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超過百人腸炎弧菌中毒! 日常預防3大原則要牢記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近3年超過百人腸炎弧菌中毒! 日常預防3大原則要牢記

近3年超過百人腸炎弧菌中毒! 日常預防3大原則要牢記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食品中毒案中,腸炎弧菌也相當常見,根據統計,近3年來平均每年發生12起,至少有上百人中毒!食藥署提醒民眾,腸炎弧菌容易發生在海鮮料理,且可透過菜刀、砧板、抹布或容器具等交叉污染,預防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


腸炎弧菌在這環境中繁殖快 可透過廚具交叉傳染


110年有民眾外帶新竹縣某家餐廳提供的海鮮餐點,回家用餐後卻發生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採集人體糞便檢體及類似食品,於患者糞便檢出腸炎弧菌。111年台南市某家酒店發生食物中毒案,多名用餐者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採集患者、廚工及食品檢體皆驗出腸炎弧菌。


關於國內發生腸炎弧菌中毒個案數,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110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217人;111年發生14起,患者人數達269人;112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126人。


食藥署表示,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長於溫暖的海域,多分布於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尤其在底泥、懸浮物、浮游生物及魚貝類中,它在30℃至37℃時繁殖速度快,約15分鐘內可增加1倍的數量。而生鮮魚貝類只要帶有此菌,就可能透過菜刀、砧板、抹布或容器具等,或是手部未保持清潔而造成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


食藥署指出,腸炎弧菌中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冷與發燒等,潛伏期約4至90小時,輕微者可於數天後自行痊癒,死亡率約0.1%。



近3年超過百人腸炎弧菌中毒! 日常預防3大原則要牢記

▲預防腸炎弧菌中毒,民眾可注意清潔、加熱、冷藏3大處理重點。(圖/食藥署提供)


腸炎弧菌有3大弱點 食藥署提醒民眾嚴守3原則防中毒


民眾要預防腸炎弧菌中毒,食藥署強調,民眾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


▸清潔:腸炎弧菌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因此,生鮮魚貝類可使用大量自來水清洗去除此菌。


▸加熱:腸炎弧菌不耐熱,在60℃下加熱15分鐘即易被殺滅,故在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並儘量避免生食。


▸冷藏:腸炎弧菌對低溫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因此可用低溫冷藏抑制其繁殖。在保存上,若生鮮食品與熟食同存放冰箱中,熟食應覆蓋完整並置於上層,以免受生鮮食品的污染。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食物保存不易,民眾在食安方面應多加注意,以避免發生中毒情形,食藥署也再三提醒,預防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才能在大啖海鮮之餘,吃得安心又放心。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大麻是毒? 專家解析:大麻素、四氫大麻酚、大麻二酚
▸《特管辦法》上路5年!衛福部公布成效 這癌存活約5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