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會持續講道理、解擔憂留住香港人才 不點名寄語謝偉俊:無謂自己嚇自己 | 星島日報

林定國:會持續講道理、解擔憂留住香港人才 不點名寄語謝偉俊:無謂自己嚇自己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早(12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政府希望推動調解等多元法律服務,增加市民認同法治觀念。他又相信外界對香港信心會慢慢增加,要留住人,首要說清楚個別人士的擔心完全無客觀理性基礎,香港是有前途、有機會。

林定國表示,香港是一個自由及充滿活力的地方。資料圖片
林定國表示,香港是一個自由及充滿活力的地方。資料圖片

 

香港大律師公會轄下的「香港訟辯學會」,上月在香港協辦的第四屆「國際訟辯培訓學會」國際會議成功舉行。資料圖片
香港大律師公會轄下的「香港訟辯學會」,上月在香港協辦的第四屆「國際訟辯培訓學會」國際會議成功舉行。資料圖片

 

上海國際仲裁(香港)中心早前正式落户香港。資料圖片
上海國際仲裁(香港)中心早前正式落户香港。資料圖片

 

林定國表示要給予人希望及信心,香港是有前途、有合理機會,可以有幸褔快樂的生活。資料圖片
林定國表示要給予人希望及信心,香港是有前途、有合理機會,可以有幸褔快樂的生活。資料圖片

 

林定國表示,要鞏固香港整體形象,強化作為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而前題是要有「國際」。資料圖片
林定國表示,要鞏固香港整體形象,強化作為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而前題是要有「國際」。資料圖片

 

留人需要給等予人信心及希望

林定國表示,要鞏固香港整體形象,強化作為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而前題是要有「國際」,要維持一國兩制優勢,一定要令人覺得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無論是法律或專業服務。近期國際性法律會議目的,就是強化香港的國際地位。不過他承認,地緣政治挑戰是長期性,仍然會有不想香港好的人會嘗試抹黑香港,亦有不友善的人希望香港「去國際化、去功能化」,甚至在國際視野上消失,因此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並多邀請其他地方人士來港觀察和判斷,相信外界對香港信心會慢慢增加,但不會是一兩天或一兩星期就可達成,是持續的挑戰。

被問及近年有較多人移民及如何吸引人才,林定國表示香港的好處是作為一個充滿自由的地方,「人可選擇來,亦可選擇走」,很尊重各人的選擇,正如「有人鍾意耕田,有人鍾意做生意」,形容「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每人都可以追求自己認為快樂幸福的生活。不過他強調「選擇」,是要在知情下的選擇,最重要是判斷是否基於客觀以及準確的事實而作出。他指有些對香港不友善的國家或個別人士,不斷在做兩件事:散播不必要恐懼、製造絕望情緒。

所以林定國認為香港要留住人才,首要說清楚這些擔心完全無客觀理性基礎,是要講道理、花時間去做,政府正在努力,冀給予人希望及信心,香港仍是一個有前途、有合理機會、可以有幸褔快樂的生活,當然機會要自己努力把握。他再強調,「一國兩制」要成功,一定要爭取到中央信任。

回應謝偉俊一度關閉專頁:無謂自己嚇自己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近月部分言論被特首當面批評,前者及後一度關閉社交網專頁,稱不想被人誤會為「煽動」。林定國被問及相關話題時,不點名回應指香港無一條法例指不可批評政府,只有不准煽動推翻國家政權,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法律如果大家有嘗試去理性理解,都會知咩做得、咩唔做得,都無謂咁擔心,自己嚇自己得㗎?」

他指集思廣益才有進步,凡事不是主觀問題,是客觀標準,要了解上文下理,若是「愛之深,恨之切」,這當然無問題,反之是極端言論就有問題,香港要需要有不同的聲音,讓人暢所欲言,充滿活力的地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可做鴕鳥政策,做人一定要有反思能力才會越做越好」,這是自我氣量,「我絕對相信所有同事都有這個氣量」。

調解可減輕司法機構壓力

律政司正致力推動調解等多元法律服務。林定國表示,本港民事和刑事案件都須長時間排期,打官司亦涉及不少開支,認為要市民大眾認同法治觀念,必須讓他們有效地使用法律制度,其中調解可透過解決問題和修補關係,加快結束爭拗,減輕司法機構壓力,同時可維護法治精神。他指本港會繼續推動調解和仲裁,希望香港作為「法治的美食廣場」,要多元化和有選擇,同時為國際企業和基層市民,提供適合的法律服務。 

被問及法律方面如何與內地對接聯通,林定國認為在制度上要維持兩個不同法律制度,需要有橋樑,大家相互推動合作,多些選擇解決爭議,使得優勢互補、合作共赢。談到法律人才,他認為這不是數量問題,而是對其視野的要求要再高一些,不單看香港,而是要看國家發展,甚至是看整個世界大勢所趨,不斷增值。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