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度以「曲棍球案」彈劾陳隆翔 監院再敗不再上訴

為何有這麼多「黃子佼們」?查禁就復活 台版N號房悲劇難止

蔡政府十大民怨、十大正面事件統計出爐 這件事怨翻了

蔡英文總統。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英文總統。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政府將卸任,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整理2020年到2024年蔡總統第二任期正負聲量前10名。這4年來,「執政高聲量民怨話題」第一名是「核能/能源議題與電價」;「高正面聲量話題」第一名則是「防疫成績」,遙遙領先第二名。

根據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整理,民進黨政府2020年至2024年高聲量民怨話題前10名,第一名「核能/能源題與電價」,負面聲量則數達到312萬8305筆,第二名為「疫苗採購/疫苗接種」298萬6156筆,第3名則為「台海戰爭與和平」,總聲量210萬9245筆。

其他依序是「萊豬進口」、「論文抄襲/學倫爭議」、「缺蛋爭議」、「詐騙猖獗」、「台美關係」、「黑道/黑金治國」、「NCC爭議與中天關台」。

民進黨政府2020年至2024年高聲量民怨話題前十名。圖/取自TPC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民進黨政府2020年至2024年高聲量民怨話題前十名。圖/取自TPC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若再細看負面聲量討論話題,第一名的「核能/能源題與電價」,討論話題包含2021年的513、517大停電檢討,以及核2核3延役時,經濟部長王美花稱「燃料池滿無法再用」。今年電價調漲時,王美花喊話「不應以漲電價為由漲物價」也是負面聲量熱門議題。「台美關係」負面聲量較高的包含美參眾議員接連來台,「黑道/黑金部分」討論度較高的是趙介佑、黃承國等人。

針對這4年民進黨政府的「高正面聲量話題」,第一名是「防疫成績」,正面聲量以294萬4716筆居冠,遙遙領先第二名的「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84萬6313筆、第3名的「發放振興券」26萬7735筆。

其他正面聲量則依序是「推廣農漁產品銷售」、「支持半導體產業」、「青年安心成家與居住正義」、「推動國防自主與國防產業」、「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力挺中華職棒」、「力推18歲公民權」。

民進黨政府2020年至2024年高正面聲量話題前十名。圖/取自TPC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民進黨政府2020年至2024年高正面聲量話題前十名。圖/取自TPC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防疫成績」聲量最高,包含完成疫苗意願登記、政府民間合力防疫、政府爭取疫苗等。國際能見度方面,蔡總統見2022年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2021年國慶主題「2021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也獲得高聲量。農漁產品部分則包含芭樂銷美、台灣水果在東京奧運登場等。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是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蔡英文政府自2020年至2024年正/負面聲量前10名的話題,以反映網路輿情對各話題之負面評價程度。

疫苗 蔡英文 電價

延伸閱讀

核三1號機7月除役 王美花:森霸大潭等新增機組上線

有缺電危機?王美花:只是短期電力吃緊 不要上綱成缺電

立法院將修法收回電價調整權力 王美花籲國會:要理性

王美花:台灣電價調漲體諒照顧庶民 全世界僅見

相關新聞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總統:互不隸屬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說宣示,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有別於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前就職強調...

陸外交部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台獨死路一條

對於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大陸外交部回應稱,「台獨」是死路一條。

全文/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 強調會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

賴清德今天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賴清德今總統就職演說 釋兩岸和平共榮善意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宣示就職,賴總統將發表「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就職演說。在區域事務及兩岸議...

520就職演說將釋善意 賴清德訴求兩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將在明天上午宣誓就職,外界高度關注520就職演說。據了解,賴清德將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

520前夕發起草根決心行動 民眾黨號召上千人參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在明天就職上任,民眾黨選在今天下午舉辦封街集會,分別就國會改革、司法改革、媒體改革及憲政改革發出抗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