

春節期間,我試過用它一路刷開了機場磁懸浮、地鐵閘機、再輾轉到縣城的公交車,不用來回切卡還是很方便的。而且就算沒電了也可以在三小時內用備用電量刷成功。

獨眼龍後置攝像頭

它只有一顆簡潔的後置鏡頭,靠算法加入的人像模式,即便前置攝像頭也可以實現。不過對非自拍愛好者(比如本人)來說,也不算特別驚艷的功能。因為 SE 第 3 代的人像模式限定拍人物才可以激活,不能拍貓貓狗狗。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獨眼龍 1200 萬祖傳像素攝像頭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拍照方面,成像風格延續一貫的真實感,色彩和還原質感上不功不過。當然也不會大量做加法優化。好在 iOS 上拍照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第三方 app,有了濾鏡加持後拍照體驗變得更有趣跟好玩,拿來記錄生活碎片已經夠用。對我來說它的主要功能還兼顧掃碼。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高鐵站、地鐵站(由最後一卷膠片 app 拍攝)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韓國超市、火鍋店(由最後一卷膠片 app 拍攝)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智能 HDR 的加入,它也有逆光下過度激進銳化的毛病。

另外,夜景模式依然缺席,沒有越級下放。可能 Apple 也清楚這塊 1200 萬像素的小底沒必要強上夜間模式。

至於攝像一如既往地表現穩定,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驚喜彩蛋

因為這台 iPhone SE 是美版的,所以內置 FaceTime 屬於完全體,與港澳聯繫人互撥語音很方便。同時 eSIM 卡的存在也變相實現了雙卡需求。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第 1/2 年的反思:瑕疵和應對

電池續航是最大短板

首先小尺寸限制了電池續航,無法開源只好節流。通過設置自動化快捷指令開啟省電模式來優化。只要拔掉電源充電線就自動開啟省電。這樣在輕度使用頻率下,可以勉強撐到一天。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耳機孔缺席

這個和電池續航一樣是歷史遺留問題,我使用以前留下來的 Lightening 接口耳機解決。

玻璃後蓋打滑

材質特性,抓起來偶爾會失手。戴保護套可改善。

音量開大屏幕會跟著震動

外放視頻時音量超過 50% 就會出現,半塊屏幕跟著「嗡嗡」震。 估計與內部元件堆疊設計有關,暫時無解,只有調小音量對付 過去了。

內存調度有優化空間

微信掛在後台切換到別的大型應用後再打開,有幾率會進入月球小人剪影。這個估計是 4G 內存的原因,面對微信這種大應用沒有那麼遊刃有餘。但是據我觀察,朋友的 11 Pro Max 就沒有這個問題。

酷安論壇有人反應過出現無故重啟,我目前還沒碰到過。

總結:SE 真的值得嗎

可以說,iPhone SE 的優點和缺點是一體兩面的關係。

運行流暢,A15 晶片帶低解析度屏幕怎麼可能不流暢? 電池 續航不行,就那麼 2000 毫安出頭的 電池怎麼可能不崩?

對於入手之前已經充分了解過 SE 缺點的用戶,我們只能降低期待才有驚喜

雖然電池續航不佳,當主力機輕度使用一天工作日卻也足夠勝任。要是你像我一樣有出門背帆布袋的習慣,在裡面裝一隻充電寶補電也可以順便解決續航。如果你的工作是在辦公室場景,那就更沒必要過於擔心續航了。

必須要指出的是:在 2024 年的今天,原價購買 SE 依然並不值得。但碰上合適的二手價格那就只能真香了。作為參考,我購入時的成交價是 1800 元 128GB 版本。

如果在意續航,購機時可以再多注意下電池健康數值。

無論 SE 是不是代表著 Special Edition,但它確實做到了與如今絕大多數手機不同的化繁為簡。 單 攝像頭、 小屏幕,還有實體 Home 鍵, 讓 它在這個手機背面 Deco 遍地麻將一 筒二筒的時代,成為了相當另類的存在。 當我們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機屏幕,就讓手機回到移動通訊器的本質,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屏幕以外,這樣好像也不錯嘛。

觸手可及的「小確幸」:聊聊我為什麼還在用iPhoneSE

第 4 代 SE 在路上?

2024 開年以來,關於 SE 第 4 代的小道消息越來越多。最近更是流傳出具體配置和手機殼樣本參數,最大亮點就是4.7 英寸 LCD 屏幕被 6.1 英寸 OLED 屏幕取代。如果爆料屬實,那三代 Home 鍵加小屏幕的 SE 產品線將會迎來最大一次改頭換臉,到那個時候,失去了小巧身材的 SE 還是 SE 嗎?我們這些緊湊型設備愛好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https://sspai.com/post/8848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4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