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尋常的三中全會:40年來最晚 習近平三提「重大舉措」

不同尋常的三中全會:40年來最晚 習近平三提「重大舉措」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自啟動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過去40多年,三中全會往往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7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這同樣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會議。

第一,二十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姍姍來遲的會議,是過去40年召開最晚的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是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只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84年10月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與十二大相隔兩年,另一次是2018年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在十九大的次年2月召開。正因這樣,去年下半年以來便有不少人在關注和分析二十屆三中全會何時召開。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二十屆三中全會延遲到今年7月召開,創下過去40年最晚召開的記錄。

第二,會議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一脈相承,又在鄧小平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基礎上往前推進。關於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會議主題,「香港01」早在1月4日的文章《全面改革開放|三中全會為何遲遲不開?或有大動作在籌備》便已作出準確預判:「讓『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當前現實下有更加具體的指向,甚至據此進行必要的大動作,有可能是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因為這既是延續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傳統,又是當前中國凝聚人心、激發活力與創造力的必由之路。」

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曾令許多人振奮。如今,10年已經過去,十八屆三中全會未曾解決的改革問題正在影響當下中國進一步發展。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展現出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繼承與發展的信號。

1978年12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VCG)

不同的是,二十屆三中全會同時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意在讓中國探索出一條既不走蘇聯老路、又不滑向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二十大報告在歷代領導層探索的基礎上將中國式現代化豐富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非常宏大和艱鉅的目標,任重道遠。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大型經濟體實現二十大報告定義的中國式現代化內容。中國能創造發展奇蹟嗎?目前尚難以斷言,但這無疑是令人嚮往的目標,要付出非凡的努力。

第三,二十屆三中全會有可能推出凝聚人心的改革大動作。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會作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問題相關。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2013年習近平曾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姍姍來遲,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因為有可能涉及改革大動作,故才需要在正式會議之前進行更長時間的籌備。

今年以來,習近平至少三次公開提出要實施重大舉措。2月19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強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要科學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3月27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表示:「我多次講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5月6日,習近平又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致辭中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

1992年,鄧小平南巡有效消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爭論,讓改革開放從此進入快車道。(《紫荊》雜誌)

去年9月,筆者在《內地民間負面情緒暗潮湧動 力行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一文寫過,近年來內地社會的負面情緒持續蔓延。有些人是自中美貿易戰以來對於中美關係和中國外部環境的惡化焦慮不已,擔心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不復存在。有些人是對近些年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宏觀走向感到不解,擔心中國誤入歧途。但更多的人是因為三年疫情、經濟下行困境、階層固化相互疊加,生活面臨較大的困難,要麼被裁員、失業,要麼收入鋭減,要麼看不到「奮鬥改變命運」的希望。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不論自己多麼努力,已再也難以像父輩、祖輩那樣改變命運,當他們不幸發現向上流動的階層通道正在持續收窄,他們自然會被負面情緒裹挾。當下內地社會正進入一個亟待通過結構性改革來凝聚人心的節點。

改革開放將中國送上大踏步發展的時代,數以億計的人擺脱貧困。但改革開放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和過去多年快速發展所產生的新問題,正日益困擾中國。以目前現實來看,只有改革不止步,發展才能不停步。無論是中國所追求的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復興目標,還是宏大而艱鉅的中國式現代化願景,都有待於通過鋭意改革來凝聚人心。有鑑於此,二十屆三中全會應努力回應時代與人民訴求,以更大力度重振信心與激發活力,將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與他們的勤奮、智慧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